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彭州,无法忘却的那些人、那些事

峰起云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破坏力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突入其来地降临到震中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那一刻,地动山摇,天崩地裂,近十万生命残遭劫难。灾情发生后,全中国人民心聚灾区,无数支抗震救灾工作队奔赴一线,救死扶伤,拯危济困。作为郴州市派往灾区的一名卫生监督队员,12年后的今天回忆当时在灾区的21个日夜,依旧心绪难平。<br> 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那时还在北湖区卫生监督所工作的我接到所长袁征的电话,告知市卫生局正在组建抗震救灾防疫应急队,赴四川灾区参加灾后防病工作,区卫生局有意安排我参加,问我是否愿意。没有过多的思索,我立即答应了这一提议。<br>  经过几天的准备和等待后,应急队终于要出征了。5月20日上午七时,市委、市政府在市疾控中心前坪为郴州市赴四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卫生监督队举行欢送仪式。市委书记葛洪元、市长戴道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湘娥、市政协主席刘广明、郴州军分区政委魏永景出席了欢送仪式。 市长戴道晋发表了简短讲话。他的讲话饱含了郴州人民对四川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勉励工作队员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灾区群众,努力做好灾后防疫、卫生监督工作,保障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安全,防止对口支援乡镇发生传染病流行。他同时殷切期望工作队员保重身体,平安回家。 市委书记葛洪元向郴州卫生防疫队队长谭徽、郴州卫生监督队队长李锋授予了队旗。 <h5> 与送行的妻子道别</h5> <h5>  出征仪式上送行的妻子接受郴州电视台记者采访,左边是参加送行的母亲</h5> 郴州卫生监督队由六名工作人员组成,其中市卫生监督所四名,北湖区卫生监督所、苏仙区卫生监督所各一名。 来自湖南各地市的卫生防疫队、卫生监督队齐聚长沙,集中进行了半天培训。5月21日下午四时许,在省卫生厅领导的送别下,队员们乘坐南方航空公司的包机从长沙飞赴成都。 <h5>  乘专机飞往成都的部分郴州防疫、监督队员</h5> 安全到达成都后立即转车驶向卫生部指定的援助点、地震重灾区之一彭州市。晚8时许到达驻地彭州市体育场,与连续驾车28小时行程约1600公里的队员会合。 <p>  到彭州的第一天,由于对空调车的不适应,加上彭州温度较低,很快就出现了感冒症状。省队队长李伟发现后,连忙从包里拿出药品要我赶快服下。临近深夜,由于帐篷数量不够,队长李锋坐在车上,我和其他两名队员挤进一顶帐篷里,度过了来川后的第一夜。</p> <h5>  灾区临时的家</h5> 在彭州,湖南实行各工作队包干负责村组,定点到人的工作机制。来自郴州、邵阳、湘潭、益阳的19名卫生监督员负责白鹿镇的卫生监督工作。白鹿镇有八个村、一个社区,人口10050人,因灾死亡62人,失踪2人,受伤1124人。 <h5>  被地震摧毁的房屋</h5> <h5>  被坠落的山体冲毁的桥梁</h5> 郴州分队具体承担白鹿、关沟两个偏远行政村的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督,外环境、厕所、垃圾消毒指导,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灾民卫生知识宣传工作。白鹿村有村民小组11个,人口1328人,政府集中安置点2个,自发安置点4个;关沟村有村民小组9个,人口902人,政府集中安置点3个,自发安置点2个。我和郴州分队其他队员,每天早出晚归,冒着不断出现的余震、山体滑坡、泥石流、路面塌陷的危险,顶着时而雷雨、时而曝晒的恶劣气候,带着宣传资料、消杀药品、水质快速检验仪器,翻越路障和残垣断壁,走村串户,深入每一个灾民安置点和散居户,检查灾民食品卫生质量,询问生活饮用水的来源、消毒情况,了解灾民的健康状况,组织灾民进行小范围集中卫生知识培训,宣传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个人卫生、卫生防病保健知识及厕所、垃圾堆、外环境消杀灭知识,将卫生知识宣传单和消杀药品发到灾民手中。 <h5>  陪同卫生部抗震救灾卫生监督督查组督查员吴宏伟指导工作</h5> 6月1日这天,对关沟村的孩子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由济南军区沙家浜部队、成都三九投资管理公司中建大成建筑共同兴建的白鹿镇九年制学校活动板房校舍已经搭建好了,孩子们就要灾后复课了。上午9时,郴州卫生监督分队向关沟村孩子捐赠学习用品的仪式在临时村委会举行。队长李锋代表分队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他说,“地震摧毁了大家的家园,学习用品荡然无存,很多孩子在地震中受到了惊吓,造成了心灵的创伤。早日读书是大家的心愿,也是郴州卫生监督分队的期望,这次我们个人自费买来了学习用品和书籍,既是分队献给大家的节日礼物,也是郴州人民对灾区孩子的一点心意,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孩子们一个一个领到了书包、笔、笔记本,还有其他志愿者送来的文具盒、三角板等学习用品。孩子们每一句由衷的谢谢饱含了他们对郴州卫生监督分队的感激之情,也寄托了他们对能够重新上学的喜悦和期盼。在白鹿镇中心学校六年级(2)班就读的马玉霜小同学的一席话表达了灾区孩子的共同愿望,她说:“从地震之后,我们的学校变成危房,就很久没有读书了,今天‘六一’儿童节发给了我们书包和学习用品,简易学校也修好了,可以读书了,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不会失去这次机会,要好好地读书,报答祖国”。<br>  捐赠仪式结束后,关沟村的孩子们身背书包,高兴得与队员及村委会成员合影。 <h5>  儿童节与灾区受援的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刊等在卫生部官方网站</h5> <h5>  与受援学生钱蕊在一起</h5> 在白鹿镇,我们接触到数以千计的灾民,他们的乐观和坚毅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在严重的灾情的面前,无数受灾的群众拭干泪水,抑住悲痛,顽强地与灾难抗争。我留下了他们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并撰写了工作日记《一张张笑脸传递的信息》。日记被登载在2008年6月6日腾迅博客首页,一天的阅读人数达到46380人,收到评论117条。 从受灾群众朴实的笑脸中,大家感受到了灾区人民源自心底自强不息的力量和重建家园的信心。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品质,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写照。中国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灾区,我每天都会接触很多被地震摧毁了家园的孩子。尽管地震给他们心灵造成的创伤短期难以愈合,但他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乐观让我们难以忘怀。如何帮助孩子们早日摆脱心理上的阴影,是我经常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灾难来临时来自其他人的任何帮助都会让他们铭记在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从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目前最渴望的是读书,最需要的物品是书籍。在同事李娟的支持下,我从彭州市购买了68本励志、科普、文学和工具书,送给了灾区的孩子们。 <br>   一本书可以传递一份爱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从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对知识的渴望中,我感受到了重振他们精神家园的重要。 从5月22日郴州卫生监督分队进村到6月11日撤队,白鹿、关沟村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故,未出现一例传染病病人。两村2230人,仅有2名短期腹泻病人和1名发烧病人去医疗点或医院就诊。郴州分队扎实细致的工作,确保了责任村灾民的身体健康,为实现地震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h5>  共同战斗的郴州分队与关沟村支两委 </h5> <h5> 白鹿村临时支委前工作留影</h5> 郴州卫生监督分队的工作成绩,受到了卫生部抗震救灾卫生监督督查组督查员吴宏伟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彭州市委、市政府,白鹿镇党委、镇政府,白鹿村、关沟村全体村民的充分肯定,分队共收到锦旗6面,感谢信6封。在省队进行的总结评比中,郴州分队以得票数位列第二位的成绩,被推荐为“卫生部卫生监督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h5>  接受白鹿镇党委政府赠送的锦旗</h5> <h5>  接受关沟村支委赠送的锦旗</h5> <h5>  接受彭州市委市政府赠送的锦旗</h5> 在积极参与责任村卫生监督工作的同时,我还担当着白鹿工作组每日工作汇总上报任务,并协助郴州分队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灾区工作期间累计报送省队每日工作动态17次,向郴州日报社、郴州市卫生局、市监督所发送电子邮件43封,传送图片72张,与郴州日报记者做连线报道2次,在《郴州日报》刊发照片1张,在卫生部网站刊发照片1张。 <h5>  在营地记录工作动态</h5> 在彭州地震灾区的21天,是我一生中难忘的21天,是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情感的21天。在这里,我时刻牢记各级领导的嘱托,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了“人民健康卫士”的职责。 <h5>  代同事向受灾村民捐款</h5> <h5>  勉励灾区孩子坚强面对灾难,好好读书</h5> <h5>  送药品给受灾村民</h5> <h5>  把自己拍摄的照品送给受灾村民</h5> <h5>  简易的中餐</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工作、生活虽辛苦,但每天总是精神饱满</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一起战斗的郴州卫生监督、防疫队员</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与来自上海的志愿者交流</h5> <h5>  省委常委、副省长徐宪平来彭州看望慰问</h5> 我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队友们的认可,也得到了市疾控中心领导的赏识。一年后,作为人才被引进到市疾控中心,从此开启了更广阔的奋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