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他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源自于我的祖籍就在这里。老爸和大爷的名字中就分别有一个“晋”字。我对这片陌生的土地有不同寻常的亲切。</p> <p>骑行在这陌生而又亲切的街道,用心感受祖先在这片土地留下的足迹。山西 襄汾县 西南是贾氏宗族的发祥地。贾姓有一支从远祖玄嚣递传而来。贾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7位,</p> <p>这就是横跨太原汾河上雄伟壮观的迎泽大桥,是建国初期中央对太原市市政建设的首次投资迎泽大桥,是新中国建立后在汾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目前国内过河城市桥梁中最宽的桥。“迎泽”寓意深远,迎接伟人毛泽东!据说呼和浩特的东河水系设计就是参照汾河水系桥梁设计而建。走在桥上有一种东河扩大版的感觉😄有没有?</p> <p>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华夏腹地,山川秀美,气候适宜,是中国远古人类和文明的摇篮。要想了解一片土地,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参观博物院。穿越历史的时间,触摸历史的风风雨雨,感受这片土地的过去和现在,是一种享受。</p> <p>这座已经有100年的历史博物院,不由让我心生敬畏。</p> <p>这就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凤鸟。这件鸟尊的主体就是一只凤鸟,它两眼圆睁、翘首回望,在它的背上还有一只小鸟,活灵活现,凤鸟与小鸟之间,四目互望、相依相偎,此情景也蕴含着刚被分封不久的晋侯和周王室之间互相依附的这种关系。鸟身的最后面是一头大象,大象的鼻子弯曲向内和凤鸟的两只爪形成了稳定的三点支撑。你看到了吗?</p> <p>3000多年前,武王克商,西周建立,分封诸侯,屏藩王室。成王“桐叶封弟”,叔虞入主唐国,其子燮父改号为“晋”。其后励精图治,开疆拓土,逐渐强盛。晋国六百年伟业,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的基石。原来“晋”字这么有能量。</p> <p>我要穿越这道时光穿越之门,似乎就快要触碰到触手可及的历史,无限遐想...</p> <p>山西南部是商朝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里所展示的是夏商青铜文明的风采。</p> <p>这是河津窑瓷及宋金文物上常见的装饰——坤牛望月。也称犀牛望月,因为犀牛的角是弯曲的,且长在眼睛前部,视线受到角的影响,看到的月亮也是弯的。所以比喻见到的不全面。在道家中他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p> <p>喜欢这座展板,我看到了古朴的陶土折射出朴实的文化底蕴。山西陶瓷,是河东先民人文精神的凝集,工艺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植根于丰厚的三晋历史文化中。北朝釉陶—雄浑气度,唐代泽州窑白绿釉彩—酣畅洒脱,金元黑轴瓷—朴拙豪放,介休窑白瓷—轻盈秀美...件件精品,美不胜收。</p> <p>回味山西博物院给予的精神食粮与食物能量补给😁</p> <p>转站清凉世界五台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更是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p> <p>通往上山的路。</p> <p>欢迎我们到来的小花</p> <p>一座无名小山,开始我们的清凉之旅。</p> <p>茂密的树林有等待我们去挖掘的宝藏😍😍</p> <p>伞状的蘑菇。我们学会了辨识蘑菇的方法,如果蘑菇底部是条状,基本判定可以食用。</p> <p>当地人说即便是学会了蘑菇的辨识方法,也不能随意的食用。他们采蘑菇一般是在夏末秋初,晾干后冬天使用。</p> <p>给采到蘑菇安的新家😁</p> <p>忘记了小雨的来袭,我远眺山的对面,很久🌾🌾</p> <p>雨过天晴,风景这边独好🚶</p> <p>我们学习用鲜花做颜料,在洁白的手帕上染出只属于自己的图案。</p> <p>这是作品,还不错吧😄</p> <p>这是心灵手巧的母亲大人的手艺😉</p> <p>没看错,这是在树林中的篮球场,是我们嬉戏的乐园。瞧我打的多起劲儿,只是我的队友在哪儿?</p> <p>湛蓝色的天空下,我们特别的绽放。</p> <p>影子中都透出青春的光彩。</p> <p>时时处处美景尽收眼底😍</p> <p>这是五爷庙的一角。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一个传说,一份虔诚。</p> <p>因泉而得名龙泉寺也有一个美好的传说。龙泉寺原为杨家将家庙,寺旁有泉曰龙泉,寺由此而得名。108级台阶上的汉白玉牌坊特别的庄严。</p> <p>台阶特别的陡,在队友们的相互鼓励打气下快步迈过了108级台阶,终于看到了这座汉白玉石牌坊,巨大的牌坊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89条龙,气势磅礴,巧夺天工。</p> <p>近距离的观察这89条蛟龙,鳞爪俱现,神态逼真;表情栩栩如生。</p> <p>因泉水而得名,泉水在寺的东侧,人们慕名来排队打水,泉水从地心涌出,清凉而甘甜。</p> <p>龙泉井旁通向寺庙的台阶。这里已留下我们的足迹。</p> <p>我爱行走,行走不单单是走路,也是一种成长,永远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