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秦岭之于户外人所趋之若鹜皆因一条爱恨交加的“鳌太穿越”线。纵贯秦岭第二高峰鳌山(3476米)与第一高峰太白山(3771米)之间、“行走在中华龙脊”170公里的鳌太线成为中国十大最著名的徒步线路之一。</p> <p>但鳌太穿越的知名度并非源自攀爬困难,而是因气候诡异多变引起的事故高发。报道称从2012年至2017年夏季,不足五年,已累计失踪、死亡驴友多达46人。2018年政府禁行了这条死亡线路。</p> <p>据我自己的了解,事故高峰期以清明、五一、中秋和国庆这几个假期为主,不是雨就是雪。而我选择五一出行尚且开放的鳌山——顶棚梁3日线(俗称小鳌太)一是预报天气不错,二是在防寒防雨上做足了准备。</p> <p>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负重加大。单兵加防寒装备,导致背负近30斤。尽管4月份加紧拉练了秦岭十峰的3座单日活动,时隔7,8个月重装3日线,头一天可想而知。11点半开始毫无风景可言的上山,一步一步挨上去,傍晚7点到达3000营地。</p><p><br></p><p>所以Day1就只用3队领队的一个视频表达。3个末将拖垮了穿马甲的收尾领队,每次看都想笑。虽然我尚不是这最末的几个,但也是我第一天8个小时拔升2000米的锤shi挣扎之写照。你一定要打开声音听一下这个视频,“哎呀”一词概括了一切!🙄😂</p> <p>海拔上了3千就到了雪线,营地宽敞平坦,我独自扎在了水源旁边。迅速换上羽绒衣裤,煮水煮面,喝了葡萄糖服了颗丹参滴丸,躺下克服着对夜里会不会有高反的无名忐忑,数着数睡着了。</p> <p>凌晨四点拍了星轨,五点烧水煮面,六点收帐!40人的队伍,我却独自一人,行动干脆。</p> <p>Day2,出发!没感觉就过了盆景园,今天体能恢复不错。</p> <p>前方是一马平川的鳌山大梁!心情激动,这将是大美的一天!</p> <p>九点多到了白起庙。熟悉战国时期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逐鹿燕赵、鏖战荆楚的秦国大将白起。路过这堆石头,不免心里黯然。戎马一生,横扫六合,最终却因对起兵赵国有疑虑而被秦昭襄王赐死,君主无情,悲哉!联想自己的过往遭遇,痛哉!</p> <p>山爬多了,路走多了,世上的险恶经多了,你就会明白你能做的只有让自己显得淡定一些。</p> <p>继续前进。前队已融入了一幅阴阳相映成辉的风景画里。</p> <p>这次持华为p40pro上山,长焦和广角尽显优势。长焦拉到10倍,远处蓝灰色巨大山体上覆盖一层旧雪,丰富了层次,增强了冷峻。走进山棱的队员也能看的很真切。</p> <p>兴奋不觉累,一行人来到第一个乱石坡。爬过这些石头就是著名的导航架了。听见对讲里4队领队报告2人有些高反走不动,庆幸自己安然无恙。</p> <p>在一片玛尼堆的迎接下,我来到了导航架。来张背影,山神庇佑!</p> <p>修整了半个钟,开始自由行走一望无边一马平川的鳌山大梁。</p> <p>这里最吸引全国驴友的其实是冬鳌,一个说法“行走在月球表面”再贴切不过了。冰岩活动贴里的照片拿上来大家欣赏一下,可惜我冬季不能回来。混磨坊的山猪曾在元旦飞来试图走冬鳌,一天后就下撤了,雪厚天冻,只有西安的名蛇之类的领队才带得了冬鳌。</p> <p>11点多,药王庙午餐。因为孙思邈的缘故,秦岭诸山上供了各种药王堂、药王台、药王洞、药王庙。此处本应是一个神仙眷顾之地,却曾多次夺走失温驴友生命。</p> <p>今天艳阳高照,温暖惬意。在这里,太阳神才是唯一的神!</p> <p>午后一点半开启Day2的下半场狂欢!麦秸岭!小麦色草骨朵和第四纪冰川石海联合主演的大片。我们这些个对攀爬充满热情的人,即将参演。</p> <p>人们常常质疑我,都这个年纪了,为何还要累死八活地去山里受罪。除了本性喜探求,就是享受一种能在世外玄境中出演一刻的感觉。</p> <p>这次冰岩依旧是40人的大部队。我基本都让自己卡在2队3队里,既不容易崩溃,又前后都能入镜。😊</p> <p>起先的横切路并不是很难走。不往下方看的话,没有什么害怕的感觉。说实在的,比狼塔的横切路好走多了。</p> <p>但是这石海的壮观身临其境才更真切,很难用图片来传递。试图用上面这张竖片,和下面的这个小视频,来感受一下。</p> <p>然后领队的话就不算数了。说好的横切变成了往上爬。说好的好走的一天又开始崩溃了。下面这几张照片里,都能看见四脚并用的小小的我。这里我一再感恩老天。很难想象下雨的话,这三四个小时该是多么的煎熬。</p> <p>回头再望一眼,从远处那坨云底下开始的横切直上的这顿操作终于结束了。麦秸岭,今生难再见了。</p> <p>下山,下到两座阴阳山的水窝子营地通往顶棚梁的窝里去露营。</p> <p>傍晚6点,夕阳斜雪,马放南山,怎一个惬意了得。</p> <p>凌晨4点,繁星似锦。清晨6点,暖阳如沐。神奇的秦岭!</p> <p>坐在自家帐篷口,手机大光圈拉到三倍,来一张胜似单反的美拍。</p> <p>拍一张人代会式的长照,出发Day3!</p> <p>第一次踏雪而行,我还挺高兴的。但队伍停滞很久,前面有三段横切路被很厚的雪覆盖。领队在倾斜的雪坡上修路,看到后来的视频,由衷地感谢他们。</p> <p>一贯胆小的我,在这种溜光水滑的横切面上,更是小心翼翼。</p> <p>有时连我这大长腿都不够用了。😂</p> <p>队里有两个吨位级,前日上山难,今日过雪难。回来领队把下面这个视频配了小白菜的音乐,太形象了。😂</p> <p>总算走出来了。也在西藏5200的海拔上骑过车,但秦岭3000多,就感觉天上的白云触手可及。</p> <p>站在顶棚梁,遥望对面逶迤瑰丽的太白大梁,赞叹、感慨、欣慰、不舍,五味杂陈。暂时没机会穿越到太白了。也好,留个念想吧。</p> <p>顶棚梁的下山,是我始料不及的。土坡跟雪坡没什么两样,溜光水滑。膝盖高度紧绷弯曲整整5个小时,是我爬山史上最痛苦的一次下山。</p><p><br></p><p>怎么说呢?人都以为站上人生的顶峰很难,殊不知下山路更难。更累,更伤。除非,山下,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等着你。</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