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仲夏

zmzg放心山水

<p>  颐和园来过许多次了,夏日的颐和园,我还没来过。端午刚过,趁着天还不太热,背上包,说走就走。</p> <p>  走过东门的仁寿殿,一池夏水便闯入眼中。如果你是初见,绝对会温柔在它的怀中。那静静的湖水,托着垂下的柳枝,清风徐来,水波微漾,大气雄伟的皇家建筑,便溢出几分妩媚和婉约。</p><p> 温柔的湖水,载着辉煌灿烂的佛香阁。十七孔桥如白练卧波,绰约飘逸。西堤似一条绿色的带子,飘在湖水上,平添了些许江南的韵味。 玉泉山那神来之笔,以它柔美的山影,在那适宜的地方,美了这一池湖水。远处的香山,黛色的一抹山峦,婉约得人心空灵与悠远。</p><p> 湖面上,小船在飘荡。人们忘了生活中太多的带有功利性的烦恼,还有自然界太多的不可抗拒的苦难。在这有限的时空中,尽情享受着湖光山色,手划过清澈的湖水,人就醉了。</p> <p>  小时候,常听老人讲北京颐和园里有个大铜牛。细问是怎么回事,他们也说不出一二。那个时候,我们好像听着一个遥远的神秘的故事。</p><p> 铜牛,十七孔桥,龙王庙和远山近水的组合,宛如一幅天成的国画,美得游人忘却了行走的脚步。</p><p> 铜牛目光炯炯,望着园子里的远山近水好像想着什么,柳枝轻轻地飘着,似在摇动那经年的故事。十七孔桥似白色木梳插入水中,晶莹洁白。冬至前后,要落的阳光穿过桥洞,金光四射,吸引爱好者络绎不绝。站在龙王庙的亭台上,俯看万寿山、佛香阁、长廊、玉泉山、西堤……真的生岀“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则矣”的感慨和壮志。</p> <p>  绣漪桥在颐和园东南的出口处。湖水涟漪轻轻,一弯如月的白色拱桥,倒映水中,水中便升出一轮圆月。那月中是青山绿水,苍远绰约,淡远了一抹朦胧的皇家的记忆。</p><p> 昆明湖的水在此流出颐和园,形成古城长河。南向长春桥南一分为二,一路东南向,经紫竹苑、动物园,几经回环,流入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另一路南向,经西钓鱼台,则转头向东经央视塔、玉渊潭,出木樨地经天宁寺桥,流向外城护城河,经广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广渠门,在东便门与通惠河相连,注入大运河。</p><p> 昆明湖的水是北京的命脉之一,帝都千年的繁华富庶,都在那轻轻的涟漪中荡漾着。京城千年的风花雪月,也在那清清的流水中吟唱着。</p> <p>  西堤是咱们那位皇帝,欲把杭州西湖的苏堤复制到这里。蜿蜒的西堤把湖一分为二,西面则小得多,人们把它叫西湖。东面的没听有人叫东湖,依然叫昆明湖。一则水面大,二则古物均在此。</p><p> 昆明湖水因西堤而多了几分妩媚,多了几许江南的韵味。走在西堤上,浓荫挡住了夏日的阳光,徐徐的清风飘来,抹去了人们心头一丝暑热。偶尔的,不及躲避的相撞的目光,就会化为相逢的微笑。</p><p> </p> <p>  西湖的水,被芦苇、荷花,还有一些水生植物遮盖着,四周柳青茂盛。远处是玉泉山和香山。野味野趣,盎然横生。</p><p> 水里的荷花是沐水欲放的样子,还没有盛开。那娇嫩的花朵,就象玉泉山的水,晶莹剔透,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周姓祖先说的。但世事难料,岂是你洁身自好就能了得的。</p><p> 荷花和芦苇的深处,偶尔地传来一、二声青蛙的鸣叫,那“咕呱”的声音,好像从遥远的天边飘来,动人动心。于是,那个纯朴的童年的故乡,便不在遥远。</p> <p>  走过西堤的桥和亭台楼阁,来到了玉带桥,这是我游园喜欢拍照的地方之一。</p><p> 它洁白的桥身,连同水中的影,酷似一轮圆月,更似古代君臣腰间的玉带。南面的绣漪桥也可叫玉带桥,只是同一园子里不宜重复而已。湖面停着大小游船,浓树遮挡的那边,是石舫和船坞,远一点的万寿山,山上的佛香阁是在西边看的样子。</p><p> 桥北的水,是从昌平的白浮泉及沿途的山溪,经京密引水渠而来的。帝都的繁华要感谢一个人,他叫郭守敬,积水潭里有他塑像和纪念馆。</p> <p>  苏州街在万寿山的北面,进了北宫门就是。据说,也是那位皇帝,为解母亲思乡之苦,而模仿姑苏水乡的模样修建的。</p><p> 湖水如镜,酒肆小桥,舞榭歌台,极尽水乡之风貌。但细细观之,又少了些许水乡之风情,水静而无人。苏州的七里山塘,小桥流水,游人如流,商贾云集。</p><p> 突然明白了,这不是赝品吗?</p> <p>  佛香阁一带关闭或维修。走在山背的甬路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芳草萋萋,人影淹没,虫鸣山静,陡然升起悄怆幽邃的意境来。</p><p> 山的南面就是长廊,昆明湖。</p> <p>  长廊是颐和园著名建筑之一,它是供皇亲贵族游园避雨避光而建的。雕梁画栋,极尽皇家奢侈之能事,全长728米。</p><p> 清风徐徐拂过湖边的柳枝,和一、二知已,漫步长廓,饱览湖光山色,诗情画意,指点江山,恰到好处,那是多么地风情雅致。</p><p> 据说,长廊是慈禧用海军费建的。有人说,这笔款造了军舰,“甲午海战”也得葬身海底,还不如存有这个园子。是非曲直很难说清。“家事,国事,天下事”,不必“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也不必“声声入耳”了。</p> <p>  “颐”有养的意思,“和”还解吗?在园子里,养眼,养心,养生,想必对慈禧老佛爷多了一份念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