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56个民族】—之滇西北少数民族(纪实类)

斯文☀️

<p>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有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p><p><br></p><p>这次参加了【北纬摄旅】组织的滇西北少数民族人文之旅,一路翻山越岭,寻访少数民族村寨人家,记录了10个民族的生活、肖像、服饰及活动。</p> <p>一、普米族</p><p>云南的普米族人主要生活在横断山脉,他们集中在丽江地区、迪庆州和怒江地区。</p><p>5月27日,我们探访的是怒江州兰萍县通甸镇罗古菁村 普米族和国鹏一家人</p><p>作为曾是游牧民族的普米族迁入兰坪的第一个定居点,罗古箐村保留着普米族较为完整的习俗和 历史文化。牛羊在围着木栅栏的草甸悠闲地吃着草,青山之间的罗古箐一派宁静的景象。</p> 美丽的罗古莆 <p>和国鹏身着传统服饰</p> 老伴正在做饭 老和的孙子 二、藏族 5月28日,我们到达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英都湾村,走访了村里最老的藏族人家 美丽的藏族教师巴松卓玛<br> 阿爹,阿妈 村里最老的原住民<br> 村民们跳起了古老藏族的热巴舞(热巴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br> 三、纳西族 纳西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之一。<br>5月28日,我们走访了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 启别纳西族古村<br> 和学志(纳西族)老伴 宗拥<br> 老伴 宗拥<br> 村里最老的纳西土著老人 四、傈僳族 <div>5月29日,我们到达了隐匿在大山深处的迪庆洲维西县叶之镇 同乐村傈僳族村寨。<br>同乐村是澜沧江流域最具代表性和最古老的傈僳族山寨。一个村庄几乎没有人会汉语,但是能感受到他们本性的热情、真诚、友善。</div> 只有 100 多户人家的同乐村位于山坳中间,房屋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不时有袅袅的炊烟从木屋中升起。 身着传统服饰的村民<br> 年轻的村长和他的女友<br> 傈僳族的传统舞蹈“阿尺木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br> 怒江两岸的村民溜索过江 溜索作为怒江人民最原始的交通方式,至今仍然保存着 五、山地白族 5月31日,我们到达了大理州云龙县 诺邓白族古村<br>这是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民居几乎都建在山坡上,层层叠叠,密密麻麻。“诺邓”村名自唐代南诏时期1000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变。清代至今,诺邓全村均为白族人,被称为“千年白族村”。村中仍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br>因为村里有盐井,所以家家户户都腌制火腿,《舌尖上的中国》曾录制了他们制做的火腿。<br> 四面环山的古村 六、怒族 <div>6月1日,我们到达了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老姆登村<br>“老姆登”是怒族语“人喜欢来的地方”。老姆登地处碧罗雪山脚下,具有浓郁的怒族村风情。寨子下面的峡谷如一条舞动的银色缎带。与高黎贡山隔江相望,是观赏怒江大峡谷全景的最佳位置。而村子西面的高黎贡山峰巅,一组完整的峰群组合形成了一个酷似皇冠的形状,这便是神奇美丽的皇冠山。</div> 苏南大姐,曾参加过大型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后因成分不好没有留在北京,回到了怒江大山里的老家。<br> 家家都有火塘。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家庭中都有这样的火塘,家人们用它取暖、照明、烧水、睡卧、祭祀、聚会等等<br> 吴付才,第四代祭司,会20多种法式,是怒放地区传统祭祀方式的非遗传承人 古老的口弦琴 七、景玻族 6月2日,我们探访了德宏州盈江县松克景玻族村子。这里的景玻族人伴山而居, 村民全为景颇族,在新农村建设的风潮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为数不多的村子。这里民族文化浓郁,民风纯朴。<br> 八、阿昌族 <div>6月4日我们探访了德宏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户撒刀传承人的一家。<br>阿昌族不泛能工巧匠,民族手工业相当发达,最为有名的户撒刀具锻造技术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br></div>阿昌族喜欢以花做饰,阿昌族服饰总会配有各式各样的鲜花与绒花,富含民族文化内涵。 80多岁的许老奶奶<br> 老奶奶和女儿,孙女<br> 孙女和孙女婿继承了打制户撒刀的手艺<br> 孙女在给可爱的重孙女戴上阿昌族传统服饰<br> 九、德昴族 6月5日我们到达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br>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自治乡,德昂族在我国境内人数在 2 万左右,是属于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出冬瓜村是德昴族和汉族混居的村子,其中70%是德昴族人。村里保留着德昂族传统的四檐出水建 筑风格,村民也保留着煮酸茶、射箭、织锦等传统。 <br> 德昂族独特的祭祀舞蹈“水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br> 十、哈妮族 6月6日,我们从滇西北直奔滇东北,去探访位于红河州元阳县的阿者科哈尼族古村。这里保留了典型的森林、水系、梯田、村庄的传统生态部落和传统的茅草蘑菇屋。<br>元阳县为哈尼族聚居大县,哈尼 族的哈尼文化包括以森林为标志的生态文化,以梯田为标志的农耕文化,以长街宴为特色的 饮食文化,以蘑菇房为标志的建筑文化,以服饰刺绣为主的服饰文化。元阳"红河哈尼梯田" 开垦历史已有 1300 多年。开山为田,引水种地 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红河哈尼梯田 村里典型的哈尼蘑菇房 <p><br></p><p>离开哈妮族的村子,本次寻访少数民族的活动就结束了。</p><p>在大山里转的这些日子,感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落地,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各少数民族都在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特有的传统文化。但同时因为很多年轻人高开家乡,更多的接触外来文化,原汁原味的传统难以传承下去,比如传统服装也只在节庆时穿戴,老式的房屋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古老的山歌只有老人会唱。所以,如何继承发展 ?不可否认一些老的房屋老的物件老的人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的。</p><p>我非常庆幸参加了这次寻访活动,纪录各民族的现状,领略那些传统山寨人家,一路欣赏,一路感受,一路学习。</p>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