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花开半夏凉

阿文

<p>  紫阳花开了!这是在夏至未至的某一天。梅雨正悄悄地袭来。享受充沛的沐浴之后,阳光下的紫阳花开的越发鲜艳。</p> <p>  “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中日都是紫阳花大国。所不同的是紫阳花在日本有四个大规模景区。年年游人如织,门庭若市。其中最有名气的当是京都的三千院。经过几代僧侣的的精心培育,紫阳花已经成为寺庙里的一道风景线。每年来赏花的游人如织,需要排一个小时以上的队才能入内。且品种繁多花色齐,美不胜收。(图为西尾市的本光寺)</p> <p>  紫阳花因为容易培植,不需专人料理,故许多地方把其作为一种点缀,农户们也会在田边、自家院子里种些紫阳花。六月,虽然是梅雨季节,却花团锦簇、秀色可餐。雨中,紫阳花色分外靓丽,让人们有一种绿披景秀满眼翠,紫阳花开半夏凉的惬意。</p> <p>  紫阳花因为土质不同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如果种花的土质为酸性则花开的颜色为蓝色,如果是碱性土质则为红色。据说随季节变化,花色也会变化。因此,在日本的紫阳花花语中,还有一种另类的花语,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在《紫阳花日记》中,对这种花语进行了描述。3</p> <p>  京都的三室户寺,因为紫阳花盛开时整座寺庙被鲜花簇拥,故又被称为“紫阳花寺”。在茂密的树荫下,一茶一坐,享徐徐轻风,品幽幽抹茶,赏万紫千红……好一首夏日风物诗。虽短暂却也能让自己静静地安坐,不急不燥,气定神闲。</p> <p>  紫阳花的花语在世界各地有天壤之别,而中日之间,其花语却有异曲同工妙。“希望”是一衣带水的共同心愿。健康是中国花语的后缀,而团结则是日本花语的后缀。</p> <p>  紫阳花在中国也有许多称呼,其中一个叫八仙花,或许是花的品种使然,一盘大花旁边围坐着八朵小花,像极一家老小;或许因为当年八仙渡海时何仙姑手中的那一束花就是紫阳?</p><p> 美丽的花朵产生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意境让人们浮想联翩。</p> <p>  与众不同,白里透红。肉红色的紫阳花该算是花中的珍贵品种了,这是在西尾市本光寺见到的唯一一株。阳光下显得格外娇嫩、安静,远远望去像一朵云、一块玉、一片丝绸。走近,又感觉它是一个气质典雅、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p><p> 僧侣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姬子。</p> <p>  “当年快阁曾看雪,今年花开当雪看”。中国白!这是一朵让人感到亲切的紫阳花,盛开时如雪似棉。紫阳花品种里还有一款花叫“白扇”。却没有“中国白”花开的那么纯洁、干净。在花团锦簇中彰显大气、与众不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东方文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 <p>  当我从花盆卡片上找到这束花名时,笑了:“卡门”!从前有部外国电影叫《修女也疯狂》,现在,那些腼腆的花农竟把西班牙美女的大名赋予紫阳花中数量最多且肆意绽放的紫色花朵,让人啧啧称奇。难道花农也疯狂?也许起这个国际范儿的名字是为了出口吧!日本每年花卉出口赚取的外汇达1700多万美元。</p> <p>  孩提时代,只知道紫阳花叫绣球花、大理花。曾经沧海,看了些许花色才了解紫阳花有非常多的品种。如:红色美女、水晶、卡门、姬子、白扇、天使、狂欢……其实即使是这样,也只是知道点皮毛。数百年间,众多的僧侣、花农、园丁们把野花养成了名花,又把名花培育成老百姓爱看的观赏花,并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紫阳花祭,让人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一个人把一件事情作为毕生追求时,愚公移山不再是神话故事。难怪寿司之神小野二郎94岁高龄还在一线劳作!试想他的寿司哪一枚不是艺术品!也难怪日本人竟然敢把米店开在东京银座的“爱玛仕”旁边。这是一种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也是一种对产品质量的自信。</p> <p>  紫阳花是普罗大众的菜,没有奇香,甚至是没有香味。或许正是这素面朝天成就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农历五月,梅雨连绵,闷热潮湿,这个季节,农家要收割连着插秧,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或许在短暂直腰休息、抬头擦汗时,看见田边盛开的紫阳花正默默伫立陪伴自己时,一种感动油然而生:汗水有了凉意,劳苦得以释怀,风景变得生动,生活有了甘味。</p> <p>  红紫粉白蓝</p><p> 长做六月有情郎</p><p> 花开半夏凉</p><p> 紫阳花,让阳光变得温润,让雨水变得轻柔。它化解了季节的淤积,人心的郁闷,与田地厮守,与山川厮守,与百姓厮守,与希望厮守。默默无语,从不失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