[觉路313]——左手沙漠,右手海水

杨永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金沙湾</font></b></h3><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左手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右手是碧波无边的湖水,这种沙漠和海水相依共存的奇观,并非只有在中东和非洲才能欣赏到,在我国“陆心之湖”的青海湖就有,名字叫金沙湾。<div><br></div>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方圆达4583平方公里,绕湖一周共360公里。青海湖是当地藏民世代视为纯洁的圣湖,古称“西海”、“羌海”,汉代称为“仙海”,北魏更名“青海”。蒙古语称其为“库库诺尔”,意思是“蓝色的海洋”。<div><br></div> 行走在青海湖畔,站在湖东或湖西极目远望。即使遇到晴好天气,眼前也是一片烟波浩渺。在湖边,经常可以看见藏民围栏起来的观景点挂有“直通大海” 的招牌。千百年来在先民的眼中,蔚蓝无边的青海湖,早已与大海联系在了一起。<div><br></div> 青海湖荒漠化最直观的视觉体验是在湖的东面与北面。海晏县境内的沙岛原来是湖中的一个小岛,因青海湖水位逐年下降,湖沙垄突出水面,风沙成年累月堆积而成。<div><br></div> 沙岛最佳的观景点在百米高的沙丘之上。遇到晴好天气,视野空旷,极目远眺可见青海湖碧波万顷、天水相接的壮观景象。脚下的沙丘升起于湖底之下,沙水相连。仅有南面被湖水包围,形成了半岛。<div><br></div> 在蔚蓝的青海湖东岸,有一片金黄色的大漠,这就是金沙湾沙漠。青海湖环湖东路北段路面,其实就是紧贴着沙丘,从一座座高低起伏的沙丘之间穿过。沿着环湖东路骑行或是自驾,不必深入相对偏僻的沙漠深处,就可以轻松目睹沙漠和海水同框的高原美景。<div><br></div> 青海湖荒漠化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关注的话题。在高原的美景背后,一场关于人与自然、抵御荒漠化的较量也在旷日持久地进行着。<div><br></div> 青海湖的沙丘是从哪里来的呢?青海湖四面环山,湖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橡皮山,中间的低洼盆地,因为有融雪和降雨的补给而形成青海湖。<div><br></div> 史料记载,北魏时期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由此可见,古代的青海湖远比现在辽阔宽广得多。<div><br></div> 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干燥、日光强烈,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加之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日益频繁,过度的农垦和放牧导致植被逐年退化,这些因素的叠加,加速了青海湖湖面的降低,以及土地沙漠化的进程。<div><br></div> 每年夏季是青海湖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也是青海湖一年中的高光时刻。除了南线看油菜花田外,让人为之心驰神往的还有青海湖边这一大片广阔的沙丘,亲身体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独特景观。<div><br></div> 与死亡沙漠不同,这片沙漠宽度仅3公里左右,长约30余公里,每座沙丘形态各异,沙色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一座座金山。黄灿灿的沙坡好似一条条卧龙。<div><br></div> 在微风或无风的时候,沙漠温柔无比,柔软得仿佛会融化你的心。但在风起之时,沙漠又是调皮的,沙粒的每一次随风游动,都是一次与清风的对话。<div><br></div> <p>金黄色的沙山背后,是蔚蓝的青海湖,沙水相吻,构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和视觉冲击。夕阳西下,当金色的沙丘倒映在碧蓝的湖面之时,构成唯美的一幅天合画作。世上没有荒凉的沙漠,只有荒凉的灵魂……(谢谢浏览)</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