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读书分享会

皮皮米

<p>人间四月天,读书正当时。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就是最好的选择。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奇妙旅行。</p> <p>马丽云读《前方是什么》有感:没看书之前我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有指导和引导作用的,或者为我们作为教师这职业有授业解惑的作用。可能我自己有疑惑才选择看这本书。后来看了书的内容分之后,才知道我所想的只是书中的一小小部分,而吴非老师真的是眼光独到、敢作敢当,不愧是我们老师的榜样和教育行业的先驱者。书中涉及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内容非常广泛,也指出我国现今的教育的诸多弊端。希望我国教育行业的决策者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多点听取像吴非先生这种教师的声音。希望我国越来越多像吴非先生这种教育人才,我也确信我国不只一位吴非老师。阅读《前方是什么》之后我的视野也开阔了很多,希望吴非先生以后会有更多的更好的作品。</p> <p>郑少琴老师读后感:《前方是什么》这本书给我的启迪是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在这本书中作者继续渗透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直立行走在教育的征途上,才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不被一些污浊的教育现象所同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教师有尊严,学生才有尊严。没有尊严的教师,一般是不会有有尊严的学生的。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是我们人格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同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p> <p>陈雪琴老师读后感:读了吴非先生的《前方是什么》一书,颇有感慨。我想作为教师,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至少应考虑可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空气,可以让学生见到何等的色彩。应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敬仰,做好自己该做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p> <p>陈晓霞老师的读后感:读了《前方是什么》我想作为教师,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至少应考虑可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空气,可以让学生见到何等的色彩。应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敬仰,做好自己该做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p> <p>施淑清老师的读后感:读了《前方是什么》,这不禁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许教育的目的不必扯的甚远,它就在眼前:为了学生。</p> <p>郭米玲老师《前方是什么》读后感:可以说,《前方是什么》是《不跪着教书》的续集。我之所以把其它名家著作放在一边先阅读吴非的书,是因为我对他仰慕已久,见到书名就有一种想读的冲动感。。我想说些话是要有很大勇气的。我记得《中国教育报》上有一篇对吴非老师的访谈录,记者问他,你敢于说真话,因而得罪了一些领导,他们有没有让你穿小鞋的时候,吴非老师回答说:“有,把小鞋顶个洞,脚趾头不就得到解放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教师对校长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即使校长有错误也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人民教师应该对教育负责,纯净教育的环境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p> <p>王斌老师《前方是什么》读后感:打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真的教师,面对教育的困境,不能总是闭上双眼;这一代教师必须面对现实,不放弃理想,有批判的勇气,有理性的反思,非此不足以担负教育重任。”即使当今教育改革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然而,教育工作者当有“前方”的意识,不会借口“看透了”而放弃理想。“人有信仰,即使单枪匹马也会无所畏惧。”</p> <p>“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与思考碰撞,书林里智慧闪光,迎着光亮,携一缕书香,一路向前。</p>

教师

吴非

教育

读后感

前方

老师

尊严

学生

本书

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