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6月,疫情渐远,洪水又至。闲里偷忙,去寻丝路之上的一颗明珠—包头,了却多年和草原的一个约定。自驾驱车400公里,出杀虎口,走沿黄公路,来一趟现代的走西口。</p><p> 包头,位于祖国的北疆,内蒙古的西部,南临黄河。北拥草原.雄奇的阴山山脉自西向东穿越其中。自古以来,包头处于交通要地,素有“塞外通衢管钥之称”包头向东可达京津冀,西去到甘宁,南可进晋陕,北直通蒙古国和俄罗斯。</p><p> 有史以来,先有赵武灵王设九原郡,后有秦汉修直道,昭君出塞到此,蒙元时期,设敖伦苏木古城。漫漫丝路上,大漠孤烟中,长河落日下,留下了多少历史的足迹。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螎合。人心的相通与包容。民生的艰辛与苦难,铸就了这座移民之城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灵魂。上演着生生不息的民生梦。人们亲切地称她为鹿城.。</p> 晋商引领的西口文化 <p>黄河从银川经石嘴山入蒙,进入包头河水趋缓,九曲回肠,在河套地区形成难得的农耕文明。它是蒙汉民族的母亲河。</p> <p>黄河两岸牧草丰盛,农牧渔业并举,盛产高寒植物,油麦,胡麻,土豆,黄米,等</p> <p>清乾隆始,商贸兴隆,晋商从山西碛口经黄河把南方汉地的茶、陶瓷,丝绸运到包头。并在包头设立商号。许多穷人也通过杀胡口来到包头讨生活。在山西有商人走碛口,穷人走杀虎口,终点在包头的说法。</p> <p>当年的古渡口</p> <p>从内蒙和林格尔南下晋陕老牛湾的黄河</p> <p>当年码头的繁忙景象</p> <p>通往蒙古和俄罗斯的商队</p> <p>当年的古城</p> <p>商用的银票</p> <p>林立的商业衔</p> <p>移民风情的包头的四合院,包头古城是由移民建立的,。有先有大盛魁,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可惜已不复存在了。有老照片为证</p> <p>皮毛业是当时的主业,一业带动手工业,交运.服务业的发展。</p> <p>当铺</p> <p>清未民初,商号遍布全城,以业结社,形成“九行”“十六社”</p> <p>驼鞍</p> <p>驼铃</p> <p>经营茶叶的茶坊,至今生意不绝。茶叶批发一条街</p> <p>主营批发.代办快递托运</p> <p>晋商的后代,开的饭店,。据说土改时,许多商人从山西,陕西逃到包头避难,拖家带口求生</p> <p>正宗的山西风味,上好的当地食材</p> 东北人的包钢 <p>包头的昆都仑区是东北人建立的,此言不虚。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一批从鞍钢来的工人技术人员,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打下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基础,他们是共和国的钢铁脊梁</p> <p>五十年代的居民楼</p> <p>苏式风格的小区</p> <p>包钢职工医院,三甲医院。并末脱离包钢走进市场,但早已自负盈亏,服务全市,并占有重要地位</p> <p>包钢医院拥有一所护士学校,一个医生规培基地,是内蒙古医大的附属医院</p> <p>职工的文化宫</p> <p>钢铁大道上的商业街区</p> <p>商品一条街</p> <p>中央大街一景</p> <p>包钢宾馆</p> <p>移民后代们的夏夜烧烤,烟火中飘散着浓浓的东北口音</p> 北方兵器城 <p>共和国不会忘记,五十年代在苏联的援助下,一群热血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他们献上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子孙。终于在青山区建立起一座兵器城,他们的典型代表叫吴运铎</p> <p>兵器展览园,医务人员免费票进入</p> <p>五十年代的老楼房</p> <p>苏联式居民楼</p> <p>各种火炮</p> <p>各种装甲车,还有水陆两用的</p> <p>各种型号的坦克,天安门广场阅兵的许多兵器均来自这里</p> <p>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没有新中国前三十年一代人的无私奉献,顽强拚搏打下的工业基础,便没有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突飞猛进。前事不忘,后亊之师。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公园一角</p> 民族风情园——赛汗塔拉 <p>一座占地面积八千多亩的城中草原公园,体现出这座城市的豪放,包容,大气,纯朴天然的民族风情。</p> <p>宽阔的草原,雪白的毡房,公园不要门票,人们在此可以尽情地骑车,骑马</p> <p>绿树成荫,小草青青</p> <p>敖包,蒙古人的路标和约会的地方</p> <p>父亲的草原</p> <p>草原上行走的房屋</p> <p>鹿城包头的象征</p> <p>包头,一个蒙古之地,一个以汉族居多的移民城市,这个边关重镇,丝路明珠。在历史的长河里,孕育了农耕文化,商贸文化,市井文化.西口文化。是民族螎合的有力见证。它是一壸老酒,一首平淡的歌。它把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传说,唱给老黃河。它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