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br></div><div><b>2020/06/28</b></div><div><br></div><div><br></div> <h5>沙巷</h5> <h3><div><br></div><div><br></div> <b>无锡有条名为“沙巷”的小巷子,不说外乡人,估计现在许多本地年纪轻一点的人都不曾听说过。但,说起“二院”,那可是如雷贯耳,它与市民的联系不要太多太多,她一直在凝神倾听着无锡城的脉搏,感知着这座城市的爱与痛、苦与乐,守望着一座城市生命的安康。</b></h3><h3><b><br> 今天雨一停,我赶紧去了沙巷。因为同窗许玉声告诉我,他在巷子里,二院的外墙上搞了一个街景项目,这是有梁溪区政府主持,江大传播设计公司策划,许同学他们实施的项目,是用电影胶片的方式展示了二院百年来的发展。<br><br> 沙巷,就是紧贴二院的旁边一条小巷。这是一条东口在新生路,西口中山路,长不过200来米的一条小巷子。由于它的卑位和寂然,即使改革的铲车也对它无可奈何!</b></h3><h3><br><div><b> 一个人站在那里,周围的一切都是寂寂的,向巷中踅去,在宁静的黄昏时刻,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那条小巷的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几棵长满节疤梧桐的枝叶,在梅雨时节暖湿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b><div><br></div><div><br></div></div></h3> <div><b><br></b></div><div><b> 一排作品展示在红砖墙上,细细地一副副看过去,我慢慢抚摸着二院的前世今生......</b></div><div><br></div><div><br></div> <h5>无锡圣公会十字堂(1916)</h5> <h5>普仁医院正门(1930年代)</h5> <div><br></div><div><br></div> <b> 1906年,有一位叫李克乐(Claude,M.Lee)博士的美国人,受美国圣公会派遣,不远万里以医药传教士身份携妻来华,时年24岁。</b><div><b><br> 无锡圣公会慕高文会长以开办医院为由请求上海教区派人来锡,李克乐由郭斐蔚主教指派来无锡创办医院。</b><div><br></div><div><br></div></div> <h5>普仁医院门诊楼(1930年代)</h5> <h5>李克乐博士(中)与医护人员合影(1930年代)</h5><div><br></div> <h5>李克乐医生操刀手术(1930年代)</h5><div><br></div> <h5>普仁医生贾琳女士(1930年代)</h5> <div><br></div><div><br></div> <b> 李克乐先在百岁坊巷租房行医。后与红十字会、国际扶轮社(钱钟书的叔父钱孙卿就曾任无锡扶轮社会长)等公益组织合作,在二下塘购地筹建普仁诊所。因当年用红汞治疗外症和用灌肠的办法急救吞服生鸦片的自杀病人,疗效显著,一时哄动锡城。</b><div><br></div><div><br></div> <h5>位于沙巷的原卫校</h5><div><br></div> <h5>普仁护士学校毕业护士(1941)</h5> <div><br></div><div><br></div> <b> 1908年3月16日,普仁诊所举行开业典礼。因教会在隔壁所建礼拜堂称圣安德烈教堂,遂将诊所改称圣安德烈医院,又称普仁医院,李克乐任院长,这标志着西方医学正式传入锡城地区。</b><div><b><br> 1913年医院建立手术室,开始实施西医外科手术。由于深受各界好评,普仁医院成为解放前无锡地区医疗设备及医疗水平最好的西医医院之一,李克乐也成为无锡地区最早开展西医外科手术的医师之一。</b><div><br></div><div><br></div></div> <h5>抗战爆发后,视察团在普仁慰问伤病(1937)</h5> <p><br></p><p><br></p><p><b> 慢慢的,李克乐能讲一口流利的无锡话了,与患者沟通更加畅通。</b></p><p><b> 为了表彰李克乐,1947年10月19日,在普仁医院创立40周年之际,无锡县政府授予李克乐「荣誉县民」的称号。</b></p><p><b> 李克乐还有另一个身份,即基督教圣公会传教士,无锡中山路基督教堂即当年圣公会所建。</b></p><p><b> 圣公会在锡从事育乐事业颇多,除了普仁医院外,还有普仁护士学校(今无锡卫校)、明德小学(今南长街小学)、圣婴小学(新开河小学,已并入连元街小学)、圣马可中学(无锡工业学校,已并入无锡师范)等均为圣公会在锡所创办。</b></p><p><br></p><p><b> 李克乐于1947年10月回到美国,1950年逝世。</b></p><p><br></p><p><br></p> <h5>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1959)</h5> <div><br></div><div><br></div> <b>1954年,更名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并一直延续至今。<br> 百年沧桑,几经磨难,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无锡二院从建院之初的简易门诊所,如今已发展成为江苏省较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b><div><b> 在二院这个医学圣殿,名医荟萃,群贤毕至,二院人用医术书写着不朽的医院历史,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医风征服着患者。</b></div><div><b><br></b></div><div><b> 抚今追昔,我们不能也不会忘记一位来之万里之外的天使——李克乐医生!</b><br><div><br></div><div><br></div></div> <h5>无锡普仁医疗集团新院区(广瑞路)</h5><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项目制作者:许玉声先生<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div><br></div><b>热心读者发来的信息</b></h1> <div><br></div><div><br></div><b>苏生@沙里 <br><br> 我婆婆在世时常唠叨起李克乐校长,看了美篇才使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br> 婆婆老家在张家港农村,后来无锡上了普仁护士学校,她们的校长就是美国人李克乐。毕业后,婆婆就在三棉厂医院工作,之后又上完了卫生局的医科夜大学,毕业后晋升至医生直到退休,当年的农村女孩也很拼搏哦!<br> 婆婆的英文和毛笔字都非常好,这和普仁护士学校的严格教学分不开的。婆婆生前也经常参加护士学校同学会,2011年过世,享年94岁,估计这批护士们都不在人世了,而这些都是亲眼见过李克乐博士的女士。</b><div><br><br></div> <div><b>王汝鼎@沙里<br><br> 照片1941年普仁医院的三个护士,右一位是黄采英小姐。<br> 黄采英是某无名氏放在圣安德烈教堂门口的弃婴,被当时参加感恩节的黄姓教徒抱入教堂后,由教堂执事放在无锡教会育婴堂(新生路原无锡肺结核防治所位置),并赐名黄采英。<br> 长大后在教会小学上学,少年时由教会包送黄采英小姐到江阴的教会护士培训班培训后,进入普仁医院做护士。<br> 54年后普仁医院更名第二人民医院,黄采英任护士长直至退休,终身未嫁,是无锡基督教圣公会的忠实信徒,是老二院有名的黄大小姐。</b><div><br></div></div> <b>朱老师@沙里<br><br> 李克乐,同(辅仁中学)老校长楊四箴是至交!楊曾兼职过普仁院长。李克乐是无锡市荣誉公民(官方)。<br> 许玉声,许莼舫是他老爸吗?曾在初中教过我,还记得他讲直角三角形边长,勾三股四弦五。<br><br><br>沙里@朱老师好!<br><br> 许玉声父亲是许莼舫,数学老师,后来写了许多数学参考书的。(朱国振老师,二中老教师)</b><div><b><br></b></div> <div><b>吴老师@沙里</b></div><div><b><br></b></div><b> 苏骓同学:饶有兴趣看完你的美篇。</b><div><b> 说起圣公会,有一段渊源,我在1951年前住在中山路12号,紧邻圣公会基督教堂门口右侧,每逢礼拜天,都去基督礼堂看做礼拜,那时年小,总会在礼堂门口领取几粒水果糖。</b></div><div><b> 你美篇中提到圣公会开办了圣婴小学和辅仁中学,我有幸在圣婴小学读过三年书,记得最深的是学校有一幢三层教学楼,地板门窗都是光漆,铮亮铮亮的,可惜后来全部拆掉了,还记得学</b></div><div><b> 校有一个小农场,种有四季蔬菜,也算是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我又在辅仁中学读了三年高中(57-60年),那时虽然已是公立学校(无锡市第二中学),但杨思箴还是校长,好多属教会学校时的老师还在教书,小学和高中各三年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沙里@吴老师</b></div><div><b><br></b></div><div><b>吴老师,您好!<br> 今天听见您说到这些青少年时的往事,深有感触。<br> 我母亲家是闽南的,外婆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我也受过天主教洗礼的。虽然以后受的教育慢慢远离这些,但自小所受的慈爱教育形成一种善良,对人友好而且包容的性格。<br><br></b></div><div><b>祝愿可亲的吴老师您,天天健康快乐!<br></b></div><div><b><br></b></div><div><b>(吴盘法老师,无锡市二中教师)</b></div><div><br></div><div><br></div> <p><br></p><p><b>刘宗杰@沙里,@王汝鼎</b></p><p><br></p><p><b> 1.帖中1941年普仁护校毕业照中的三位女士,无一人是王汝鼎先生所说的“黄采英”,王先生说的“黄采英”比她们年长。 </b></p><p><b> 2.王先生所说的“黄采英”,她的真名是王彩云。年幼时因其父早亡,母亲无力扶养,便将其送进无锡圣公会的孤儿院,孤儿院的地址在新生路福田巷顾家弄。 </b></p><p><b> 3.王彩云就读普仁护校时,发现患支气管扩张症,需手术治疗,抽掉(两根?)肋骨。李克乐成功地主持了这台手术,当时,这台手术在沪宁线上是很有名的,据说是江苏省内同类手术的第一例。</b></p><p><b> 4.普仁护校是普仁医院创立的,但普仁医院的院长并不兼任护校校长,所以李克乐并不是护校校长。</b></p><p><b> 校长由医院护理部主任兼任,普仁护校任职最长的校长是美国圣公会的医药传教士刘贤德小姐(英文发音读作伦哈特),在她主持下,普仁护校有严谨的学风,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生,使普仁护校蜚声沪宁杭地区。</b></p><p><b> 刘贤德女士一生奉献于医药传教事业,终生未婚,于1948年退休回美国。像李克乐院长一样,刘贤德校长也是值得无锡人民纪念的好朋友。</b></p><p><b> 5.有朋友提到基督教圣公会在无锡所办的学校中有明德小学,这个信息有误,明德小学虽是教会学校,但它由基督教监理会(卫理公会)所创办。 </b></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