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岳飞在宜兴保境安民留下了诸多遗存,至今还存有30多处,主要在宜城、张渚、湖父、新街及周铁等地区。</p><p>宜城主要有岳飞生祠、岳王庙、岳堤、岳堤桥、岳亭等。</p> <p>明清时的岳堤桥,90年代新建岳堤桥,国家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岳堤大桥“。"闲向岳提收好句,晚风吹落满村烟。"吴师石句</p> <p>民国时期岳堤上的岳亭,与1996年宜兴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修建的岳堤公园中的“岳亭”。"关情岁月凝无路,宋话无波曲水亭。”</p> <p>宜兴岳飞生祠,是宜兴百姓为感谢岳飞保境安民而建于1130年8月,县令钱湛亲作生祠序:"……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p> <p>宜兴岳王庙由岳飞生祠改建而来,建于淳熙八年(1181),由郡守章冲易重修,有赵倅善誉记。嘉定十一年(1218),由县令戴角及嘉禾岳飞孙岳珂重修。弘治九年重修,明相徐薄为之记。历代都有续修。39年被日机炸毀至今未复。</p> <p>百合埸遗址,位于城西南10里许铜官山麓。相传南宋建炎四年四月,岳飞追金兵于南岳寺,与金兀术大战一百回合。故称"百合场“。</p> <p>分路口,相传当年岳飞部队在此分兵二路追击金兵的地方。谢桥,相传当年宜兴百姓为感谢岳飞平盗宜兴而修造。</p> <p>阵图村,相传为当年岳飞部队驻村抗击金兵布兵摆阵的地方。营盘地,位于南麓山区,相传为当年岳飞部队安营扎寨并布下千座哨所,叫千子墩。</p> <p>大芦圩,相传为当年岳飞部队安营扎寨栓马于大芦而得名。彭庄,相传为当年岳飞部队征夫、疗伤、供给后勤保障的地方。</p> <p> 湖父、丁蜀地区</p><p>金沙寺。相传为当年岳飞平盗抗金过金沙寺小憩,与僧僚并写下《金沙寺题壁记》"余驻大兵宜兴……。"</p> <p>五朝门,相传当年岳飞安营扎寨在山门上写"五朝门“三字。东林岭,山沟狭窄,地势险要,传为当年岳飞部队设伏平盗抗金之地。</p> <p> 张渚、太华地区</p><p>张渚岳飞行馆。位于张渚镇,为当年地方名仕张员外家舍,是当年岳飞驻军宜兴,六进六出战常州,克溧阳,复建康的指挥部。镇政府于去年修复一新。</p> <p>马厂(场),相传是当年岳飞骑兵部队驻扎放马、修正的地方。太平村,相传当年岳飞在太华山区抗金时,将百姓迁移到荫蔽的山凹地居住,为答谢岳飞的保护,起名太平村。</p> <p>装枪坞,相传是当年岳飞部队在此装火铳、火药及修造兵器的地方。马跪塘,相传是岳飞骑兵部队让马跪着饮水的水塘。</p> <p>小金山、饿金岕,相传当年岳飞将金兵围困到山岕之间七天七夜,金兵被迫饥饿而丧失战斗力。</p> <p>玉山村,原名岳山村,因岳与玉方言相近后为玉山村。相传为当年岳飞驻军此村而得名。封岗岭,为当年岳飞在此封锁咽喉,阻击宜兴与广德之敌。</p> <p> 周铁与和桥地区</p><p>岳飞衣冠冢,是三子岳霖于1163年来宜居唐门,为祭典父亲亡灵而修,为父伸冤而广收遗足。</p><p><br></p> <p>岳霖墓,1192年岳霖在广西岭南职任病卒,三子珂护殇北归,将其安葬在宜兴唐门飞祖衣冠冢北侧。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岳飞衣冠冢及岳霖墓遗存。</p> <p>岳宗祠、显祖庵。为岳霖长子琮族为祭拜飞祖、霖祖及贞节贤妻而修建,各五间三进。最近一次修复为永正年间,朝廷一品官职、岳飞21世孙陕西族长碑文为证。</p> <p>遛马沟、干戈阳(场),相传当年岳飞部队为平定湖盗郭吉在此驻扎,骑兵早晚遛马处。干戈阳为存放兵器的地方。</p> <p>马草村,相传当年为岳家军平盗驻军提供马草的村庄。智义庄,是唐门岳氏裔孙在社会动荡中被迫迁居而止,村庄居住的为霖系子孙。</p> <p>岳飞在宜兴抗金平盗的遗存布遍全县各个村落,据县志、镇志记载及碑记、民间传颂等,将相关主要遗迹标识在宜兴区域地图上,以章显一个英雄与一座城池的传奇。</p> <p>对一些重要的遗址遗迹及市级保护文物,分别列出说明,以便大家学习了解。</p> <p>同上。</p><p>民族英雄岳飞与宜兴有着历史渊源,当年在宜兴抗金平盗的遗址遗迹,一直被宜兴人民悉心保护和传承。改革期间,由于撤乡并镇变迁,至今仍留存30多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