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着称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p><p><br></p> <p>牌坊</p><p>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可说是一座“三国山”。但它更是一座充满了英雄豪气的山。因为有孙刘联姻的故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多少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p> <p>凤凰池</p><p>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临池召选儒生。</p><p>古时“池水经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凤凰亭。</p> <p>山雲欲到龍初起,</p><p>池水空清鳳未還。</p><p>(盧陵人王臣)</p> <p>试剑石的故事:相传孙刘联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孙权和刘备同游凤凰池,刘备见池边有一块巨石,即拨下随从身上的佩剑,仰天暗自默祷:“我若能顺利返回荆州,成霸主之业,剑下石裂;着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剑落,只见火花飞溅,巨石应声而裂。孙权见此即问刘备:“你为何恨这块石头?”刘备假意地回答说:“我年近五十,不能为国清除贼党,心中异常愤慨。现蒙国太招我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门卦,如能破曹兴汉,就劈开这块石头,现果真如愿。”这时孙权暗想,“刘备莫非用此话来蒙骗我的?”也将宝剑拔出对刘备说:“我也来问问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将石头劈开。”暗中祈祷:“如能再取荆州,兴旺东吴,石头也裂为两半。”随即挥剑劈开另一块石头。两人暗暗自喜,于是就这样留下了两块试剑石。</p><p><br></p><p><br></p> <p>在凤凰池右边,有一块平直一分为二的巨石,这就是试剑石,又名恨石石为两块,高的一块约1.5米,矮的一块减半,中间都有裂缝,平整如削,石上“试剑石”3字清晰可辨。</p><p><br></p> <p>景区平面图</p> <p>景区入口</p> <p>登山</p> <p>东吴古道</p> <p>古城墙</p> <p>朱文公祠</p> <p>朱文公祠</p> <p>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有一座四层铁塔。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是唐代润州刺史李德裕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冶铁技艺的高超。</p> <p>阿倍仲麻吕诗碑</p><p>铁塔向西,有《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聪明好学,于717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的率领下从大阪出发来华。晁衡在中国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唐太宗对他的才华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为唐王朝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护等职。</p><p>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36年未回故乡,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五言诗《望月望乡》,诗中写道:“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p><p>晁行汉学造诣很深。他的《望月望乡》诗已收入《全唐诗》,在日本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诗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所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诗碑题写了碑额。</p> <p>阿倍仲麻吕碑記</p> <p>中日城市友好林</p> <p>吴云楚水</p> <p>长廊</p> <p>“南徐净域”题额、“天下第一江山”石刻</p><p>距《望月望乡》碑西行不远,有一座圆拱门写有“南徐净域”题额。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至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为镇江的别名。</p><p>在此后的廊壁上,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着雄浑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气魄非凡。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p> <p>明重修甘露寺,米万钟书此赠之。</p><p>米万钟为明万历进士,官江西按察使,为政清廉,善书画,与其孙汉雯被誉为“宛平大小米”。</p> <p>甘露寺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其建筑特点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夺冠山”的特色。</p> 甘露寺 <p>古甘露寺</p><p>北固山北峰之巅有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寺额为张飞的亲笔。现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宝历年间由润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孙刘联姻的传说及遗物移上山来,从此,北固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胜境了。至今京剧中《甘露寺》(又名《龙凤呈祥》)这一传统剧目,已深入民间。因此,凡是来镇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访甘露寺,看看刘备结婚的大殿,联想孙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寻味。</p><p><br></p> <p>古甘露寺规模宏大,宋代有僧侣500多人。</p> <p>明、清是全盛时期,寺宇、殿堂、僧屋计有200多问。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p> <p>甘露寺高踞峰颠,形成“寺冠山”的特色。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废屡建,寺内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规模虽不大,名气却不小。</p> <p>重建甘露寺佛殿記</p> <p>御碑亭</p> <p>御制碑文1</p> <p>御制碑文2</p> 北固樓 <p class="ql-block">多景楼</p><p class="ql-block">在甘露寺的背后,有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景楼”。古名“北固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p><p class="ql-block">把它叫作“相婿楼”和“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据说刘备借得东吴的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荆州。可是这一阴谋,却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所识破,就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妙计,策动乔国老来促使权母吴国大到甘露寺多景楼相婿。吴国太一见刘备“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将女儿孙尚香嫁给刘备。当日郡主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刘备一见胆战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以后,人们就把多景楼叫做“相婚楼”,或叫“梳妆楼”。这样,孙刘联姻便弄假成真,这便是民间流传很广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一座北固楼,半部三国史</p><p>一座金山寺,千年神话传</p><p>王安石诗中的千古名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瓜洲就是现在的镇江。</p> <p class="ql-block">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精”的诗句。多景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p> <p class="ql-block">北固楼因辛弃疾两首词而名噪天下。始为东晋蔡谟所建,六朝梁武帝登临时,欣然咏登北固楼诗一首,并挥笔题下“天下第一江山”。</p><p class="ql-block"><br></p> <p> 毛泽东手书辛弃疾词:永建乐《京口怀古》</p><p>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p><p>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p><p>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p><p>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p><p>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p><p>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p><p>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p><p>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p> <p>毛泽东手书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p><p>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p><p>不尽长江滚滚流。</p><p>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p><p>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p><p>生子当如孙仲谋。</p><p>(公元1205年,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观景抒怀留下的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辛弃疾对镇江并不陌生,到任后,辛弃疾一面派遣人员深入敌后,侦察敌方兵马屯戍、仓库位置以及将帅姓名等;一方面分头在江淮一带招募士兵一万人,又赶制了一万套军服,并经常亲往沿江一带观测地形,作好据守与进攻的具体部署。来镇江仅一年,就做了不少有利于抗金北伐的准备工作。但辛弃疾并未得到韩侂胄的真正重用,1205年即调离镇江。此前当韩侂胄一意孤行,不听辛弃疾劝阻时,他已感到处境不妙,深感时局艰危,忧愤交集,这就是他登北固亭(楼)怀古的具体背景。</p><p class="ql-block">北固楼建于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后遭兵火,只剩下楼内的亭子。历史上数次修建或移建也多是亭子,所以后世北固楼与北固亭常常并称。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前两年,即嘉泰二年(1202),阁学黄由又一次重建北固亭。</p> <p>甘露怀古</p> <p>复建北固楼记</p> <p class="ql-block">北固楼素以登楼远眺而闻名。</p><p class="ql-block">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p> <p class="ql-block">东面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缥缈;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由于背景鲜明,益发显得清丽;江对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p> <p>祭江亭</p><p>穿过甘露寺,向西,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p><p>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为该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上接蓝天而得名。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巅,故又名“临江亭”。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夫人孙氏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夫人孙氏听到讹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名“祭江亭”。而“江山第一亭”相传是康有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胜境后题写的。</p><p>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槛联两副:“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亭外有围墙、廊路,内设石桌、石凳。亭下石壁悬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借古讽今,谴责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苟安,不图收复中原失地,写下了对国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等流传千古的佳作。</p> <p>北固山后峰绝高处的北固亭,又名祭江亭,相传刘备西征入川后,孙权诡称母病,骗得孙尚香回吴,一日,孙夫人闻刘备兵败,死于军中,悲痛不已,望西遥哭,投江殉情,后人为纪念孙夫人,亦称北固亭为“祭江亭”。</p> <p>溜马涧</p><p>溜马涧位于北固山后峰后测的峭壁上,两面云崖夹峙,中通一线小径,地形非常险峻,又名“走马涧”、“跑马坡”、“跑马坡”。</p><p>相传这里是孙权与刘备在此赛马比能争胜的地方。</p><p>据说,一天刘备与孙权在甘露寺中饮酒,只见江风浩荡,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驾驶自如,如登平地,刘备不禁赞叹道:“南人善驾舟,北人善骑马,信之有也。”孙权听了此话自思道:“刘备莫非是嘲笑我不会骑马?”就命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骋下山,又加鞭回到岭上来,对刘备说:“难道南人真不会骑马?”刘备听了便敞衣上马,飞奔下山,又回上山来。两个人将马停在山坡上,扬鞭大笑。后人就将此称为“溜马涧”、“走马涧”、“驻马坡”。</p><p><br></p> <p class="ql-block">龙埂</p><p class="ql-block">又名甘露岭,为连接北固山前、中、后峰的一条山脊,因其形似巨龙而得名龙埂。古代龙埂两侧皆是茫茫江水,形势极险,前人把它与天台山的石梁媲美,号为天下三险之一。</p> <p>中山纪念林</p><p>1930年3月12日,江苏省造林运动委员会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五周年,组织千余人在省会镇江植树造林,并在中峰建“中山纪念林塔”纪念,后塔主体毁于战火,现存为1985年复建。</p> <p>凝虚亭</p> <p>友亮亲瑜千秋佳话</p><p>拒操联备一代奇才</p><p>思度弘远</p> <p>魯肅像</p> <p>碑文</p> <p>魯肅墓</p> <p>魯肅墓</p> <p>东莱太慈公像</p> <p>东莱太慈公墓</p> <p><br></p><p><br></p><p><br></p><p>三国时,刘备来甘露寺招亲,当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水天开阔,风景壮美,不禁赞叹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p><p><br></p><p>孙刘联姻往事千年,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孙刘联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p><p>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后峰的顶上,所以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说。《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p>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这段故事。 </p><p><br></p><p>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刘备得了便宜卖乖,孙权是哑巴吃黄连,二人心照不宣。这一天,二人同游,刘备见水池中有一块巨石,便拔出配剑,仰天默祷:“我若能返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下石裂,若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剑落,石头应声开裂。孙权在旁明知故问。“玄德为何剑劈此石?”刘备自然口是心非。孙权也拔出宝剑,向另一块石头劈去,剑落石开,孙权这一剑问卜的是什么,刘备明知故不问。两人相视,仰天长笑,逐留下了这两块裂开的石头,后人叫它们“试剑石”。</p><p><br></p><p>多景楼西侧有一石,形状似羊非羊,腹部镌有“狠石”二字,据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来京口,孙权陪他巡览铁瓮城,在后峰的狠石旁,他们远眺江北,定下了联合抗曹之盟。晚唐诗人罗隐有《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云:“紫髯桑盖此沉吟,狠石犹存事可寻,汗鼎未安聊把盏,楚了虽美肯同心?”这可证明唐以前北固山上孙刘联合抗曹的故事就以广为流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