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故事】上海张园的石库门里曾经住着一位上海商会主席

佳柠

<h5><b><i>  引子:</i></b></h5><h5><i> 我是上海静安区“张园”的第三代原住民,从小生活在张园永宁巷一幢门头写着“紫气东来”的石库门里。2018年,一次机缘巧合的博物馆之行,给了我挖掘老故事的兴趣。我以外公口中那个“亦师亦友”的传奇人物为线索,通过走访图书馆、档案馆,已收获了2000余份历史材料。之后,我以俞佳柠的笔名,撰写一些关于张园“紫气东来”石库门和它原主人俞佐廷的故事。而随着阅读过的“故纸堆”越叠越厚,我对这个传奇人物的尊敬也越来越多。</i></h5><p class="ql-block"><br></p> 张园目前是上海很出名的一处石库门群落,因其地处城市中心、石库门样式多样而受到各方的关注。近十几年来,随着“张园游”的推出,人们慢慢知道了张园的前身曾经是海上第一园“张氏味莼园”,也了解到其中一些花园洋房的主人曾是旧上海的买办。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张园里曾经还住着一个上海市商会主席,他就是张园核心区域“紫气东来”石库门的原主人俞佐廷。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故纸堆”里那些关于俞佐廷的故事</b></h1> 俞佐廷,宁波镇海人,生于1888年,逝于1951年。据“镇海档案信息网”记载,俞佐廷早年曾跟着表叔(小港李家李云裳)在家乡钱庄做职员学生意,后来又到上海的钱庄做账房。小有所成后,他回宁波当地钱庄任经理。<br>1920年代,俞佐廷常因业务往返于沪甬之间。1921年,上海总商会前任会长朱葆三等在上海创办中易信托公司,俞佐廷任公司副理兼银行部主任;1925年,他被推选为宁波总商会会长;1926年,他赴天津任中国垦业银行的第一任总经理;1927年,他回乡担任宁波市财政局局长,并再次被推选为宁波市总商会会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手起家的上海市商会主席</b></h3> 1930年代,俞佐廷将自己事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全国金融中心上海。1932年至1936年,俞佐廷先后任上海市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商会主席。俞佐廷当选市商会主席后,市商会对于由他领导沪市商业“深庆得人”并寄予期望。而商会几年间的变化也确实没有让世人失望,在他主持市商会的两年间,力主节省无谓开支,廉洁自持,扭转了商会多年入不敷出的局面,创出商会破天荒的良好成绩。1936年,俞佐廷作为满任委员卸下商会主席职务,又被高票推选为商会监委会常务委员。同年,他被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社载入《中国名人录(第5集)》。<br>  俞佐廷十分注重为国货开拓市场。作为上海市商会主要成员,他曾多次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关于救济国货、使用国货的倡议。1930年代中期,他主持扩建天后宫桥北(河南路)国货商场,招集30余家厂商参展销售,推动提倡国货。此举带动了上海和外埠的国货市场,有效抵制舶来品的倾销。俞佐廷也曾深入分析当时橡胶业因盲目竞争导致供过于求亏损严重的原因,拟定《统制工业条例》草案。尽管相关建议未被国民政府采纳在全国范围推广,但经在沪上火柴业试行,鼓励同业自行联合,统一调剂产销,取得一定成效。<br>  青少年时期弃儒从商得到俞佐廷十分看重教育,不仅担任浦东中学、上海中学、(宁波)志成小学等多所学校的校董,1934年当选上海市商会主席后,他定下的任期三大目标中,就有“设立商业专门学校”和“推广商人补习教育”两条有关职业教育。他任市商会商业职业学校校董、校长,培养商业人才。<br>  尽管身居高位,但俞佐廷依照家训,生活过得比较简朴。他乐居于石库门中,这样的选择与当时有钱人家崇尚“花园洋房”的奢靡之风大相径庭。1936年初正值俞佐廷母亲的七十寿庆。根据为俞母寿庆专门增发的《吟梅山馆寿刊》记载,蒋中正、张学良、蔡元培、马寅初等数十位各界名人为俞母大寿送上寿匾、寿序、寿叙等。俞佐廷的镇海同乡兼忘年知交闻人虞洽卿,不仅自己专程回到宁波担任这场在俞家家宅举办的寿典的执事大总裁,还安排名下三北轮船公司专门暂停两天客运,调动两艘客轮供俞家专用,方便沪甬宾客往返。根据《申报》《社会日报》等记载,俞母寿庆不仅“名流硕士,济济一堂”,远近七县的父老乡亲、平日受过俞家兄弟资助的孤儿院、小学校的学生也都冒雨前往给老人祝寿,万人贺寿的场面堪称“四明山畔,自有喜事以来,以俞氏为最盛”。值得一提的是,俞母寿庆虽然场面浩大,实际开支却并不铺张。依从俞母“礼以从简”的要求,寿庆婉辞了梅兰芳等名伶登台献演,贺寿的堂会由上海商社的商界名票王晓籁、马少荃等客串;俞氏兄弟以“诗文寿母”,凡“贶文赠诗,无不乐受”,除却上文中提到的名人题字赠匾,还收到各界人士送来寿文20余篇、寿诗2000余首;至于收到的礼金,则“贫者退还,富者移济灾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善于投资的民族实业家</b></h3> 作为宁波旅沪商人,俞佐廷凭借过人的商业眼光和敏锐的投资感觉,通过不断努力奋斗,逐渐在上海滩的金融界赢得了众人称赞的口碑和令人瞩目的地位。俞佐廷先后担任四明银行董事、商股董事、商股常务董事、总经理;四明保险副董事长、董事长;四明储蓄会经理;中国通商银行(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业务局理事;惠中银行董事长;宁绍保险董事长;浙江建业、大来、绸业、至中、江海、国泰、统原等银行的常务董事或董事;还担任恒巽钱庄经理及沪甬多家钱庄的股东;并任上海市钱业公会常务委员。<br>  尽管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但俞佐廷从来不曾忘本,长期致力于振兴国货。他主张产销结合,日用品要自给自足,提倡改进生产技术。为实现国货救国,他发挥自己熟识沪甬银钱业并具有相当引导力的优势,一方面吸收社会游资投放于国货工厂,一方面运用银行资金从事实业建设,尤其重点致力于纺织和造纸业的投资。1940年代中后期,俞佐廷的实业投资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等地。他担任宁波和丰纺织公司、绍兴大明电气公司、美纶毛纺织染公司、天隆织染厂、南华棉织印染公司、中华化学工业厂、宁绍商轮公司等企业的董事长;任中国亚浦耳电器董事。<br>  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俞佐廷崇廉耻、重气节,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为“孤岛”。此时的俞佐廷除经营钱庄业务和参与公益赈济外,减少了社会活动,深居简出的他还将“俞公馆”的书房变成了一些其参与投资的“民企”的会议室。1941年,俞佐廷不愿附逆汪伪政府,辞去四明银行董事职务后与胞弟俞佐宸等人离沪避往香港,后经澳门、桂林等多地,辗转多年抵达重庆,担任重庆四明银行商股董事。抗日战争胜利,俞佐廷回到上海,继续担任上海四明银行商股常务董事。1947年俞佐廷任上海四明银行总经理兼常务董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钻研专业热心慈善的社会贤达</b></h3> 从学徒做起的俞佐廷,在短短十数年间在沪上华资金融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得益于他一直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从传统钱庄业到现代银行业、金融业,俞佐廷对于自己的“专业”始终悉心钻研,研究成果与时俱进。<br>  1933年,俞佐廷在《银行周报》上发表文章,围绕银行的营业和管理两个方面,剖析存款放款、商业票据和有价证券投资、员工训练及奖励等问题,对“如何使金融业健全发展”进行阐述;1930年代中期,他通过《银行周报》以“如何确立金融市场之基础”为题,谈“在国家未统一发行权以前,全国各银行纸币由公库联合准备之集中的发行制度”的意义;1930年代末,俞佐廷连续两年参与《中国战时经济特辑》及其《续篇》的审定并为之作序;他关于通过“利用国货,推广国货,改进国货”以降低“入超”的论著《国货救国》被选入《四十年来救国论著概览》。<br>  俞佐廷热心公益。他经常参与沪甬救灾济贫的慈善活动,资助建立学校、医院、贫儿院等公益性场所。1910年代早期,当时还只是沪上一名钱庄账房的俞佐廷收入并不丰腴,但他多次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二三十年代,俞佐廷在上海经常参与各种赈济灾民的慈善活动。1932年,他担任了“上海东北难民救济会”支给组副主任;三十年代中后期,浙江、四川、贵州等多地发生严重旱情,俞佐廷积极参与救济。他长期反哺家乡,至今在宁波镇海留有他以“镇海县人”之名书写的“吴公纪功碑”(被列入“中国百年历史名碑”),而其参与集资筹建的“灵桥”更是成为象征近代宁波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据《宁绍新报》记载,俞佐廷作为一个无党无派的社会贤达人士,深受沪甬两地民众拥护。 <p class="ql-block"><b>** *详版原文参见《档案春秋》2018年11月刊,复整理于庚子初夏***</b></p> <h5><b>参考资料:</b></h5><h5>(1)申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宁绍新报、银行周报、银行周报、钱业月报、上海市年鉴、全国银行年鉴等近代出版物;</h5><h5>(2)上海档案馆、宁波档案馆等档案资料;</h5><h5>(3)上海通志、上海金融志等方志资料;</h5><h5>(4)宁波晚报、俞佐宸和我、商海巨子:活跃在沪埠的宁波商人等现代出版物;</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