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士的端午

云舒云卷陈素文

<p>  公元1095年,宋哲宗绍圣二年的端午,被贬到惠州第二年的东坡居士写下《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这是东坡写给他侍妾朝云的词,寥寥数语就把端午的种种民俗活动写得特别有画面感:用芳兰草沐浴、把五彩线轻轻缠在手臂上、在朝云的发髻上挂符录……所有这些都寄寓了一种美好的祈愿,看似只为祛邪驱鬼,保佑平安,实为期望与所爱“佳人相见一千年”。</p><p> 写此词时东坡居士已是58岁,而朝云只有32岁,他们是那么们相知相爱,“唯有朝云能识我”,朝云是他的知己。由于高太后去世,新党执政,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东坡再度受到迫害,贬惠州,谪海南,这些都不能阻碍生性乐观恢谐的东坡先生去好好享受生活,想想,多美好啊,仲夏之时,“日晱荔枝三百颗”后,携爱妾吃粽子,喝黄酒,看龙舟,然后沐兰浴。我们的东坡居士永远是那么的潇洒,那么任性,那么豁达。</p> <p>  第一次读《浣溪沙•端午》这首词时,大约是五年前,当时便萌生一个念头,这年的端午,我要做一个五彩丝线,母女戴上,保佑我们安康顺遂。为有这么个仪式,二人美滋滋了大半年,也奇怪,那年的运气特别好! </p> <p>  反观近几年,传统文化曰渐式微,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你叫他在端午时挂昌蒲、洗龙须水,他会笑你老土,宁愿去过西方的什么情人节,复活节,叫他们吃一个粽子,他们却说还是麦当劳,肯德基好。对此,我就很郁闷了,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多么美好的东西,你不继承发扬,反要抛弃,我们这是怎么啦?是教育的缺失吗,还是现代人情感需求的改变?很庆幸,五月节“缚粽”,在我们家永远都是一件隆重的事情。那一天,几个姐妹都必须参加此项工作,在母亲的指挥下,我们几姐妹忙得不亦乐乎,洗粽叶,剥蒜头,浸糯米……最后一个环节的缚粽,当然是母亲亲自动手。这真是一个技术活,我自诩什么家务活都能干,唯独缚不了粽子,母亲年年对我说,老是学不会,以后怎么吃粽子,我年年回答她,为了使我能吃你包的粽,您必须长命百岁。其实,母亲包的粽子一向偏咸,但在一家人的感觉中,这咸香味就是我们家粽子的味道,我们戏称之为“倪妈味道”,正因为这独一无二的“倪妈味道”,不管多忙,我们都乐于“常回家看看”。</p> <p>  苏轼是我最崇拜的名家,他多才多艺,悲天悯人,机智诙谐,却又天真淳朴,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过得快乐,无所畏惧。他一生卷在政治漩涡中,却霁月光风,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活出了真实的自我、活出了那个时代士大夫该有的风韵气节。 一首《浣溪沙,端午》就是真实写照,也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