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至 挂菖蒲 龙舟起 糯米香——潞州中学351班端午活动纪实

余老师

<p>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了让同学们对于我们的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潞州中学351班全体同学,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p> 端午食粽 <p>粽子,又叫“角黍”、“筒粽”。</p><p>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p><p>351班的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实际行动体验端午浓情。虽然我们的动作稍显稚嫩与笨拙,但我们对端午的浓浓深情全在这一举一动中,体验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端午带彩绳 <p>端午节佩戴五彩绳的习俗早在汉代就有,民间也把五彩绳叫做“五彩龙”,古人讲五行八卦,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相生者即为好,相克者视为坏,五彩绳里的五色即五行,而端午佩戴五彩绳有着祝福的寓意,代表着平安吉祥,健康喜乐。</p><p>接下来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看看潞州中学351班同学编的彩绳吧!</p> 端午悬艾叶菖蒲 <p>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 端午赛龙舟 <p>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也有人认为划龙舟是为了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他。</p><p>同学们用手抄报、文字等多种形式来感受端午文化。</p> <p>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节日民俗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一个民族的文化光靠几个人呼吁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整个民族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让351班同学们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培养同学们的文化精神自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p><p><br></p>

端午

端午节

传统节日

五彩

菖蒲

同学

潞州

自觉

龙舟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