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过公粮农民的记忆

心想事成

<p> 2007年,国家彻底取消了农业税,终结了交公粮至少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两千三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民当家做了主人,农民通过全国各地设立的粮站来完成交公粮的义务(交公粮,指的是农民将所种收获的粮食按标准无偿交给国家。)</p><p><br></p> <p>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前三年为经济恢复时期到一九九二年十月党的十四大称作计划经济时代。</p> <p>  在计划经济那个年代,没有农民这个称呼,当时的农民叫做人民公社员工,简称社员,从这个称呼来看,当时的农民已经被当作工人来对待。就是典型的农场工人的性质,虽然被当工人管理,每天按时出工,按时收工,有事要请假,生产队的土地资料以及其他生产资料,每一个社员都拥有相同的所有权,相当于一人一股的股份,每个社员技术工人又是主人。</p><p>  参加劳动的人也是有工资的,但是工资不是月工资,还是收获的庄稼卖了粮食之后再发,一年发一次或两次。平时参加劳动的时候记工分,比如说一个壮劳力出工一天是10分,妇女出工一天是七分,半劳动力一天5分,有时候也按工作量记工分,比如翻一车粪5分工,拔一亩小麦13分工,割一亩莜麦9分工等。分配的时候按照工分分钱,这就是多劳多得。</p><p>  而不参加劳动的社员,比如说儿童和老人他们是没有工资的,但是也有福利,福利是按人头平均分配的,比如说过年分鱼分肉,都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以前过计划经济的情况,如果那个时候实行计划经济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拿月工资,享受免费的医疗,免费的分房,退休制度和工业的工人一样,比如说今天的华西村,南街村都是这样的。</p><p> 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的限制,社员(农民)只能依靠繁重的体力劳动从事农业生产,牛耕马种、马拉车、驴拉碌碡是当时代替人工劳作较先进的生产方式。</p> <p>那个时候,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受上一年,除了上交国家的公粮外,遇上灾年,连自己的口粮也解决不了,只能挖点野菜来充饥。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农民吃的苦最多,挨的饿也最多。我们村有位老者,在当时挨饿时拔沙蓬吃,因为当时村里人都拔沙蓬充饥,沙蓬也成了人们的抢手货,所以他感叹道:“好能吃哎,拔沙蓬也供不上(吃)!”此话一直留传至今。</p><p> </p> <p>直到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才逐渐摆脱贫困,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使农民彻底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p><p>农民对国家的贡献除交公粮(农业税)外还有就是完成国家的粮食统购任务和义务工。粮食统购就是农民的粮食不能随变销售,按国家统一价格卖给国家。这一政策实施了39年(1953开始),直到九二年才结束。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植树造林、防汛、公路建勤、修缮校舍等。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5~10个农村义务工。因抢险救灾,需要增加农村义务工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农村义务工与农业税同时取消)。</p><p>现在交过农业锐的农民已步入老年,他们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大问题。</p> <p>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会继续加强养老方面的保障。</p><p>政府工作报告说,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p> <p><br></p><p>全国政协委员王学坤委员建议推行农民退休制度,真是鼓舞人心,为亿万农民发声,不愧为好代表。他认为农民充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总之,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的养老也一定会锦上添花越来越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