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行走在掌心里

杨学亮

<p>  端午,行走在悠悠诗情里。“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这首童谣唱的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场景。又逢端午,遥祭屈原,千百年来,在流淌的历史长河里,淡淡的草木香气,传递着世间最浓的浪漫情愫,承载着最古老的悠悠诗情,谱写着“香草美人”的千古词章。</p> <p>  端午,行走在历史的云烟里。品一口糯糯的粽香,饮一口柔柔的黄酒,闻一口淡淡的艾草……而,那个在汨罗江畔行吟的诗人,从漫漫烟尘中走来,却在汨罗江畔无奈地漂泊,孤独地行吟,华丽悲壮的诗句,书写出一个纯美的灵魂,留给我们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更多的是怀念与反思。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一尊伟岸独行者的身影,从遥远的千年渐行渐近,渐近渐远,一缕诗魂,一声哀怨,一种无奈,穿越时空幽幽而去。</p> <p>  端午,行走在爱国之心里。当历史的锋芒早已被拍岸的惊涛湮灭,多少喧嚣的人物陨落了声息。而他却成了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一生忧国为民,刚正不阿,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有国才有家,国将不国,何以为家,个人的生死轻如鸿毛。一场疫情,一场水患,一场争端,让这个端午更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国的强盛,才有家的平安。惟有怀一颗爱国之心,对自己国家爱的深沉,方可实现个人的远大前程,守望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幸福。</p> <p>  端午,行走在沉淀的故事里。将光阴折叠千年,汨罗江的波痕复平,再读屈原,再追随孤独彷徨的身影,人们的思绪或许早已飞升出了那片阴霾的历史,不再拘泥于对与错、是与非,而是透过历史的碎片,在沉淀的故事里,透过诗人飞扬的衣带,笃定而悲伤的目光,读出了更多的人生深味,人们赋予了端午更多的含义。</p> <p> 端午,行走在浓浓的亲情里。仰望无需载体,盛宴无须山珍,一声赞叹,一声悲叹,也许一枚粽子己经足够。那淡淡的粽香交织着浓浓的亲情,一直芬芳在我们与家的牵念里,拂之不去。是父母的爱,是家的味道,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情。门前艾蒲青翠,身上香包福佑,盘中粽叶香飘,玉臂彩线轻缠,杯中美酒互祝,屈子离骚千年,一生故事笑谈,祈福华夏皆安,愿君端午安康。</p> <p> 端午,行走在幸福的生活里。“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端午要在门上贴好纸剪的五毒图案,寓意“避毒”。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美食,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北方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口味偏甜,个头较大,南方粽子个头偏小,甜少咸多。饮食也讲究吃“五黄”“五红”,“五黄”有黄酒、黄鳝、黄鱼、咸鸭蛋、黄瓜。“五红”通常指,苋菜、茄子、红萝卜、西红柿和虾子。不管怎样流传,但端午的种种习俗,浓缩了人们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p> <p> 浩瀚的岁月,收藏不尽人间的心事;泛黄的记忆,诉不尽昨天的故事。过往的历史,更改不了岁月的伤痕。时光蹉跎,人生难言,世间过客,握不住瞬间,谁又能订制了永远。时隔千年,今夜,慢慢推开时间虚掩的门扉,我想,循着世人的脚步,去追寻端午的起源;我想,信步汩罗江,听《楚辞》《离骚》殷殷的哀伤;我想,用我虔诚的笔,为你遥寄一份祈愿与安康。</p><p> 端午,行走在掌心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 <p>  杨学亮, 山西芮城人,运城作协会员,运城摄协会员,《山西广电报运城周刊》芮城负责人,笔名一笑而过,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男子,业余时间写点心灵碎语,有数篇文章见地方报刊,杂志,平台。习惯用云淡风轻的笔尖来续写搁浅在流年里的慌乱……2020,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整理好心情,陪你一起与春天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