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团记忆》连载征程篇之:抗日战争

《军魂永铸》公众号

<p>主编:郑怀盛</p><p>出品人:管仲建</p><p>图文编辑:韩水霖</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编者按语:</b></p><p>原钢铁团退役战友韩水霖获作家郑怀盛许可,在本美篇与《军魂永铸》微信公众号推出郑怀盛主编的《钢铁团记忆》(上下册)连载,尽现《钢铁团》1935年至2017年八十三年战斗史上的精彩篇章、难忘的记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林子寄语:</b></p><p>弘扬红军师精神,</p><p>传颂钢铁团军魂,</p><p>全方位展示钢铁团发展历程,</p><p>多视角透析钢铁团战争与和平年代钢铁军人,</p><p>攻必克,守必固,坚如钢,硬如铁。</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主编郑怀盛</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个人简介:</b></p><p>1962年5月在农村入党,7月参军到183团通信连,历任战士、班长,21军军事教导队学员,183团2连排长,宣传股干事,61师政治部秘书,总政治部群工部干事,总政办公厅秘书,《当代中国》国防军事卷群众工作卷编辑部副主编,《中国民兵》杂志社主编、中国国防报社副社长,解放军报社后备力量建设宣传部主任,解放军报社政治部副主任。技术5级,大校军衔。</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出品人:管仲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个人简介:</b></p><p>1951 年 12 月 29 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渔 池村,高中文化。1970 年12 月 26 日参军入伍,1971 年8月入党,在步兵第183团5连任战士、班长。1977年 4 月退伍回乡,历任政平中学体育教师兼团委 书记,校办绣花厂厂长。1985 年后任政平乡电缆厂厂 长、政平车架厂厂长、江苏丰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抗日战争</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1937 年 7 月 15 日~ 1945 年 11 月 28 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 罢战言和,共同抗日(1937 年 7 月 15 ~ 28 日)</span></p><p>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口头上答应抗日,一回到南京,立即背信弃义,任命卫立煌为“鄂豫皖剿共督办公署”督办,进驻金寨县,下设岳西、信阳、经扶三个办事处, 从 1937 年 2 月中旬开始,对鄂豫皖苏区进行“三个月秘密清剿”。国民党军队出动了 8 个师 1 个旅共 38 个团兵力(不包括三省的保安团和民团),对坚持在鄂豫皖苏区的 红军、游击队、便衣队,采取步步为营的碉堡政策。堵击,追击,分割包围,逐片肃清,辅以保甲连坐、移民并村等手段,以割断人民与红军的联系,企图困死红军,饿死红军、游击队、便衣队。与此同时还提出了“砍尽山中树,挖断红军根”的口号,野蛮地在 苏区成片倒林,放火烧山,欲使我军无栖身之地。 </p><p> 3个月的秘密“清剿”过去了,这是鄂豫皖苏区最艰苦的3个月。在高敬亭的率领下,红 28 军和鄂豫皖苏区军民浴血奋战,顽强抗击。英勇的红军、游击队、便衣队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神出鬼没地战斗在敌人的心脏,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哀 叹鄂豫皖苏区是“人红、心红,连土地也红三尺”! </p><p> 1937 年 7 月 7 日发生震惊全国的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从国民党报纸上看到 7 月 8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的通电和 9 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请 缨杀敌的通电,红 28 军高政委才获得中共中央有关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精神。于是 他立即率部队从鄂东回到皖西革命根据地鹞落坪,寻找到鄂皖边特委书记何耀榜。此 前何耀榜派姜术堂去找中央联系,姜术堂从西安带回八路军办事处给的几份文件,包括《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八一宣言》《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等重要文件和指示, 正准备去鄂东找高敬亭。他俩互示党中央文件,深信无疑后,立即召开有关主要人员会议,商讨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指示的具体方案,并决定派何耀榜同志为我方正式代表,主动联系,与国民党“鄂豫皖剿共督办公署”督办 卫立煌的代表在岳西青天畈举行谈判。 </p><p> 这次谈判,从 1937 年 7 月 15 日到 28 日签字为止,历时 13 天。 </p><p> 谈判过程中,特务营的警卫队员、交通队员,始终警惕地保卫着军首长的安全。 </p><p> 22 日至 28 日在上青小学的正式谈判,一共进行了 6 天。这期间,高敬亭以“红 28 军政治部李主任”身份始终参加和领导了这次谈判,何耀榜则以正式代表身份与对 方展开舌战。我方坚持原则,有理有节,经几番折冲樽俎,终于达成罢战言和合作抗日协议,于 1937 年 7 月 28 日在九河的朱家大屋举行了签字仪式。 </p><p> 1937 年 8 月,国民党军队从久驻的七里坪、宣化店、黄陂站等地撤出,红 28 军 进驻七里坪,所属其他部队也先后到达,特务营驻方家湾、蔡家湾,鄂东北独立团驻 黄陂站,手枪团一部驻张家湾,244 团驻宣化店,各地便衣队驻两道桥。除罗田便衣 队三四十人外,红 28 军所有部队全部聚齐,共 2000 多人。又一次进行了整编,番号 叫作“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 </p><p> 与国民党谈判合作抗日,有些干部不理解,甚至有些抵抗情绪。一天特务营在蔡 家湾集合行军前,高敬亭在队列前讲话,谈到同国民党和平谈判一致抗日时,有个战士很激动地说:“军政委,我们和国民党反动派拼了这么多年,牺牲了多少战士和群众, 现在还和他谈判签字,我们同志的血不是白流了吗?我把枪交给你吧,我回家算了。” 大家都为这个战士担心,他该挨训斥关禁闭了。但一向被人认为脾气暴躁的高敬亭却 出人意料地冷静。军政委继续讲话,强调联合抗日不是妥协投降,目的是要打败日本 侵略者。他说:“在革命没有成功的时候,革命战士的枪能放下吗?我看,革命战士 的枪永远不能放下,所以,你那支枪还是扛着吧,扛到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中国,扛到 革命胜利!”他的一席话,把战士们的心说亮了,这个战士的枪也不交了。 </p><p> 七里坪整编后,1937 年 9 月初,红 28 军政委高敬亭命胡继亭、林维先同志率特务营和手枪团 2 分队来到桐柏山与鄂豫边游击队会合,帮助其集中整编成立抗日游击 武装。当他们得知当地反动武装经常袭扰和破坏我游击队的抗日活动,就与边区游击 队商议,拔掉马谷田、邓庄铺两个反动据点,再次帮助边区游击队扫清整编为抗日武 装的障碍。 </p><p> 9月中旬的一天拂晓,特务营和手枪团2分队和边区游击队将马谷田寨子层层围住, 西门的乡丁首先向我开枪,我当即进行还击。此时寨内之敌闻风窜逃,我军冲进寨内, 缴了乡丁的武装,午饭后部队向东转移。 </p><p> 邓庄铺据点位于泌阳县东侧与确山县交界处,据点四周筑有高墙,墙外有一道设有鹿寨的壕沟,据点内有7座碉楼以及国民党联保主任王廷杰指挥的反动武装10多人。9 月 17 日上午,特务营、手枪团 2 分队和边区游击队进至邓庄铺据点南门,冒称是东北军某部,令门卫向联保主任报告。王廷杰信以为真,赶忙出迎。当部队吃过午饭后, 借对王廷杰训话之机,将其俘虏,与此同时缴了反动民团的械。而后将双手沾满我游击队鲜血、作恶多端的伪联保主任王廷杰押到邓庄铺东北侧的王楼附近处死。 </p><p> 拔掉上述两个据点后,我特务营、手枪团 2 分队和边区游击队来到确山县竹沟地区,在当地开展了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鄂豫边区游击队由百多人发展到三四百人,公开树起了“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的大旗。此时,鄂豫边省委机关也由流动转为固定,由隐蔽转为公开,省委所辖 16 个县党组织的地下 活动也普遍地活跃起来。以焦竹园、邓庄铺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迅 速发展,最后成为南方游击战中举足轻重的 14 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为抗日战争初期中 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机关搬迁竹沟,建立起以竹沟为中心的中原广大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p> 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需要,1937 年 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 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9 月 28 日,蒋介石正式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建议将南 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10 月 6 日,蒋介石电令:鄂豫皖边区高敬亭部、湘 鄂赣边区傅秋涛部、粤赣边区项英部、浙闽边区刘英部、闽西张鼎丞部统交新编第四 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 1937 年 10 月 12 日正 式宣布,在南方湘、赣、闽、粤、浙、鄂、豫、皖 8 个省 14 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 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p><p> 1937年10月29日,董必武致电张闻天、毛泽东。电称:高敬亭部已集合2000多人, 鄂豫皖党组织领导力量较弱,提议由郑位三任鄂豫皖特委书记,高敬亭任特委委员并 负责军事工作。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召开会议,讨论南方各游击区党 组织和部队工作。鄂豫皖边区代表高敬亭、何耀榜,鄂豫边区代表张明河出席了会议。会上,高敬亭、张明河分别汇报了各自游击区的情况。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江北鄂 豫皖边区的红 28 军和鄂豫边区的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 4 支队,高敬亭任支队司令员。 </p><p> 1938 年 1 月 22 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与长江局作出关于鄂豫皖工作的决议,责成鄂 豫皖党组织在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基础上,尽力扩大部队,以增加抗日力量,决定拟 由高敬亭、郑位三、吴先元、郑维孝、林维先、胡继亭及政治部主任 7 人组成新四军 第 4 支队军政委员会,以高敬亭为主席。同时决定组织以郑位三为书记的鄂豫皖特委。</p><p> 1938 年 2 月,新四军 4 支队在安徽霍山流坡疃成立,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 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未到职,后由戴季英接任),经理部主任吴先元。下辖7团、 8 团、9 团、手枪团和直属队,全支队共 3100 多人。第 7 团由红 28 军 82 师 244 团新兵 营组成,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参谋长林英坚,政治处主任胡继亭。第 8 团由鄂豫 边红军游击队组成,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参谋长赵启民,政治处主任徐祥亨。第 9 团由鄂东北独立团、红28军82师特务营组成,团长顾士多,政委高志荣,参谋长唐少田, 政治处主任郑重(郑如星)。红 82 师特务营编为 9 团 1 营,特务营营长黄仁庭被任命 为 9 团 2 营营长。手枪团由红 28 军手枪团和部分新兵组成,团长詹化雨,政委汪少川。</p><p> 1938 年 3 月 8 日,4 支队在七里坪召开了出征誓师动员大会。会场张贴《告老区人民书》,中心思想是宣传我红军即将开赴皖中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 </p><p> 群众听说我新四军 4 支队要离开这个地区,便从四面八方云集七里坪欢送。广场上人山人海。3 月的红安、新县及红安的七里坪、大悟山,漫山遍野青绿,繁花似锦。 </p><p> 大会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开始了,地方政府领导非常热情地到大会主席台上与高敬亭等握手。全场一片欢呼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八路军、新四军万岁!”会上,受中央委派回鄂豫皖工作的郑位三报告了平型关大捷情况, 分析全国抗战形势,表彰鄂豫皖边区军民坚持三年多游击战争的功绩,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 </p><p> 高敬亭司令员作了简短的讲话,他说:“同志们,我们新四军 4 支队今天在这里召开誓师大会,是因为我们就要奔赴抗日战场了。我们在鄂豫皖地区打了将近十年的仗, 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我们的每一个胜利都是与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现在日本鬼 子要灭亡中国,我们决不答应!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是炎黄子孙。为了不当亡国奴, 我们要坚持斗争到底,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伟大的祖国,不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决不罢休!现在部队开始出发!” </p><p> 第 4 支队官兵迈着矫健的步伐从七里坪出发了,数千欢送群众挥手依依告别,他 们送来了布鞋、草鞋,并嘱咐穿破了来信再给你做。妇女们把煮熟的鸡蛋、花生一把 把地往官兵口袋里塞。有母亲送儿子上前线的,千嘱咐万叮咛要多杀日本鬼子。还有 妻子送丈夫的,口里不断叫喊着:“不要想家,等打了胜仗我去看你!”说着就把香包塞到丈夫口袋里。这时,一个老人在喊:“儿子,好好干哪!”</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 9团侦察队蒋家河口伏击战,获新四军对日作战首战胜利</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38年5月12日)</span></p><p><br></p><p> 1938 年春,为开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各支 队于 2 月间开始向皖南、皖中集中。4 月下旬,第 4 支队展开于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由第 1、第 2、第 3 支队各一部组成的先遣支队向苏南敌后挺进,进行战 略侦察。5 月 12 日,第 4 支队一部在巢县南蒋家河口设伏,歼灭日军 20 多人,新四 军首战告捷。</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22 页)</span></p><p> 我新四军第 4 支队在皖中地区展开时,日寇已占领了和县、含山、巢县。日寇侵占合肥后,与蚌埠之敌对进,控制了淮南铁路。接着日寇又占领了舒城、桐城、安庆 等要点。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日寇到处烧杀淫掠。土匪、汉奸武装蜂起,群众恐慌, 社会秩序一片混乱。4 支队部队展开后,即广泛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消灭汉奸及土匪 武装,维持社会秩序,并积极寻机打击日寇。 </p><p> 9 团由政委高志荣和参谋长唐少田带侦察队进入银屏地区,派侦察队化装成农民, 到巢县附近侦察敌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获悉蒋家河口一带是日寇经常出没的地方。又派团侦察参谋郭思进和团侦察员化装到蒋家河口,暗中观察了 3 天,发现每天上午 八九点钟都有日军来蒋家河口一带骚扰。他们有时乘一两艘汽艇,有时坐一两只木船, 人数多时 30 余,少时 10 多个,上岸后在周围抢掠糟蹋一番后,于午饭前返回巢县。 </p><p> 蒋家河口位于巢县东南 10 华里,运漕河西岸,河口一带杂草丛生,芦苇茂密,河道纵横,地形复杂,河堤埂便于埋伏,是打伏击的理想地形。 </p><p> 当9团将侦察情况上报支队后,高敬亭司令员立即命令9团周密设伏,并指示:“一 定要打好这一仗,坚决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小日本尝尝咱中国人民的铁拳。要让战士们都知道,日本鬼子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也是人, 咱们一定能够干掉它。” </p><p> 根据掌握的情况,团决定由 2 营营长黄仁庭(原红 28 军特务营营长)指挥团侦察 队和 2 营 4 连在蒋家河口打了一个伏击战。具体部署是:团侦察队隐蔽在河口西岸堤 埂后面,从下面堵截敌人;4 连 2 排隐蔽在侦察队后面的小村里;4 连连长率 1 排、3 排潜伏在离河口 5 华里的北面小山包下,准备阻击由巢县增援的敌人。 </p><p> 12 日拂晓,营长黄仁庭、参谋郭思进率团侦察队和 4 排,神不知鬼不觉地占据了蒋家河口有利地形,形成伏击态势。 </p><p> 这时得到情报,敌人从巢县出动了。 </p><p> 上午 8 时许,日寇分乘两艘汽艇,向蒋家河口驶来。淞沪战役以后,日寇在南线 再没有遇到过中国军队强有力的抵抗。他们从巢县出发后,如入无人之境,哼哼呀呀地唱着歌,一些日寇在艇上敞开毛胸,捧起运漕河的水向胸脯浇着,笑着,仿佛这不是战争,而是游山玩水。埋伏在西岸的战士们见这情景,个个都瞪着仇恨的眼睛盯着 他们。当敌艇靠近西岸的时候,被浅滩搁住了,日寇一个个跳下了水。这时,营长大喊一声:“打!”机枪、手榴弹一齐轰响了起来,毫无戒备的日军顿时乱作一团,哪 还有抵抗的能力,大多当即毙命,少数朝艇仓逃。此时此刻,机枪手猛烈的火力封锁 了河口,断掉了鬼子的退路。侦察队乘机从堤埂后一跃而出,挥舞大刀,向敌群冲击。刹那间,敌人完全处在我夹击之中,枪声、厮杀声汇成一片。有的敌人被逼到了河岸 下面,被我大刀砍死,有的在水中垂死挣扎,在惨叫声中变成了战士们的枪下鬼。仅用了 20 分钟,就全歼 25 名日本鬼子,缴获步枪 9 支、手枪 2 支、日军旗 1 面,而我无一伤亡。 </p><p> 此时的蒋家河口,人声鼎沸,当地群众听说新四军取得了战斗胜利,还打死了 20 多个日本鬼子,纷纷从四处赶来,看到这些作恶多端的日本鬼子躺在地上、泡在水里, 高兴得向新四军官兵竖起了大拇指说:“中国有打日本鬼子的军队,中国就不会灭亡。” 第二天,新四军同志拿了一支缴获的步枪和一套日寇军装,到邻近的国民党军部去报 信并送礼。国民党的一位副军长接见时,郑重其事地问:“贵军是几个团打的?”回答是:“一个连。”那位副军长根本不相信,他后来向目睹战斗情况的农民几番询问, 才承认:“新四军打得好!” </p><p> 5 月 13 日,新四军第 4 支队政治部用油印报刊出了“捷报号外”,表扬参战指战员英勇善战出师先捷。《新华日报》15 日刊登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 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p><p> 9 团侦察队(后为步兵 183 团 2 连)实施的蒋家河口战斗,是 4 支队也是我新四军对日寇作战的第一仗,打得干脆利落。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官兵都称赞我军“打得好”, 蒋介石也致电叶挺军长称:“蒋家河口出奇挫敌,殊堪嘉慰。”以示其对我新四军抗战的表彰。 </p><p> 此战,新四军在战略上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和盟军,迫使日军不得不从进攻合肥的 部队调回一部。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日本朝云新闻社 1975 年版)记载:“坂井支队因后方的巢县守备队受敌之攻击,派遣步十三联队第一大队 前去救援。”</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战例选编:</span></p><p>新四军 9 团侦察队蒋家河口伏击战斗</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38 年 5 月 12 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蒋家河口伏击战,是1938年5月12日,我新四军4支队第9团侦察队和2营4 连 2 排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于蒋家河口进行了一次伏击战斗。在 20 分钟内, 速决全歼日伪军出扰之敌 20 多人,首战告捷,军民欢腾。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战前情况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敌情:1938年5月,日寇侵占巢县后,异常猖狂,经常派小股部队到县城外窜扰破坏, 烧杀抢掠。蒋家河口位于巢县东南十余华里,是敌经常出没的地方。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情:为开展巢湖地区及淮南津浦路沿线抗日游击战争,我新四军 4 支队第 9 团 奉命进至巢湖以南盛家桥地区。据群众报告与我侦察,驻巢县日寇少数部队经常乘汽 艇到蒋家河口活动,通常活动规律是每次 10 到 20 人,乘坐小汽艇或木船,清晨由巢 县出发,8 小时左右到蒋家河口;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淮南人民的抗战热情, 同时,蒋家河口地区河岸草木丛生,便于我隐蔽活动,因此,团决定由 2 营营长率团 侦察队和 4 连 2 排伏击出扰之敌。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任务部署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团侦察队和 4 连 2 排受领任务后,由团首长进行了战斗动员,提高了为开创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而战的认识,树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心。同时认真分析了敌人活动的规 律和特点,研究了具体歼敌部署和方法:团侦察队配属轻机枪两挺埋伏于蒋家河口村 右侧漕河堤岸一线芦苇丛中,主要任务是出击歼敌;4 连 2 排埋伏于蒋家河口村西侧河 堤树林中,主要担任火力支援。为隐蔽企图,统一化装着便衣,于5月11日由驻地出发, 12 日拂晓前进入设伏地区,严密伪装。同时,为随时观察通报敌情,并以一个小组假装割草,在码头附近活动。待敌上岸后,在统一信号下首先以火力猛烈打击,而后出击歼敌。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战斗经过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5 月 12 日 8 时许,敌 20 多人乘小汽艇两艘,由巢湖驶来。船接近码头时,我活动哨迅速发出信号,做好战斗准备。当敌大摇大摆全部上岸后,营长发出打的信号,我 侦察队和 4 连 2 排一齐开火。由于日寇毫无准备,前面是开阔地,后面是水,既无退逃之路,又无藏身之地,当即被我杀伤过半,余敌连滚带爬向船上逃去,妄图逃命。我 4 连 2 排以猛烈的火力封锁河口,侦察队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挥舞大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冲入敌群,与敌展开搏斗,将逃敌大部砍死,一个日寇跳到河内,企图逃跑,我侦察 队一新战士也跳入水中,将敌击毙。至此不到 20 分钟,将敌全部歼灭,战斗胜利结束。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主要经验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是发动群众,隐蔽企图。9 团进至淮南地区后,坚决执行了党中央一系列抗日的 方针政策,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群众建立了鱼水深情。因此,此次战斗, 群众不仅为我及时提供情报,而且保证了我军行动的隐蔽,为战斗取胜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是反复侦察,摸清规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战前,得知敌经常到巢县附近 村庄抢掠烧杀后,9 团 2 营即组织人员反复侦察敌情、地形,掌握了敌早出晚归的行动 规律,正确地选择了伏击点,有效地歼灭了敌人。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是采取伏击,突然歼敌。此次战斗,参战分队利用夜暗隐蔽进入伏击区,并正 确部署了兵力。当敌进入设伏圈后,突然开火,打其措手不及,并迅速出击,展开白刃战, 全歼了敌人。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选自 1978 年 1 月《陆军六十一师战例选编》第 141 ~ 143 页)</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 棋盘岭伏击战斗,特务营重创日军车队</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1938 年 9 月 3 日)</b></p><p> 1938年7月,4支队特务营成立后,在4支队高敬亭司令员领导下,在合肥 —六安、 合肥 — 安庆两条公路上,连续向日军运输车队进行袭击作战。8 月 17 日,支队特务 营袭击舒城大圩街守敌,经过激战,歼敌 50 余名。 </p><p> 9 月 1 日,支队 7 团 3 营范家岗伏击战后,敌人加强该处的警戒,棋盘岭地区, 则未发现异常情况。高敬亭司令遂令 7 团政治处主任胡继亭率支队特务营、7 团 3 营 1 个连又 2 个便衣班的兵力,到棋盘岭地区设伏,打击敌运输车队。 </p><p> 棋盘岭是安庆至桐城之间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的一个小山岗,安(庆)合(肥) 公路从岭中穿过,山高出公路 10 余米,形成了一个天然要隘,卡住公路。西侧有一条 700 ~ 800 米长的小坡,坡上有一片树林,树木葱茏,便于部队隐蔽设伏,是我伏击敌运输队的有利地点。 </p><p> 部队接受任务后,隐蔽进到棋盘岭附近地区,做好战斗准备,经过侦察得知,敌人可能在9月3日有车队通过公路,遂立即召开干部和骨干会议,研究具体部署和打法, 确定由两个便衣班卡住公路,主力隐蔽在山坡后侧丛林中,并向范家岗、新安渡两个 方向各派出一个排担负警戒,阻击可能增援之敌。当发现敌车队时,便衣班要集中火 力击毁敌先头车辆,使敌车队不能顺利前进,主力即迅猛出击,袭击敌车队。部队经过认真动员,明确了打法,做好了伪装,于 3 日拂晓前,秘密地潜入了伏击阵地。3 日上午 9 时,侦察员发现远处公路上尘土飞扬,遂及时报告了潜伏的部队。几分 钟后,马达声越来越近,渐渐地敌车队也看得清楚了,设伏的指战员们决心利用这个 有利地形来个“大会餐”,当敌先头 3 辆车驶抵棋盘岭隘口时,一下子就被我便衣队 击毁。接着,敌整个车队进入我伏击圈,因前面被击毁的车辆堵塞了公路,车队无法前进, 被迫停在公路上。我军迅速出击,车上 200 多名日军纷纷跳车狂叫乱跑,被我火力大 量杀伤。一部退到棠梨山负隅顽抗,用机枪火力疯狂向我射击,我则集中力量毁敌汽车。战士们有的用汽油烧,有的用手榴弹炸,共毁敌汽车 50 多辆,战斗持续了半个小时, 当敌援兵数百人赶到时,我已安全撤到长里冲山地集中。此次战斗,毙、伤敌 120 多人,击毁敌汽车 50 余辆,缴获一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我仅伤、亡各一人,是一次重大的胜利,是一次很出色的伏击战斗。9 月 9 日,4 支队特务营再次在范家岗设伏,烧毁日军汽车 60 余辆,俘敌运输队 长 1 人。</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4. 高敬亭被枪决,特务营合编为新四军 4 支队 14 团</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1939 年 7 月)</b></p><p> 1939 年 6 月 24 日,新四军第 4 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在合肥青龙厂被枪决。 </p><p> 自 1935 年 2 月组建红 28 军特务营以来,特务营官兵一直在军政委高敬亭、4 支 队司令员高敬亭身边工作,对于处决高敬亭,有许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p><p> 为什么会是在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江北指挥部指挥)、 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都在场的情况下,把 4 支队司令员给枪毙了?</p><p> 为什么对于蒋介石“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的批示,新四军首长执行得 这样快、这么坚决? </p><p> “对抗军部领导”“招兵买马”就该枪毙吗? </p><p> 在参加军组织的批斗高敬亭大会后,领导布置回去讨论,大家讨论的意见综合起来是教育高敬亭。据当时统计,当时 4 支队近千名干部只有 100 人是拥护新四军领导决定的。但是军首长说,对高敬亭要严肃处理,要枪毙! </p><p> 据跟随叶挺、张云逸到江北的军部机要副科长李资同志回忆,在高敬亭被杀以前, 以张指挥为首的江北指挥部前委会议(叶军长也参加了)经多次研究并请示东南局, 提出高敬亭在贯彻执行中央东进皖东战略方针中虽然有严重错误,但念高敬亭为党为人民做过贡献,建议“撤销高敬亭党内外一切职务,送后方学习改造”,作从宽处理。东南局回电“同意”,但两天后又来电称:“为了防止第二个张国焘出现,决定处决。” 高敬亭同志就这样被杀了。 </p><p> 高敬亭被处决后,军领导开展“反高”运动,受到株连的人很多,原红 28 军的同 志,4 支队的同志,特别是 7 团、9 团、特务营和教导大队的同志,有的被杀害,如主持 4 支队西港后方工作的王占元参谋、高敬亭的号官以及连长沈查辉、警卫员常海等,先后被枪决。有的被批判后送往皖南军部学习,有的被监禁,有的被降职调离,有一批干部战士被清洗,还有百多人愤然离队。在部队中处理与高敬亭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同志,使指战员们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p><p> 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 1940 年 8 月 17 日就江北部队略历与现状致毛泽东、王稼祥电文中称:“去年高敬亭枪决后,将特务营及地方党成立游击队之一部合编成14团, 编入 4 支队"。“反高后,部队整编,个别逃亡,在去年底只余 4000 人"。"当去年 7 月成立 5 支队时,全支队只有 3000 多人,后经整编,逃亡,只余 2000 多。” </p><p> 据史料记载,4 支队司令员高敬亭不顾国民党政府关于只准编两个团(7 团、8 团) 的规定,于 1938 年 12 月恢复了9团建制(曾于 1938 年 7 月被勒令撤销),至 1939 年 3月份4支队已把部队发展到1万多人。六七月的“反高”运动竟然迫使五六千人离队, 这个损失太大了。 </p><p> 1939 年 7 月,新四军军部决定,将 4 支队扩编为第 4、第 5 两个支队,以 4 支队 8团为基础扩建5支队。扩建工作结合整编(“反高”运动)进行,有1000多人“逃亡” 了,可见“反高”运动的恶果。</p><p> “反高”运动的结果,使1935年2月就存在的红28军特务营,到1939年6月终结 于新四军4支队特务营。7月将特务营及地方党成立的游击队之一部合编成14团,编入4 支队。1940年3月,从14团抽调原4支队的特务营骨干并扩充地方武装编为特务团。5月,将4支队之14团改编为江北游击纵队第1团。1940年8月,将特务团改为14团,称新14团。 </p><p> 1939 年 11 月,刘少奇、徐海东从延安到达定远境内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副指 挥兼四支队司令员后,针对有人以“招兵买马”罪名处决高敬亭,少奇同志在一次活 动分子会议上说:“有人反对招兵买马,反对搞人、枪、款,这是错误的,招革命的兵, 买革命的马,有什么不好!”尽管如此,“反高”运动并未停止,还在延续。 </p><p> 徐海东认为杀高敬亭同志是错误的。这位重返鄂豫皖的红28军、红25军老首长, 讲起这件事总是很激动地说:“高敬亭坚持 3 年游击战争,把鄂豫皖苏区的红旗扛下 来,是有功的。他虽然在肃反扩大化方面有严重错误,这是执行错误路线上的错误。他的问题主要是思想问题,是认识问题,绝不是什么反革命问题。”他到江北指挥部 后,向 4 支队的干部做了大量工作,要他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团结同志把党的工作做好。在第一次召开的新四军 4 支队营以上干部会议上,徐海东同志高兴地说:“同 志们!我们分别了 5 年,现在又要在一起战斗了。我相信在中原局和少奇同志领导下, 在同志们共同努力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在场的老同志,尤其是 14 团的干部,对于老首长徐海东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 兼 4 支队司令员非常高兴,心情特别激动。 </p><p> 广大官兵们对高敬亭的崇敬热爱之情,是谁也割不断的。1942 年 5 月,新四军 2 师 4 旅 10 团侦察队(后来的 183 团红 7 连)在合肥北部一带打击日伪军,驻在青龙 厂西边一个小村庄。第二天上午 8 时左右,队长周白山带领全队人员到青龙厂西南角当时高敬亭被判杀的旧址,在水塘西北侧 100 多米的小丘陵地,找到了埋藏高敬亭尸骨的坟墓。指导员龚文友集合大家在墓前,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向大家解说高敬亭慷慨赴死的情景,和高敬亭率领红28军战斗在大别山,率领4支队挺进敌后的功绩。全队同志摘下头上的帽子,深情缅怀这位革命功臣、民族英雄,同志们采摘一把把野花, 堆放在高敬亭的坟墓上。 </p><p> 高敬亭被枪决后,人们就普遍认为是错杀。随着历史的推演,高敬亭坚持鄂豫皖武装斗争不间断、功昭大别山的业绩;矢志革命、对党忠贞不渝的党性原则;赤胆忠勇、铁骨铮铮的爱国情怀;披肝沥胆、光明磊落的待人风格,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思怀念。人们说,没有高敬亭领导的红 28 军,就没有鄂豫皖根据地,就没有新四军第 4 支队, 也没有中原局进驻河南竹沟。没有第 4 支队进军皖中,就没有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建立在 4 支队驻地。1939 年 5 月,江北指挥部把第 4 支队扩编为 第 4、第 5 两个支队;皖南事变后,1941 年 1 月下旬,新四军第 4、第 5 支队和江北 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第 2 师。1943 年 1 月,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从苏北移至第2 师师部所在地淮南盱眙县黄花塘,师部改驻来安县大刘营。从此,黄花塘成为华东乃 至华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抗战时期淮南军民共歼灭日伪军 2.5 万人。新四军 2 师也 从最初东进时的 3100 多人,发展为 5 万多人的正规部队。许多老红军、老八路、老新 四军都说,新局面的开辟,不能忘记高敬亭的功劳。无论在国内革命战争中面对反动派, 还是抗日战争时面对侵略者,又或者在革命队伍中面对那些机会主义的领导人,高敬亭都是一位正义凛然、彪炳千古的大英雄。 </p><p> 毛主席、党中央对高敬亭同志,一直是很关心。在接到中原局、长江局关于高敬 亭问题的报告后,党中央电示将高敬亭送往延安学习。1943 年秋,党中央又电询:我们要送高敬亭来延安学习,你们为什么要杀他?要查明原因报告中央。1952 年 2 月, 当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同志讲到高敬亭在大别山坚持斗争,至今上了年纪的群众还很怀念他时,毛主席惋惜地说:高敬亭不应该杀,中央发电叫不杀,但是晚了……后来毛主席曾经几次对有关负责同志讲,要给高敬亭平反。在接到高敬亭妻子史玉清、女儿高凤英的申冤信后,1975 年 11 月 30 日、12 月 14 日,毛主席两次批示,澄清高敬 亭同志的问题。 </p><p> 1977 年 4 月 27 日,根据毛主席生前批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 给高敬亭同志平了反,肯定了高敬亭同志的功绩,指出处死高敬亭是错误的。这完全 符合大别山人民和广大官兵的心愿。 </p><p> 1980 年 4 月,安徽省军区主持召开了高敬亭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南京军区、安徽 省军区领导和机关干部、高敬亭的女儿高凤英和她工作的 105 医院领导,原红 28 军和 4 支队的老同志,300 多人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高敬亭同志生前领导、战友李先念、 徐向前、谭震林、粟裕、肖望东、张劲夫、程子华、郭述申、汪少川、万海峰、林维先、 李世安、肖选进等同志送了花圈。 </p><p> 这是后话。 </p><p> 红 28 军特务营,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了新四军第 4 支队 9 团 1 营、4 支队特务营、 第 14 团、特务团、新 14 团、老 12 团、新 12 团共计 5 次番号变化。经历“反高”运动的特务营,以其对革命的忠诚,顽强的凝聚力、战斗力,经受着考验,迅速恢复“反高”运动的创伤。</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 淮南津浦路西反桂顽,14 团一举攻克定远县</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1940 年 3 月 4 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1939 年冬至 1940 年春,国民党在全国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淮南地区,蒋 介石密令安徽省主席兼 21 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即国民党桂系顽军,简称桂顽)和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简称韩顽)调集重兵东西夹击我军,妄图将我4、5 支队消灭或赶往江南。在此紧要关头,党中央对皖东地区的反摩擦斗争,及时作出了 明确指示:“应以淮南铁路为界,在此线以西避免武装斗争,在此线以东我应坚决控制, 对桂顽力求和缓,对韩顽则待其向我进攻时,坚决消灭之。”刘少奇同志和江北指挥 部针对呼吁其团结抗战无效,又根据桂顽已动,韩顽尚在调兵的情况,决心集中 4、5 支队主力和江南指挥部所属苏皖支队于淮南津浦路西,首先反击桂顽。而后,挥戈向东, 粉碎韩顽进攻。 </p><p> 在路西地区,李本一率 138 师一部、第 10 游击纵队等部 3000 多人从南向北,颜 仁毅率 12 游击纵队和保安 8 团约 3000 人由北向南,对我大桥江北指挥部实行夹击。我以 7 团在界牌集一线,阻击南路顽敌,以 9 团保卫大桥,抗击北路顽敌第 12 游击纵 队,命令 14 团乘顽军后方空虚,袭击定远县城,以调动颜部回援。 </p><p> 3 月 4 日,战斗打响后,14 团一举攻克定远县城,全歼县保安大队,俘伪县长吴 子长以下 300 多人。颜仁毅闻讯后,率部仓皇回援,9 团立即展开追击,顽敌在高塘 铺遭我从定远南下的 14 团截击,14 团与 9 团协同将其大部歼灭,俘敌纵队司令商业勤以下 1000 多人。 </p><p> 在南线,7 团将占领界牌集的李本一部击溃,歼其 700 多人。7 团乘胜追击,在王子城与顽 138 师一部遭遇,将其击退。3 月 7 日,8 团和苏皖支队进到路西,8 团在施 家集全歼滁县保安团 800 多人,苏皖支队在管家坝击溃顽军一个营。9 日,在王子城 8 团与 7 团会合,反击向我进攻之 138 师一部,于八斗岭激战两昼夜,将顽军击退。路 西反顽战役,4 支队共歼顽军 2500 多人,于 3 月 12 日胜利结束。</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 新 14 团与敌周旋,粉碎日军 9 月大“扫荡”</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1940 年 9 月 9 ~ 13 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1940 年 9 月初,日军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后,纠集第 15、17 师团和伪江浙皖绥 靖部队共 17000 多人,从 9 月 5 日起,分 7 路向我路东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企图以分进合击的战术,围歼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我主力部队,摧毁路东抗日根据地。敌人铁蹄所至,无恶不作。</p><p> 为了粉碎日、伪的疯狂“扫荡”,保卫根据地,保卫新政权,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对根据地军民作了紧急动员。以新 14 团配合路东地方武装就地分散游击,与敌周旋, 急调 4 支队第 7 团和 5 支队第 8 团从淮(阴)、宝(应)地区返回路东打击敌人。 </p><p> 新 14 团与路东地方武装、人民群众密切配合,空室清野,灵活穿插,以袭击、伏 击战术与敌周旋,疲惫敌人,使敌人到处扑空挨打。 </p><p> 9 月 9 日,日军“扫荡”淮南津浦路东的指挥机构,由六合往竹镇开进,在盘山被我 14 团 3 营截击,我毙、伤日军 20 多人,其中 1 名指挥官。敌急调 24 架飞机轰炸营救,我遂转移,这是我 4 支队第一次同有航空兵配合的日军作战。 </p><p> 11 日,7 团由淮(阴)、宝(应)地区渡三河后,在盱眙之龙王山与敌激战,歼敌 200 多人。13 日,7 团 3 营在来安县雀子岗阻击日军,日军 45 人除 3 人逃遁外, 其余全部被歼灭。 </p><p> 经我淮南军民 10 多天的打击,敌被歼 600 多人,被迫于 17 日分路回窜,原定一 个月的“扫荡”,只进行了 12 天就以失败告终。</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7. 老 12 团金牛山大刀显威风</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1941 年 4 月 10 ~ 17 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span></p><p> 1941 年 4 月 17 日,4 旅在天长、仪征、扬州地区破袭作战中,取得了金牛山战斗 的胜利。参战的 12 团官兵从早晨一直激战到下午,毙、伤日军 200 多人,伪军 300 多 人。战后 2 师首长给 12 团发了嘉奖令,罗炳辉副师长专程到 12 团慰问,称此战是“我 2 师成立后对日进行的第一场硬仗”。 </p><p>(摘自 2000 年 12 月《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军史画册》第 18 页:金牛山战斗)</p><p> 说起大刀,抗日战争时期有一首豪迈的战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罗炳辉副师长极力推动部队的大刀训练,经常指导部队练习刀术。新四军的大刀长三尺,钢坚刃利,质材是部队破击铁路扒下来的铁轨,抬回根据地后 再千锤百炼,经铁匠精心锻打而成。刀柄双手可握,单面皮套,行军时插在背包一侧, 作战时斜背身后,刀柄置于右肩上方,白刃格斗时右手可顺势抽出,大刀一亮威震敌胆。老乡们传说曾经有鬼子向我 2 师阵地扑来,只见前沿阵地上空无一人,唯独数十把大 刀齐刷刷地插在战壕前,钢刀在阳光下寒光耀眼,刀柄铁环上的红布迎风飘动。鬼子 迷信:被砍了脑袋人的亡灵回不了东洋老家,遂胆寒而退。 </p><p> 老乡的传说归传说,我 12 团在金牛山战斗中确实用大刀杀出了新四军的威风。 </p><p> 1941 年 4 月上旬,为打击日、伪向我边区蚕食,2 师决心以 4 旅 12 团、5 旅 15 团和独立第 4 团,发起天(长)、仪(征)、扬(州)破袭战。4 月 10 日夜,12 团袭击仪征以北的谢家集敌据点,歼伪军 60 多人。14 日夜,12 团 1 营再袭谢家集,2 营 袭击谢家集以南的蚂蚁山,各歼敌一部。为阻击仪征敌出援,4 旅侦察连和 2 师特务营 1 连在仪征模范营配合下,根据罗炳辉副师长创造的“梅花桩”战术,于十二里岔设伏。15 日上午 9 时,仪征出援的日、伪军 100 多人,进入我伏击圈,经一小时激战,毙、 伤敌 40 多人,俘日军 1 名,伪军 40 余名。14 日夜,3 营一部破坏了甘泉山以北的公 路桥 1 座和沿公路的通信设施,击溃了甘泉山出援之敌。3 营主力袭击铁牌店,伏击从 扬州来援的日军,击毁敌汽车 1 辆,毙、伤日军 10 多人。15 日夜,12 团 3 营袭击刘家集,全歼守敌,俘伪军 30 多人。15 团和独立 4 团在金家集和大仪至天长之间地区, 也给敌以有力的打击。 </p><p> 12 团经过连续 6 次战斗消灭了一些敌人后,于 16 日晚撤至金牛山以南地区,稍 事休整。金牛山坐落在六合县境东北,距县城 40 多里,四面山河环绕,南侧同北峨眉 山遥遥相望,两山之间系丘陵及洼地,村庄稠密,便于隐蔽部署兵力。在夜幕降临之时, 12团按罗炳辉副师长提出的“梅花桩”(即支撑点式的部署,呈梅花瓣状)式部署宿营。团部位于金牛山南面的大陈庄、钱洼一带。是日夜,驻扬州日军独立第 12 旅纠集仪征 等地日伪军共 500 多人,携带火炮数门,轻重机枪 30 余挺,掷弹筒 10 余具来犯。他 们沿途封锁消息,行动诡秘。17 日拂晓,日伪军从樊家集出发,兵分两路,一路直扑 我团部驻地大陈庄,一路进逼 3 营阵地。7 连哨兵发现敌情,立即鸣枪报警,敌人也开 枪射击。团首长紧急研究分工:团长杜国平、政委徐海珊分别去 1 营、2 营指挥战斗, 团参谋长谭知耕负责指挥团直属队转移后,即去3营指挥战斗。当团长、政委安全离村、 作战参谋带团直属队转移去 1 营后,天已大亮,大陈庄已被敌人三面包围。警通班长向参谋长报告:“前门后门都被敌人封锁了。”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谭参谋长果断命令:“打开后门,随我冲出,去 3 营,千万不能掉队!”门一打开,警通班战士们奋勇冲出去。敌人猛烈射击,谭参谋长带着战士们边打边冲,最后在五里墩以北同 3 营营长徐万炳 会合。此时,丁岗、万营、大陈庄、车蓬庄均已失守,五里墩高地也被敌占领。 </p><p> 谭参谋长和徐营长共同认为五里墩高地的得失,是这一仗胜败的关键,当即决定部队稍事整理后,即进行反击。3营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反复三次争夺的火力战、肉搏战, 我军终于占领了五里墩高地,并牢牢地控制住战斗的主动权。 </p><p> 接着,为进一步展开反击,我军重新作了部署,限令部队于上午 7 点钟发起冲锋。时间一到,我军的 4 挺机枪一齐吐出长长的火舌,向万营、丁岗之敌扫去。敌人被压 在火力圈内抬不起头来,惶惶不知所措。正在枪声密集、杀声盈野、山鸣谷应之时,3 营营长徐万炳一跃而起,高喊着:“同志们,杀敌立功的时机到了,跟我来,冲啊!” 便带领 7 连 1 排的勇士,从正面如猛虎扑羊般地首先突入万营高地,2 排、3 排由两侧 同时向高地进攻。经过 30 分钟的激战,击溃了敌人,并以部分兵力控制东侧桥头,切断了敌人的退路。与此同时,9 连健儿乘势向丁岗之敌发起猛攻,经过反复冲击,歼敌 一部,在该庄西北同敌人形成对峙。部队稍加调整后,向丁岗之敌再次发起进攻,7 连 也赶来从东侧向敌发起夹击。9 连见援兵到达,趁势冲入敌阵,展开一场肉搏战。但见 刀光闪闪,杀声震天。经过一个多小时激烈的肉搏战,我军终于歼灭了该敌大部,占领了丁岗等地。</p><p> 我军攻占丁岗高地后,占领陆家洼的敌人突然用重机枪、掷弹筒向我猛烈射击。占领大陈庄之敌也向我突施反击,企图夺回丁岗。谭参谋长命令 8 连两个排立即投入 战斗,打退敌之反扑。8 连连长孟广义和副连长立即率领两个排迅猛冲击,并选拔身强 力壮、劈刀技术高的老战士组成以长柄大刀手为主的突击班,从敌侧后绕到陆家洼高 墩上,砍死了敌人的重机枪手和掷弹手数人,敌人失去火力支持,好似泄了气的皮球, 攻势顿挫。我部迅速打退敌人对丁岗反扑,夺回了大陈庄。 </p><p> 我军凭借夺回万云、丁岗、大陈庄的有利形势,继续猛攻,将残敌全部压在陆家洼一带坟地。敌人退居洼地,被我部严密包围,无险可守,反击无望,企图向东突围, 渡河逃窜。我军 3 营 8 连、9 连,在 1 营 3 连的配合下,兵分三路沿北嵋山麓扑向敌群,勇士们举大刀冲入敌群猛杀,砍得敌人鬼哭狼嚎跪地举手缴枪。残敌丢盔弃甲,逃向 伊家河,挤上木桥急于逃命,在互相拥挤中不少人被挤下桥去溺死。冲过桥去的残敌, 迎头遇上火急赶来的仪征县模范营狙击,残敌见进退无路,只得拼死顽抗。此时,我 军弹药已耗尽。指战员们抽出大刀冲入鬼子群中左砍右劈,只见刀光飞闪血肉横飞, 残余敌人抱头鼠窜。8 连一位副排长发现日军一名少佐军官,他气上心头,举起大刀猛 砍下去,只听咔嚓一声,鬼子的一只臂膀落地,接着又连砍数刀送他上了西天。2 营营 部的两名通信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现两名日军骑马企图逃跑,他俩隐蔽近距离射击, 打死了两名鬼子军官,缴获两匹战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鬼子大部被歼,少数 残敌逃回仪征据点。 </p><p> 翌日,仪征日军派人同我谈判,要求我方准其来战场收回鬼子尸体。我军从人道主义出发,为了瓦解敌军士气,扩大我军政治影响,经上级批准,同意日军按我方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不准携带武器,不准越界。我方为防止敌人借机突然向河西进攻,动员当地群众将河西的敌尸拖到河东。并派部队和民兵在河西占领阵地,谨防敌人违 背协议,企图报复。在约定时间日军打着白旗,灰溜溜地到指定地点,将数十具日军尸体运走。但是罪恶的敌人,在撤离途中恣意抢掠民财,并烧毁民房 100 余间,对皖 东人民又犯下新的罪行。 </p><p> 金牛山反袭击战,是新四军 4 支队新 14 团改称 2 师 4 旅 12 团以来同日、伪军作 战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此役共毙、伤日军 200 多人(其中尉官、佐官各一名)、伪 军 300 多人,俘日军 2 名、伪军 30 余名,缴获重机枪 4 挺、轻机枪 5 挺、步枪 40 余 支、掷弹筒 2 具、炮弹(含毒气弹)数箱,其他军用物资一批。战斗结束的当日下午, 团政治处主任裴先白、仪征县委书记方中立、六合县县长李代耕等共同商定在金牛山 南侧选择了墓地,军民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为烈士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安葬了 烈士们的遗体,让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与金牛山共存,与日月同辉。 </p><p> 2 师首长对金牛山反击战的胜利,作了较高的评价,誉之为“我第 2 师成立后对日寇进行的第一场硬仗”。罗炳辉副师长代表张云逸、郑位三等首长特来 12 团慰问。罗副师长在全团连以上干部会议上宣读了师部的嘉奖令,表扬该团在战斗中临危不惧, 机智勇敢,顽强与日军拼大刀,在日军面前显示了大刀的威风。干部指挥正确,临危不惧, 机动灵活。表扬 3 营营长徐万炳同志身先士卒,率领勇士们以万夫不当之勇打垮了万 恶的日本鬼子。 </p><p> 这次战斗,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在政治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 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和伪化天、仪、扬、六(合)地区的罪恶企图,打击 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消除了部分人民对日伪的恐惧心理,增强了人民群众敢于同日伪 作斗争的胜利信心。这场战斗之后,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p><p>新四军 ,真正强,</p><p> 抗日救国好榜样。</p><p> 金牛山上又打了大胜仗。 </p><p>布下天罗和地网,</p><p> 杀得鬼子汉奸没处藏。</p><p> 势如破竹的“梅花桩”,</p><p> 杀死他几百, 活捉他几十双,</p><p> 胜利品装满了几十筐。 </p><p>扬州的鬼子泪汪汪,</p><p> 汪精卫也大着慌。</p><p> 哈哈哈哈!</p><p>战例选编:</p><p>12 团 3 营金牛山反袭击战斗</p><p>(1941 年 4 月 16 日)</p><p> 金牛山战斗,是 4 旅 12 团第 3 营于 1941 年 4 月 16 日进行的一次反袭击战斗。在此次战斗中,该营准备充分,决心果断,英勇顽强,孤胆作战,并适时采取侧后迂回的战术,经 16 小时激战,在当地人民武装部队的配合下,歼灭日、伪军 200 多人,缴获重机枪 2 挺。 </p><p> 战前一般情况</p><p> 1941 年初,我淮南军民为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我 12 团先 后对谢家集、蚂蚁山之敌进行了袭击,并经常在天(长)扬(州)公路伏击敌运输队。因此,敌恼羞成怒,扬言寻机进行报复。 </p><p> 4 月 14 日,3 营在天扬公路又一次伏击了敌运输车队后,撤至金牛山南侧地域集 结整训。次日,该营得知天长、仪征之敌向我袭击的消息后,立即进行思想动员,做 好反袭击准备,派出便衣侦察,随时掌握敌活动情况;加强警戒、值班,严密盘查过 路行人;并勘察了周围地形,指示部队于 16 日 3 时前离开村庄,全营按 7、8、9 连的 顺序占领金牛山南侧山坡有利阵地,防敌突袭。 </p><p> 金牛山位于苏北六合县境内,天扬公路西侧。该山东、西、北侧由河流环抱,水 深流急,不便徒涉,但东侧河面有桥梁,便于通行。南侧与峨眉山对峙,金、峨两山 之间系丘陵、洼地,地形复杂。 </p><p> 战斗经过 </p><p> 决心反击: </p><p> 16 日拂晓,敌纠集了天长、仪征等日军一个联队 100 多人,伪军两个大队 500 多 人沿樊集方向对我偷袭。当敌先头进至万营东侧河滩时,被 7 连班哨发现,遂立即鸣 枪报告,阻敌前进。敌闻枪声后,伪军大部没敢过河,并有部分掉头回逃。此时,日 军及部分伪军迅速包围了万营、丁岗。敌见偷袭扑空,遂慌忙占领了陈庄及峨眉山北 侧山腿等地区。 </p><p> 7 时,营见敌队形混乱,决心乘敌立足未稳,组织反击,歼灭敌一部。以 7、9 连首先歼灭万营、丁岗之敌,控制该地区,而后向陈庄之敌反击;以 8 连 2、3 排为营预 备队,随时投入战斗,1 排占领金牛山主峰,保障部队侧后之安全。 </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首先歼灭万营、丁岗之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7 时 30 分,反击开始。在火力掩护下,营长率 7 连依托有利地形与 9 连同时向敌 发起冲击。营长高喊:“同志们,杀敌的时机到了,冲啊!”在一片杀声中,7、9 连 手持大刀,向万营、丁岗之敌展开猛烈反击。7 连 1 排首先从北突入万营,2、3 排从 西侧攻击,经半小时激战,全歼万营之敌,攻占了该庄,并以部分兵力控制了东侧桥头, 切断了敌退路。与此同时,9 连与丁岗之敌经反复冲杀后,歼敌一部,在该庄西北侧与 敌形成对峙。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8时40分,7连从东侧向丁岗之敌实施反击。此时,9连在7连配合下,趁势发起冲击,与敌展开了白刃战,经过一个多小时反复争夺,敌被我大部歼灭,我占领了丁岗一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再歼陈庄、峨眉山之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当 7、9 连攻占丁岗高地后,峨眉山北侧山腿敌重机枪向我突然开火,同时陈庄之敌也借此向我实施反冲击,企图夺回丁岗高地。我 7、9 连以手榴弹、大刀奋勇抗击, 经20余分钟激战,击退了敌反扑,但因我伤亡较大,进展迟缓。营见此情况,即令8连2、 3 排投入战斗,消灭峨眉山敌重机枪及其守敌。11 时,8 连 2、3 排沿五里墩右侧凹沟 绕敌侧后,9班冲入敌阵,用大刀砍毙敌重机枪射手,全连迅速向峨眉山之敌发起攻击, 经激烈搏斗,将该敌全部歼灭。此时,7、9 连向陈庄之敌勇猛发起冲击,在 8 连 2、3 排配合下,敌大部被歼,余敌向东溃逃。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奋勇追击,围歼逃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1 时 30 分,3 营发现残敌向大尹庄企图渡河逃跑,营遂令 8 连 2、3 排沿峨眉山 平行追击,令 7、9 连实施尾追。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2 时,溃逃之敌进至大尹庄被河阻拦。此时,我地方部队仪征“模范营”从大莒 李方向赶到,经一小时战斗,敌在我前后打击下,大部被歼,一部涉河也被淹死。至此, 战斗胜利结束,部队迅速向西转移至八步桥地区。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主要经验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是力避被动,争取主动,做好反袭击战斗准备。战前,3 营闻讯敌要寻机报复的 扬言后,思想上就预有反敌袭击的准备,特别于 4 月 15 日得知天长、仪征之敌准备偷 袭我之消息后,营立即又进行了思想动员,勘察了阵地,加强连警戒,并派出侦察人 员掌握敌活动情况,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因此,待偷袭之敌到达后,营果断定下决心, 依托阵地,适时出击,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这次战斗 的胜利。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是适时使用 2 梯队,侧后歼敌。此次战斗,当该营歼灭万营、丁岗之敌后,主 力和陈庄之敌展开激战,且我伤亡较大,进展困难时,营即令预备队8连两个排投入战斗, 从侧后攻占峨眉山,控制要点,因此,陈庄之敌被我迅速大部歼灭,为营反击歼敌起 了重要作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是英勇果敢,近战歼敌。此战,在敌装备精良,我装备低劣,且敌又兵力较多 的情况下,3 营全体干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压倒敌人的勇气,用大刀、手榴弹与敌展开激烈搏斗,勇猛冲杀,致使该敌被我迅速歼灭。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选自 1978 年 1 月《陆军六十一师战例选编》第 159 ~ 162 页)</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8. 恢复重建新四军第 2 师第 4 旅第 12 团</b><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1945 年 1 月 25 日)</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b></p><p> 自1938年2月到1944年2月,6年间红28军特务营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了三次撤销编制与恢复重建,部队战斗力变得越来越强。</p><p> 第一次是 1938 年 2 月,红 28 军特务营编为新四军 4 支队 9 团 1 营。不久因国民 党规定新四军每个支队只能有两个团,9 团因超编而撤销。9 团 1 营分离出来,成为新 四军 4 支队特务营。这是第一次撤销编制,随后又恢复,红 28 军特务营、新四军 9 团 1 营、新四军 4 支队特务营,同为一个营。</p><p> 第二次,是 1939 年 7 月,特务营改编为 4 支队 14 团,不久 14 团调出,4 支队又 组建新 14 团。 </p><p> 第三次,是新 14 团改编为新四军 2 师 4 旅 12 团。1942 年 3 月,进行精减整编, 撤销了 12 团建制。这次撤销建制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有人以为 12 团永远消失了,可 是又在 1945 年 1 月起死回生、恢复重建了!</p><p> 新四军第 2 师第 4 旅第 12 团的前身和恢复重建过程是这样的。 </p><p> 1945 年 1 月,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新四军第 2 师 4 旅为适应革命战争形势的 需要,部队扩编,恢复重新组建新 12 团。(这是第四次编制恢复重建) </p><p> 12团的前身来自6个单位、14个连队。有旅特务1连,10团侦察队、11团侦察队, 来(安)六(合)支队,全椒、滁县大队,师特务团 2 营。这些连队都是经过战斗锻炼、 有实战经验的老连队。其中特务连、10 团侦察队、11 团侦察队还是红军连队。 </p><p> 12 团初建时,旅党委还从旅机关、两个团抽调一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营连干部来 加强 12 团。如张雷、博建民、彭宗义、朱明、臧绪发、徐直芳、唐笑宜、王光松、陈 福胜、孟广义、曾国录、王瑞、孟家其、李池东、熊国柱同志等。阮贤榜在淮南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 3 团当政委的时候,陈福胜是 3 连指导员。这次领导让阮贤榜 在新组建的 12 团当政委,他和师领导 讲条件:表示团里3个营的主官由他点名挑选。陈福胜被阮贤榜点了将,从 10 团 2 营调到 12 团 2 营当教导员。</p> <p>  新 12 团在上级党委和首长周密策 划和组织领导下,于1945年1月25日, 在滁县常山岭以东杨家圩子正式成立。编成如下:</p><p> 团长程启文,政委阮贤榜,副团长唐少田,参谋长杨靖宇,政治处主任徐其昌。 </p><p> 1 营第 1 连为 4 旅旅部特务连连部和 2 个排(红军连),第 2 连为 11 团侦察队(红 军连),第 3 连为来六县县支队 6 连(拥政爱民模范连)升级。(来六县是我淮南抗 日根据地来安县、六合县合并为一个县的简称,县支队团级单位,由县委直接领导。) 师特务团 2 营编为 12 团 2 营,10 团侦察队调入 12 团为 3 营 7 连,滁县县大队及全椒 县大队编为 8、9 连。 </p><p> 部队组建后,全团集中在长山岭附近地区进行一个多月整军。一是加强政治教育, 明确我军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全团指战员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保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部队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进行党 的建设,组建了团党委、连队党支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政治形势教育;三是 进行军事训练,射击、投弹、刺杀和战术训练等。 </p><p> 经过教育,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政治思想觉悟,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士气高昂, 为迎接抗日战争大反攻机动作战,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p> <p>  敌人非常骄狂,占领 12 团第一道防线后,继续向富旺集方向推进,前进到12团第二道防线时,又遭到我军阻击。敌我双方战斗非常激烈,经过 20 多分钟的激战, 我 12 团再次主动放弃了阵地向北撤退。敌人抢占我军第二道防线后,气焰更加嚣张, 疯狂地继续进攻,距富旺集只有 700 米,到达 12 团第三道防御阵地前,战斗越打越激烈。 </p><p> 正是火候,2 师 4 旅旅长梁从学预计11团已经迂回到敌后,马上命令12团全部出击, 向进攻之敌实施反冲锋;命令四师骑兵团的一个骑兵连准备出击!12团指战员听到十多名 司号员吹起了冲锋号,在我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迅速跳出战壕,个个如猛虎下山,向敌人 扑去。2营教导员陈福胜在白刃战中被一个敌人刺中左肩,瞬间他右手轮起大刀砍断了 敌人的脖颈。2 营各连战士端着刺刀,挥舞着大刀,旋风般席卷而去,打退了敌人。 </p><p> 4 师骑兵团一个连早就隐蔽在富旺集东南、小丘陵东北侧村庄待命出击。此时, 骑兵连长命令:“快上马,出击!”全连指战员飞身上马,拔出战刀,在连长率领下 冲向敌群。骑兵连指战员在飞跑的马背上挥舞着明亮亮的战刀,向敌人头上、身上砍, 杀得敌人头上开花,断手、断脖子,还有些敌人胸口被砍开,肋骨被砍断,屁股上的肉被砍掉。敌人的死尸和断脚、断脖子在小鲁庄以北的丘陵地到处都是。 </p><p> 国民党广西军 171 师,在安徽与新四军 2 师打了数年,知道 2 师大刀厉害,但未 见到过 4 师骑兵团的战刀。这次,4 师骑兵连指战员在马背上挥舞战刀,把敌人杀得 晕头转向,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尸体遍野,血流成河。</p><p> 此时,我 12 团从正面,由北向南对敌人实施冲杀。11 团迂回到敌后,切断敌南 逃之路。并用一个营由南向北,另一个营从敌人左侧向东北对敌实施冲杀。我 11、12 两个团和 4 师骑兵团一个连,将顽敌 171 师的 511 团和第 10 游击纵队一个团,紧紧地压在丘陵地带,敌人处于一片混乱。顽敌 171 师 511 团,已被 12 团和 4 师骑兵团 杀死杀伤 500 余名。敌一个团被打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基本上被我军消灭了三分 之一以上。顽敌余部被我军包围,但敌团长很顽固,不愿放下武器投降,他命令所属 部队迅速抢占小鲁庄。敌人占领小鲁庄以后,滚进老百姓房子内,很快把老百姓家房屋的墙,打开许多洞口,作为射击孔。敌人在老百姓房子内,端起轻机枪,利用民房 为依托负隅顽抗。 </p><p> 国民党第10游击纵队一个团,遭到2师11团两个营,从背后和左侧面突然打击, 伤亡达 100 多人。敌团长怕在野外被我军骑兵战刀砍死,不敢向南突围逃跑,也命令 部队抢占小鲁庄以南数口水塘及堤埂等有利地形进行抵抗。 </p><p> 我 11、12 两个团,迅速从南、西、北三面将顽敌紧紧包围在小鲁庄,并趁热打铁, 对守敌实施强攻,顽敌宁死不投降。敌我双方两个团对两个团,激烈的战斗一直打到快天黑,我军没有消灭该股敌人。2 师 4 旅旅长梁从学命令我军停止攻击,待天黑以 后再组织力量进行强攻。 </p><p> 天黑以后 2 师第 4 旅 11 团和 12 团,对小鲁庄守敌实施总攻。11 团用两个营从小鲁庄正面和正西为主攻方向。12 团用一个营在小鲁庄正北和东边,对敌人进行强攻。我进攻部队于天黑以后,对敌人开始接近运动,采用摸爬、匍匐到敌人防守的村庄附近。当晚 8 时正,总攻开始。此时,我军突击队员把一枚枚手榴弹投到敌人防守阵地爆炸, 敌人很快把草堆和部分民房点燃起火,以做照明用。小鲁庄上空很快变成了一片火海, 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敌人的轻重机枪声连成一片,在黑夜里就像春节放鞭炮一样,3 里开 外听得一清二楚。 </p><p> 我 11 团和 12 团在小鲁庄与顽敌两个团余部进行十分激烈的肉搏战,12 团 1 营 2 连攻占了小鲁庄西头一角,打死打伤顽敌数百名。但是小鲁庄守敌还有大部隐蔽在村 庄东南角几个大水塘的塘埂边,进行垂死抵抗,激烈战斗持续达一个多小时,我军未 能全歼守敌,遂停止攻击。 </p><p> 当晚下半夜 3 时左右,11 团重新组织力量,对小鲁庄敌人又进行了第二次强攻。突击队员从南、西两面对防守在几个水塘边的敌人冲击。我突击队员在漆黑的夜里, 接近敌人防守的水塘附近时,将手榴弹投到塘埂边和水塘内爆炸,趁手榴弹的爆炸声, 我突击队员跃起,冲到敌人跟前与顽敌进行白刃格斗,敌人死伤无数。由于敌人轻重 机枪火力十分猛烈,11 团第二次强攻还是没有消灭敌人。我军伤亡也比较大,天亮以 后我军再次停止攻击,将所有敌人紧紧地包围在小鲁庄。 </p><p> 敌人被围困一天,于 4 月 15 日晚 8 时前后,2 师第 4 旅 11 团和 12 团再次组织突 击队对小鲁庄残余守敌实施强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国民党 171 师 511 团和第10 游击纵队残部,被我军打得死伤惨重,狼狈不堪,忍饥挨饿,筋疲力尽。敌团长为 了求生,狗急跳墙,决定鱼死网破,命令所存残余,把所有死尸和重伤员,还有重机 枪及所有较重的军事装备统统抛下,选择我 11 团与 12 团在小鲁庄西边包围圈结合部 空隙突围逃跑了。</p><p> 4旅经三天激战,歼俘桂顽主力1000多人。12团俘敌100多人,缴获重机枪1挺, 轻机枪 4 挺,步枪 80 余支,我 2 营营长臧绪发同志牺牲。这是 12 团组建后的第一次 取得的战斗胜利。小鲁庄首战胜利,对部队士气鼓舞很大,坚定了部队的战斗意志和 胜利信心。新四军 2 师师长罗炳辉高兴地对 12 团团长程启文说,你们这个恢复重建的 团有钢铁般意志和战斗作风,再打几个硬仗,就可以称为“钢铁团”了。 </p><p> 小鲁庄战役结束后,旅首长命令 12 团将淮南路西某某地(地名忘)土顽的一个土圩子和一个大碉堡打掉。4 月 17 日拂晓,部队进入战斗,在旅的平射迫击炮连火力掩 护下,实行围困、强攻,经历八九个小时的战斗,下午 4 时将敌 50 多人全部歼灭,这 次战斗虽是小胜利,却是攻坚战。锻炼了部队,取得了攻坚作战的初步经验。</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0. 12 团韩庄攻坚战,迫使日军缴械投降</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1945 年 11 月 25 ~ 27 日)</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韩庄为津浦线上的一个大集镇,守敌为拒绝投降的日军铃木中队 160 多人。4 旅部 队于 1945 年 11 月 26 日对韩庄敌伪军发起了攻击,27 日上午,全歼了日伪军,并迫使 临城日军 1000 多人向我投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摘自2000年12月《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军史画册》第61页:临韩战役之韩庄战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1945 年 9 月 2 日,日寇宣告投降后,12 团在嘉山县的涧溪进行深入的政治思想 动员和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克服某些同志的“抗战胜利,可 以解甲归田”及不愿离开本乡本土的思想情绪。从而,为我军北上山东,执行新的战 略任务,奠定了坚固的思想基础。10 月中旬,部队由涧溪出发,开始北上,沿途情绪 激昂,纪律良好,路过宿迁时,传来了我军于平汉线上歼灭蒋介石一个军和另一个军 起义的胜利消息,给全体指战员极大的鼓舞。同时获悉尚有小股日军拒不投降的消息, 大家都很气愤。10 月下旬,部队进入山东峄县地区,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军政训练和尊 重山东人民风俗习惯的教育。部队进入鲁南地区后,老解放区人民纷纷抬着猪羊前来 慰问。人民支援前线,支援新四军的口号声村村响起。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限热爱 和大力支持,大大地激发了指战员的革命斗志和战斗情绪。</p><p> 为歼灭拒不向我投降的日伪军和为阻击蒋军沿津浦线北犯作准备,我津浦前线指 挥部决定于 1945 年 11 月 26 日发起临(城)韩(庄)战役。</p><p>4 旅受命担负歼灭韩庄之敌的任务;</p><p>9 旅担负攻击韩城外围之敌的任务。</p> <p>  韩庄是津浦线上的一个大集镇,南临运河,守敌为日军铃木中队 160 多人,伪军 张乃宇支队 1500 多人。日军驻韩庄火车站,伪军主力驻韩庄镇、小部驻前行义、后行 义。日、伪军所守卫的每个据点都有木城、围墙、水圩、炮楼等设施,工事比较坚固。 </p><p> 11 月 25 日,全旅向敌开进。作战任务与部署是:10 团包围火车站拒不投降的日 军及前行义伪军(前行义离日军近);11 团攻歼韩庄镇伪军主力张乃宇支队;12 团攻 歼后行义伪军。3个团统一在11月26日夜同时发起战斗。12团以1营、2营两个营(3 营为团预备队)围歼后行义伪军。部队在“打好进入山东第一仗”的口号下投入战斗。12 团在围歼后行义伪军时,采取组织火力队(机枪、手榴弹)强行登上民房屋顶,用机枪火力和手榴弹压制圩内敌人,不让其互相支援和机动,以掩护我正面突击部队实行强攻的战术。经一夜激战,27日上午打下了后行义,全歼伪军一个大队部和两个中队, 俘敌 200 多人,缴获轻机枪 6 挺,步枪 100 余支,我仅轻伤十几人。 </p><p> 后行义战斗结束后,朱绍清旅长来到后行义,决定将 10 团撤出火车站。要 12 团 团部率 2 营、3 营向韩庄靠拢。1 营留驻后行义,接替 10 团看守、监视前行义伪军和 火车站日军。团根据朱旅长的指示,交代 1 营一定要派部队看住前行义的伪军和火车 站日军不使其跑掉(当时估计前行义伪军可能突围)。果然,27 日夜 11 时,前行义 的伪军一个中队突围。我 1 营迅速果断地将突围伪军的一个中队全部歼灭,俘敌 100 多人,缴获轻机枪 4 挺,步枪百支。 </p><p> 1 营在围歼伪军中已接近火车站,营长找了几个会日语的伪军,向据点喊话,宣 传新四军的政策。日军见伪军被歼,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即派翻译员与我 1 营联系 谈判投降缴械事宜。日军提出:缴械投降后要保证其全部官兵生命安全和回到薛城日 军旅团部驻地集中,并给时间焚烧死亡人员。1 营教导员朱明同志当即将此情况电话向 团政委阮贤榜报告,阮政委在电话中批准日军提出的条件,同意给时间让他们在车站 内架起大火。他们将死尸及重伤不能行走的士兵扔到火堆里焚烧了。团及时电话报告朱绍清旅长。接着阮政委即赶到火车站,朱旅长和秦贤安副旅长随后也来了。当时我 1 营部队已进入日军驻地,日军一个中队160多人已缴械投降了。缴获九二式重机枪1挺、 三八式轻机枪 1 挺、掷弹筒 8 具、步枪(包括库存枪支)百余支。另外,日军又通知 看守运河铁桥的伪军一个中队140多人,带轻机枪3挺,步枪30余支来火车站缴械投降。旅首长当即通知10团首长来火车站,并决定将缴获火车站日军和铁桥伪军的武器装备, 由 12 团和 10 团对分,1 挺重机枪给 12 团,8 挺轻机枪、8 具掷弹筒、100 余支步枪 及弹药由 12 团、10 团平分。接着秦副旅长又说,12 团在前行义、后行义战斗中已缴 获伪军 1 个大队的枪支和弹药了,运河铁桥伪军一个中队的人、枪全部给 10 团。秦副旅长问这样分配有什么意见,阮贤榜政委当即表示拥护。 </p><p> 韩庄战斗的全胜,切断了敌人临(城)韩(庄)交通,为完成临韩战役的胜利创 造了有利条件,而火车站攻坚战斗的锻炼,提高了部队的攻坚能力,并改善了部队的 装备,使部队认识到蒋日伪军同流合污并不可怕,从而树立了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战 斗意志。</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1. 智勇双全,12 团受降日军两千多人</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1945 年 11 月 28 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1945 年 11 月 27 日,韩庄战斗结束后,4 旅命令 12 团进驻韩庄镇,在前行义、 后行义沿线担任运河防御。28 日,旅宣传科长余路同志来 12 团传达旅首长指示,说临城日军一个联队(铃木中队即隶属该联队)有两千多日军要路过韩庄到徐州集中, 向国民党投降。在沙沟附近,我 7 师某部要日军缴械投降,日军不干。最后,日军将几门炮交给 7 师,步兵武器不肯缴,现已向韩庄方向前进。余科长接着又说,旅首长 派我来协助你团想一切办法把这批日军武器全部收缴下来,否则以武力解决。根据余科长的传达精神,团党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研究。 </p><p> 余科长介绍日军情况说,日军有 2000 多人,战斗人员 1000 多人,只有步兵武器, 士兵想回国,个人行李很笨重,而且日军 2000 多人中妇女、小孩、商人占 30%,日军战斗力不会强的。又处在孤军无援的地步,对我很有利。 </p><p> 会议决定做两手准备,先劝说日军缴械投降,否则武力解决。会议决定了临时战 斗部署:营派一个连前出到韩庄北后五六公里的地方,占领铁路和铁路边小村庄的有利地形,拦阻日军不准前进。要他派代表前来接洽,我全团部队则控制好有利地形及村庄。 </p><p> 关于采取用什么名义受降日军,会议确定我以韩庄前线指挥部的名义,奉陈毅军 长命令行事,日军要通过此地,必须缴械投降,否则不准通过。我们紧紧卡住这一条不放, 逼日军缴械投降。 </p><p> 会议研究了实施方法,确定由余路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徐其昌出面做劝降工作,文盛森团长以前线指挥官身份出现在日军面前。阮贤榜和杨参谋长掌握部队,准备应付情况。 </p><p> 日军来到我 1 营前线部队时,被我前沿部队拦阻,命令其派出代表到我预定受降 地点接洽。一开始,我们就明确告诉日军,我们是韩庄前线指挥部,奉陈毅军长命令:你们要通过此地,必须缴械投降,否则一律不准通过。开始他们不肯缴械投降,说要 到徐州集中,并提出这条件、那条件。我们严肃地告诉说,投降是无条件的。同时, 一方面由余路科长宣传我军政策,晓以大义,劝说其缴械投降;另一方面,我 2 营部 队以武力相胁。日军大佐联队长鉴于铃木中队投降后生命安全有保证,又慑于我新四 军的军威,迫不得已向我 12 团缴械投降了。日军联队长即集合全部日军及 300 余名家 属,宣布缴械投降。然后拿出物品清单,逐一核对堆在一起的枪支、弹药、辎重等数目。12 团遂缴获轻重机枪几十挺,步枪一千余支,子弹 200 余万发及马匹和其他装备等。根据旅首长指示,将缴获的枪支弹药除装备 12 团 3 营外,其余全部上交旅部。 </p><p> 日军投降后,12 团实行人道主义,组织船只,将日军及其家属全部送过了运河, 以便他们前往徐州。日军乘船过河后,当地老百姓由于痛恨,纷纷追打他们,日军狼狈不堪。12 团干部战士便做群众工作,要他们别打了,鬼子已经投降了。昔日骄横一时的日本鬼子,而今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路耗子。</p> <p>摘自《钢铁团记忆》第130——160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