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山晨曦

非典型废言

<p>时间 : 2020.6.25</p><p>地点 : 竹山女娲山风景区</p><p>摄影 : 非典型废言</p><p><br></p><p><br></p><p> 2020年6月25日,清晨4:00,和摄友一起驱车女娲山,去捕捉女娲山的日出,体验在竹山最高峰女娲山看日出的感觉。玩摄影几年了,很少拍日出的,主要是玩的很随性,没有那么拼的,这次摄友相约,特别是上女娲山拍日出,很是诱惑人,没有尝试过的拍摄我都很神往,40分钟的车程,在5点左右,我们已经来到了女娲山的山顶,整个风景区只有我们3人,山间已经的布满了云海,不多的山峰从云海中窜出,非常漂亮,麻利安置好装备,以问天阁为主体,静静等着那日出的瞬间。当东方看到天际开始泛红,一轮红日从天际间冒出,下面是云海,一副美丽的画面呈现我们的眼前,我们一面不断的按下快门,一面不断的惊呼:太漂亮了,采用各种操作,以记录了短短的几分钟的日出。随后就是各种拍,没有麻豆做衬景,自己亲自上阵,感觉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  十堰竹山女娲山风景区是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之地。女娲山地处秦岭南端、大巴山北麓,位于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为兵家必取之地。从女娲阻止炎黄之战的地理位置上看,黄帝居于渭北黄龙,炎帝居于鄂西神龙架,女娲所在二者间的位置正是平利女娲山。</p> <p>  商代,平利为大巴山区族落良国的封地;周初,良随周武王伐纣灭商,故得袭封旧土,建都上良,平利仍属良国统治。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是最早记载女娲庙在平利的史料。房州即今毗邻平利的湖北房县,西晋时平利属房州管辖,"上庸界"即现平利,故女娲庙在平利的历史由来久远。</p> <p>  女娲庙所在山峰向南500米有座山叫"偏头山"。据当地百姓讲,当时女娲在炼石之成后,奋力举石补天,第一脚踏力过猛,将此山踏歪偏向山南一侧,故得名"偏头山",相传山上曾留下女娲的脚印。此山现为女娲山乡七里村村民承包的责任林山,传说中的脚印已被垦荒植树。</p> <p>  女娲第二脚踏向中皇山,将该山山头西侧夷为平地,后在平地上建起女娲庙,中皇山因庙而又得名为女娲山。</p> <p>  相传,女娲采金州(现安康)南山五色石炼之补天,救民于水火,从此百姓康泰,风调雨顺。女娲在此地修造了一座土地庙,教南山民众种桑养蚕,取丝纺绸,福祉于民。当地民众为祭祀女娲的贤能圣德,将土地庙改建为女娲庙,供奉香火,顶礼膜拜。</p> <p>  唐李冗《独异记》中"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的记载与当地百姓"滚磨为婚"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女娲山东北方向不远处,现有一条山沟名叫"磨沟",此沟因伏羲女娲兄妹"滚磨成婚"的传说而得名至今。</p> <p>  《淮南子·天文训》一文中"天柱折、地维绝……女娲斩鳌足撑天倾"的所谓"天柱"折断后,天空就会坍塌下来,女娲于是"斩鳌足撑天倾",用"柱子"将苍天撑住。</p> <p>  后来,女娲在南山采五色石炼之再"修天补洞",并用金钉加固,今天才有了天空的五彩流云和夜空繁星闪烁的天象。在安康东南距平利五六十公里的地方,有座巍峨挺拔的大山名叫"天柱山",据传此山乃鳌足演化而来。</p> <p>  十堰竹山女娲山风景区位于宝丰镇境内,距十堰市180公里,305省道横穿该镇东西。女娲山风景区有大小山峰22座,主峰海拔900米,女娲祭坛建在主峰,其它诸峰仰首相望。是《康熙字典》以及《中国神话辞典》中指认的女娲抟土造人之地。主要景点有女娲祭坛、双龙洞、打席场(女娲抟土造人处)。女娲山风景区呈现出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景点丰富、食宿方便等特点,同时更能抚今追昔、参拜圣母,获得别样的感受。女娲祭坛按先天八卦图建成,女娲像高16米,在国内属最高。恢复建成女娲庙和“女娲炼石天真”古碑。</p> <p>  清《康熙字典》在"娲"字条中解释道:"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并引证《史记·五帝本记》曰:"女娲炼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五代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写道:"今房陵上庸界内有伏羲女娲庙存焉,传为抟土造人之所"。</p> <p>  十堰竹山女娲山风景区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记载都毫无疑问地将竹山视为女娲补天之地,而《竹山县志》的记载更加明确了女娲补天的地址:"城西八十里有女娲山,乃女娲炼石补天处,昔日山上有女娲庙"。关于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关于女娲山的神奇传说,无疑为竹山县的旅游发展又增添了一个亮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