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油溪,花海油溪,这个夏天一定值得你去拥有

杭川小鱼

(油溪承安廊桥) 油溪,是一条溪名,也是一个村名。<br> 一条大溪从村中穿流而过,蜿蜒地向远方流去。溪一边是住家,一边是田地。溪水清洌,岸草青青,环境清幽。清版的《光泽县志》记载,这村原名叫油榨。是个古村落,过去以盛产茶树榨的茶籽油而闻名。人们以溪水带动水碓来榨茶籽出油,所以溪就取名叫油溪。溪水流油,带动这里地方富庶,人们富裕,所以村子也以溪而名叫油溪。<br> 地处光泽县城东北5公里的鸾凤乡油溪村,是个不起眼的城郊小山村,可是从它名字的背景你可以读出文化的深意。如你身处其中,对它独特的人文与生态自然会有更深的认识。<br> 当你来到这里,远远而望,村子四周都是树林环抱,好似掩映在绿荫丛中,显得幽静而安谧。桥、溪、山、田地、农家,房顶上冒起的炊烟,路边安祥吃草的牛羊,透出了山村原始古朴的风韵。<br> 村口的老樟树,散散落落有10多株,数人合抱粗细,虬劲苍枝,团团如盖,蓊蓊郁郁。山风吹过,树叶飒飒作响,昭示着生命的强盛。那斑驳树皮,是岁月老人留下的印迹,记录着悠久沧桑的年轮。古樟都是建村时栽下的“风水树”,至今已有数百近千年。树旺人旺村旺,寄托着古时人们美好的愿望。一个山村能保护下来这么多名贵古樟树,确是不容易,现在这些都已被县政府挂牌保护。旁边是一座水口山,又叫“风水山”,山峰不高,只有数十米,名叫金锭峰。因为整个村的地理形状是棉弓形,而山峰座落就如弓弦上的锭子,所以有此名。山上山下到处杉松竹草等植被茂密,小径通幽向其深处。而村前田地向前延伸,远阔而平整。庄稼蔬菜连片过去,风吹动从这头到那头,如无边的绿海,更让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沿溪的环村小道,树草相间,水边的草坪,清幽而淡雅,城郊油溪村充满了自然生态的氛围,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然而最让人抢眼的是村口绿荫旁横跨大溪上古老的承安廊桥,在这里很让人有一种江南山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感受。村口建桥,一说是方便人们进出,另外还有一个迷信的传说,是横溪拦住,不让村的财运流走。承安廊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桥全长约50米,宽约5米,高约4米,五墩四孔,桥上屋廊,桥面三合土嵌鹅卵石石板铺垫,外有木披遮风挡雨。还有桥中间建有一神龛,供奉祖师塑像。桥北头连着一个土地公庙等配套设施,定期有人供奉,保佑桥的平安。桥年代悠久,建筑独特,造型美观,古色古香,是目前全县保留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廊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是村里人的骄傲,村民们每天从桥上进出,在桥上休息,平日在桥上聚会,夏日中午晚上老人在桥上讲古趁凉。外人来到这里,进村要过桥。坐在桥上观赏桥的造形,看桥下流水,水中鹅鸭嬉戏,任清风徐来,荣辱皆忘,不禁心旷神怡。 走进村里,原先的老街还保留一段,鹅卵石地面向前延伸。老房门口的石板上坐着聊天农家老头老太,看到我停住话语,在向我这陌生人上下打量。村里人的情感是真挚纯朴的,我向他们点头招呼时,他们马上热情地说:“到家里喝口茶水吧!”街边有一座老庙,叫金锭峰寺,里面供奉着大佛和观音等。每年大佛和观音生日都会举办庙会,各地信众前来念经祭祀。平时初一十五庙里都有开门,还有老年妇女上佛堂等佛教习俗很有名。村中心前清建筑的傅氏宗祠高高挺立,门楣为牌坊式三叠檐建筑,飞檐翘角,雕砖瓮瓦,古色古香,前面院阶与街路连在一起,两边各立一道门洞,走过这里有一种肃敬的氛围。追本溯源,不忘根本,每年清明傅姓子孙都会来此祭扫。连着宗祠还有一个下祠,是没有后代或只生女儿人祭扫的地方,也是过去人伦不合理的标志。当地的400多户人家基本都姓傅,《傅氏家谱》记载是唐末五代中原迁徙而来,傅姓子孙在此千年繁衍。历代傅家人文荟萃,出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清最后一届府县拔贡傅庆章,才名远播闽北。民国傅庆炎当过省参议,傅丙文任过县副参议长,还有傅金生为县红色苏维埃内务部长兼秘书等。村党支部书记傅德兵介绍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宗祠做过红色油溪区委的办公地点,当年红色油溪区委在这里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组织赤卫队,红色革命风暴横扫周围数村。后来国民党军队反扑,从后际口突到这里残酷地杀害了区委书记和许多革命群众。但这里人们没有被吓倒,一直在坚持革命斗争。解放后油溪乡政府也设在这里,油溪村是县里土改的试点,全县第一个农业高级合作社的试点乡村。 在村里,我们还碰到一位叫傅庆辉的55岁中年人,他读过高中,讲话出口成章,透出农村文化人的气息。他告诉我村里在筹备每年“七夕”晚上的“量桥”活动,“量”就是走的意思。光泽地处闽赣边境,民间千百年来有走“父母桥”“夫妻桥”“子孙桥”的风俗,说是走过了这三座桥一生就会父母、夫妻和子孙平安。这个风俗延续千百年,在当地周边一带影响很大。油溪村这座承安廊桥就是其中的夫妻桥,每年村民小组轮流来承办这“量桥”事宜。每年七月七晚上县内外各地信众来这里,头戴红花,身着彩装,按照一定的程序走过桥去,一生就会夫妻平安。每到七夕晚上这里热闹非常,鞭炮声声,走出桥的信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兴奋。村里这天晚上还表演茶灯,村民家擂擂茶、打糍粑,以及做仙草糍、花饼、米糍等小吃来待客。傅庆辉老人是村里老年协会的负责人,也是桥庙管委会的负责人,他很热心村里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村里的大小文化风俗活动基本都是他出面来操办。去年“6.19”特大洪灾那天,他和好多老人站在岸边,担心廊桥被洪水冲倒。上午最大洪峰卷着上游10棵大树冲下,上游的水泥桥在洪水中倒塌。可是眼看洪水冲到廊桥时,突然在前面不到10米的地方洪峰一转将岸边护堤冲开一个大缺口,洪水一下改道,廊桥意外地保住了。让人感到冥冥之中好似有天意,也让人看到了古代工匠造这桥的科学高超技艺。灾后他带人四次清理廊桥杂物,不辞辛苦和村领导10多次到县有关部门去报告灾情,争取到县长批8万元启动资金和县文化部门筹集10万元来进行维修,现在受损廊桥已全部修复。他近期还准备筹资将过去毁掉的金锭峰庙前殿恢复起来,让村里的民间文物保持一定完整性。 (傅庆辉正在表演茶灯戏) 是啊,民间文化是一代代人宝贵的财富,发展到今天,得益于许多人的传承、保护,这是最关键的。如傅庆辉老人,他守望着村里的历史人文。<br> 这时,远处传来了唢呐和二胡等乐器的声音,一种当地优美的采茶小调在村子上空回荡,给古朴的山村增添了美妙的色彩。我寻声过去,看到村中一家院子中一群身穿彩装的采茶少女在翩翩起舞,一位老人在旁比手地指导,原来村中的茶灯班在表演茶灯舞。油溪村过去是远近有名的灯舞之村,当地三角戏和茶灯、马子灯、蚌壳灯等艺人很多,特别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了个大师级的傅山东,演地方三角戏和灯舞在闽赣边境一带名声很大。后来到了“文革”,村中灯舞戏剧消寂了。这位老人是傅山东的大儿子,叫傅庆高,他自幼随父亲演戏,深得真传。他不忍见这些民间灯舞奇葩湮灭消失,于是2009年5月牵头成立村灯舞班,招收人员演起茶灯舞等来。忙时种田,闲时演戏演舞,每年“七月七”晚还举办一场茶灯鹊桥晚会,现已挖掘出茶灯“闹五更”“姐妹观灯”“大补缸”等10多个表演节目,还在整理马子灯、蚌壳灯等,茶灯舞参加县里文艺表演受到好评。村里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三角戏、各种灯舞逢节都有表演,村头廊桥上“讲古”,村民擂擂茶、包文子、酿米酒、打糍粑、烤花饼,做米糍,还有泥鳅烧芋子、熏肉腌菜等农家小菜,以及妇女“叫茶”、上佛堂,还有婚丧喜事的习俗都别具特色,你会大开眼界。2009年中央电视台“走遍神州”摄制组到油溪村拍廊桥上演三角戏的当地民俗,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后,让许多人认识了这村古老的民俗文化。<br> (七夕量桥活动) 油溪村,民间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是个充满人文的地方,让人心神向往。 走出很远,我们还不住回头,油溪村的人文让人解读出许多,也让人为之而骄傲。但更是这里的人们的传承保护古老人文的举措,让这里保持恒久的人文魅力,让村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到今。 2018年7月,油溪村通过南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省级旅游特色村验收。油溪村依托村内承安桥、古樟树群等特色资源,极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余万元,建设完成承安桥修复、旅游生态停车场、星级公厕改建、村民登山建设休闲步道、村口景观整治、乡村道路绿化、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div> <br></div> 2020年初,油溪村为打造花海油溪,先后种植了格桑花、向日葵、荷花等观赏花。夏日的油溪,一朵朵向日葵如少女般亭亭玉立,向人们展开笑颜,漫步花海间;同时,格桑花也开了,构成一幅以“蝴蝶”为造型的主题花海景观,欢迎前来观赏的游客;还有那几十亩的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瑕,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才刚长出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娇羞欲语,含苞欲放;有的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到了水中,另一些拥簇在花蕊旁,犹如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还有一些全开了,像一个个身穿洁白素净衣裳的姑娘在翩翩起舞,真令人赏心悦目。 人文油溪,花海油溪,这个夏天,一定值得你去体验,去欣赏。<br><br> (文:王建成、张玉仁,图:张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