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2020学年是新冠肆虐、同心战“疫”的一年,也是全校师生员工不惧风雨、逆水行舟的一年,更是我们化危为机、开启新局的一年。上学期,我校根据教育局要求“五力齐发,精准施策,强化管理,提质增效”,各项工作有效推进,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全市最前列,社会满意度节节攀升,学校荣获“昌邑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昌邑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人工智能试点校”、“山东省民族团结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手球推广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下学期“黑天鹅”横空出世,学校与家庭和衷共济防控疫情,老师与学生延期开学e路同行。到目前为止,不但有效阻击了疫情侵扰,也顺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取得了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双胜利。</p> 一、严格疫情防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阵线。 1.健全工作机制,实施联防联控。学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启动了学校、级部、班级、家庭四级防控网络,并且协调卫生、健康、公安、社区等部门实施联防联控,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2.实施专业培训,做好教育宣传。安全科组织老师们反复学习防控专业知识,明确工作流程和疫情发生时的工作职责。学校和各班通过微信群组、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防控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精心培训、反复演练) <p> 3.备齐各种物资,做好战“疫”保障。按照政府配备、学校购买、社会捐助三位一体的模式,备齐了防控物资,期间有不少家长纷纷捐助物资奉献爱心,为打赢防控阻击战做好了后勤保障。</p> (家长捐助防疫物资都是大手笔!) <p> 4.落实管控措施,严防疫情输入。5月24日,学校聘请潍坊专业公司对全校进行了一次360度无死角彻底消杀,开学后每天定期对教室、办公室等通风消毒,为师生营造了卫生整洁的校园环境。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相互传染,要求学生排队、戴口罩、错峰入学,校门口和教室门口都设有测温点,超过37.3度的一律不允许入内,基本破解了上学、放学路上人员聚集、校门口扎堆问题,将感染风险降到了最低。</p> (井然有序的学生队伍) 二、线上线下有效衔接,在危机中发现新机。<br> 上学期,重点抓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研究中,把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作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生素养的要求,分学科构建学生课堂学习习惯规范,把习惯培养落实到每一位老师的课堂上,让“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得到落实。<br> (文山小学名师风采) 9月份,王丽杰主任组织语文青年教师到我校听了姜利娜和梁艳老师的课;10月,在潍坊市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行动研究主题论坛上,我校姜利娜老师提供公开课,教研组长王伟华老师做了学生习惯培养的经验介绍;12月,黑龙江省参观团观摩了我校孙淑辉老师执教的数学公开课,领导和老师们对我校在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做法给予表扬和肯定。 下学期,疫情来袭,学校审时度势在全市率先推出网课,及时满足了同学们停课不停学的需求。教导处制定了《线上教学指导规范》,从教学计划、教学形式、线上指导时间、作业设置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网课进行了规范,发动骨干教师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手段,鼓励所有老师不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个别辅导,切实做到了网课全覆盖、学生一个不能少。通过网课期间线上测试以及复学后的摸底测试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尽管这种教学模式不完美,但是在当前特殊时期确实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对网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把它当作常态下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服务教学,改进教学。 <p>(线上教学,同步监测,便于老师掌握学习情况)</p> 三、坚持科研先行先导,提升教师队伍“内功”。<br> 学校教科室带领教科研团队继续抓好校本教研,继续加大线上线下培训力度,推行双线示范达标活动,强化“名师团”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督促他们练业务,强“内功”。<br> 2019年11月,学校成功举办“青年教师问题研究交流会”。2020年1月,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参加了“我说我的2019”线上比赛,邀请中老年教师当评委。通过系列比拼和评判,让老中青三个层面的教师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起了他们比学赶超的热情和奋起直追的决心。<br> 本年度我校立项省级课题2项,潍坊市课题2项, 获潍坊市政府成果奖2项,昌邑市政府成果奖4项,教师发表获奖论文20多篇,28名教师获各级比赛辅导奖。<br> (线上线下,双线研讨) (参观校史馆,让新教师树立新“动能”) <p> 四、互联网“+”强势推动,创客教育成果颇丰。</p><p> 加快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学科信息资源库建设,提高教师应用水平,在融合上求突破。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机器人等赛事,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科技发展的学习兴趣。10月份,参加了信息学奥赛(小学组)初赛,昌邑市前十名我校占了7人,小学阶段5个复赛名额被我校获得。11月份参加全省复赛,有4人获奖。2019年11月26日,我校参加潍坊市头脑风暴比赛,个人项目2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集体项目获三等奖。参加省创客大赛有4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三等奖。</p> (创客教育成果真多!) 五、实施红色思政教育,旨在培根铸魂。<br> 学校实施红色教育,开展了“走长征路线,学英雄精神”活动。组织各班级看“井盖长征路线图”和“树干红色圣地图”,开主题班会,重温革命历史,学习英雄精神。<br> 积极开展思政课研究,为广大青少年培根铸魂,逐步建立起“红色思政课程体系”。2020年4月,潍坊市委组织部、昌邑市委组织部、昌邑市教体局来学校调研,并给予高度赞赏。学校项目研究成果《培根铸魂——主题红色思政课优秀案例集》编辑出版。<br> 六、家校携手共克时艰,于变局中开新局。<br>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学校沉着冷静、果断应对,及时调整家校共育方案,积极引导家长响应号召,少出门、不聚会,给孩子和家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同时,也利用这段假期有利于加强亲子沟通、提升陪伴效果的特点,引导家长从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入手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与老师一起监督、辅导孩子上好网课,营造好“第一所学校”,开启了家庭教育的全新局面。学校家教团队积极通过“亲子共成长”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家长搜集、提供丰富的假期学习资源,重点推送了《寒假亲子系列微课》、《春季家长开学第一课》共计20多节家庭教育公益课程,为家长学习和辅导提供了有力支撑。<br> 为摸清学生居家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有效缓解家庭矛盾,从3月17日开始,学校开展了“线上家访 悉心呵护”云家访活动,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线上云家访”,覆盖100%的家庭。截止到开学前,所有班级均按要求完成家访任务,取得明显成效。<br> <br> (家校共育揭开新篇章) 七、大力弘扬团队精神,培养一代四有新人。<br> 2019年9月,少先大队牵头举办了主题为“梦想从这里启航”的开学典礼和新生入学仪式,为1580名学子吹响了向新学年进军的号角。<br> 10月份,昌邑市委组织部、市教体局、义工联组织的“渤海走廊•红色班会”走进文山小学,让同学们了解战争年代那段苦难艰辛的光辉历程,号召广大学子要向那些以血肉之躯抗御外侮的英雄先烈们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br> 11月,开展了主题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蚂蚁清城公益宣讲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到垃圾的种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br> 2020年3月,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优秀队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播文明,在行动中促进和谐,带动同学们积极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四有新人。<br> (团队活动丰富多彩) 八、推出线上体育吉尼斯,引领假期生活新风尚。<br> 校园吉尼斯是我校的一张名片。今年春节以来孩子们都在居家学习,体育锻炼机会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学校艺体组独辟蹊径,精心挑选室内项目,推出线上吉尼斯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认领项目、居家锻炼,邀请体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完成线上展示。线上吉尼斯提醒学生时刻不能忘记锻炼,强健了身心,调剂了生活,引领了今年寒假新风尚。<br><div> <br></div> (线上吉尼斯,体育教育有特色) 本学年,我校运动员参加全市中小学运动会或者其他单项体育比赛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学校手球队2019年参加了在河北唐山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手球传统校锦标赛,获得男子U12组第五名、全国二等奖。学校同时被中国手球协会授予“全国青少年手球推广学校”称号。 (全市小学唯一的手球队,战绩辉煌) 九、开辟特色教育领域,幼教园地花香四溢。<br> 幼儿园开启“寻根”之旅,相继开设了《爷爷进课堂》、《认识传统乐器》、《奶奶教我编织》、《剪纸》等民俗课程。将民俗角进行提档升级,从楼内拓展到楼外活动区域,定期开展“民俗一条街”开放日活动。年内组织的“民俗文化亲子开放活动”、“师生共唱《听我说谢谢你》”、“童心童画 同心战疫”活动在学习强国平台和昌邑教体局网站推广。幼儿园先后获得昌邑市“保教工作先进单位”、奎聚街道“特色幼儿园”称号。10月份,辽宁省家庭教育考察团到我园参观学习。<br> (幼儿教育独树一帜,广受好评) 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经过了新冠疫情危机的洗礼,我们文山小学全体师生员工更加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新的一年里,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最终一定能夺取防控新冠疫情的全面胜利,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让孩子们在美丽的校园中自由呼吸、快乐成长。<br><br> 2020.7<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