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业博物馆一展示百年辉煌

程荣林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工商业风起雲涌,缫丝业、纺织业、面粉加工业如雨后春笋在无锡兴起,成为无锡近代工业的萌芽,为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工业遗产,中国丝业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p> <p>  中国丝业博物馆是在原无锡永泰丝厂的旧址上改制而成,几幢赭红色民国建筑静静地伫立在古运河畔的南长街。这里曾经丝厂云集,演绎着一段中国仍至世界丝业永不凋零的辉煌传奇,韵味悠长。</p> <p>  永泰丝厂旧厂房遗址。</p> <p>  永泰丝厂1896年由晚清无锡籍著名外交家薛福成之子、工商巨子薛南溟与在美国留学的儿子薛寿萱创办。</p> <p>  三四十年代,南长街地区拥有十三家丝厂,工商繁荣,百业共旺。</p> <p>  三十年代南长街旧貌。</p> <p>  三十年代南长街旧码头。</p> <p class="ql-block">  今曰南长街略影。</p> <p>  中国丝业博物馆全景展示了百年中国丝绸业走过的辉煌历程。博物馆分设丝绸王国、百年辉煌、丝织茧摩、印染服饰、表现展销等五个展区。复原后的室内场景,传统工艺的展示,大量历史文物展品,原汁原味,再现当年永泰丝厂和中国丝都的历史风釆。</p> <p>  展厅的主色调为纯洁白色,与丝的颜色相契合,高科技多媒体互動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p> <p>  高科技多媒体展示厅。</p> <p>  在绿草如茵的庭院中,有二位蚕茧女塑像,一位手里端着装满蚕茧的竹匾,一位正从热气腾腾的木桶里抽出蚕丝,卷绕在丝筐上。它展示出当时江南茧农简单的手工缫丝方法。</p> <p class="ql-block">  中国蚕丝业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产物。</p> <p>  种桑养蚕在江南地区广为流行,丝厂把视角廷伸到农村蚕桑养植户,组织互助合作社,从中找到了一条工农结合、以工辅农的路子,这正是百年后的“公司”雏形。</p> <p class="ql-block">  无锡自古就是蚕丝之乡,明清以来,丝业发达,客商云集,是著名的“丝码头”。无锡丝都为中国丝业写下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无锡丝绸飘逸潇洒,素雅庄重,富贵华丽,手感细赋。展厅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一幅“金双鹿”商标跃入我的眼帘,微微发黄的纸张,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代表着当时中国生丝产品的最高品质,产品享誉海内外,在纽约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p> <p>  部分陈列品。(设备)</p><p> 手摇纺线车。</p> <p>  踋踏繅丝车。</p> <p>K641型丝织机。</p> <p>  立式多绪缫丝机。</p> <p>  铬缫机(返丝车)。</p> <p>  针织台车。</p> <p>  针织单面圆机。</p> <p>脚踏织机。</p> <p>  部分陈列品。(丝织品)</p> <p class="ql-block">  回首已百年,徜徉在中国丝业博物馆,我依稀看到了当年车水马弄、客商云集的“丝码头”繁荣的景象,品读到中国丝业的漫长历史,寻找到无锡丝绸工业的百年传奇。</p> <p class="ql-block">2020.6.27于无锡 2022.11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