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俄罗斯退休金大约10000-12000卢布,也就是1250-1500元人民币,我对比了一下黑河与布市的物价,布市略高,因此用俄罗斯的退休金维持正常生活,并不宽裕。所以,中俄边境的俄罗斯退休老人如果生活得好一些,会想些办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些老人在退休之后会再就业,所以在医院、学校和科研机构,总是能够看见白发苍苍的老医生、老教授。因为专业技能在身,相对好找工作,一方面排解退休后的寂寞,一方面增加收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些老人干脆到中国就业,像斯拉瓦在俄罗斯的退休金只有1万卢布,约合1250元人民币,这些钱要既负担其母亲病情所需的药剂费用,又要生活,捉襟见肘,因此他找了份在黑河学院当俄语外教的工作,工资是他在俄罗斯退休工资的数倍,结果一干就是8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老人希望到一江之隔的中国生活,同样的养老金,在中国却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几年前,就有人开始出租或者售卖自己的房产,用这笔钱来中国买房、租房,因为价格低于俄罗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边境城市基础设施好于俄罗斯,再加上治安稳定、免签政策,十分适合居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时,气候寒冷使老年人会患上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等等,因中医的针灸、理疗对治疗这些疾病有很大的帮助,使得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些老人移居到中国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瓦莲京娜和彼得都在75岁时来到中国黑河市居住了5年,通过迁居,一举脱贫。瓦莲京娜回忆道:</p><p class="ql-block"> “那时生活十分窘迫。我的退休金是6500卢布(当时约700元),老伴的是8000(当时约860元),但水电煤这些公共服务费就需要4000卢布(当时约430元),吃饭的钱所剩无几。”</p><p class="ql-block"> 看到朋友拿着同样的退休金来中国生活,衣食无忧、心满意足,于是,夫妻卖掉房子和汽车,在黑河买了一套两居室,和过去在俄罗斯的朋友做邻居。</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举动,吸引了更多的俄罗斯老人前来定居,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文背景音乐为俄罗斯歌曲《«Зелёное небо»(музыка и слова Леонид Сергее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节选自李小宁系列摄影散文集《域外众生相(6)俄罗斯、英国、爱尔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宁近三年创作的七卷系列摄影散文集(计1500幅摄影作品、50万字散文)</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1)朝鲜、越南、老挝》</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2)缅甸、泰国、柬埔寨》</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3)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4)以色列、土耳其》</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5)南非、摩洛哥、埃及》</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6)俄罗斯、英国、爱尔兰》</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7)匈、捷、奥、巴尔干四国》</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小宁,建筑专家、作家、摄影家、文艺评论家。设计建筑近百栋,计50余万平方米。已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图书31卷,全部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累计发表著述1000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