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印度

老叶

  印度,对于我们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像神秘的国度,毕竟去过那里的国人少之又少。2017年,我们一行25人到印度旅游,足迹遍及北部的新德里、克久拉霍、占西、瓦拉纳西、阿格拉、斋普尔、焦特布尔、乌代浦等9个城市。 拍摄了许多照片,其中一些我以专题的形式在《美篇》发表过,现将一部分没有发表过的有关这几个城市的市容市貌介绍给各位朋友。<div>  摄于新德里市中心。</div> 新德里市中心的中国酒家。 新德里机场,平心而论,机场环境还是不错的,但工作效率就真是不敢恭维了。等候入境的人流,虽然看上去不多,结果我们排了近2小时。 德里地铁 地铁出入口。摄于新德里国会大厦附近。 印度人很喜欢拍照,而且也比较友善,争着与中国人合影。摄于新德里甘地陵。 印度游客。摄于斋普尔城市宫殿。 人、畜混载的卡车。摄于新德里。 <p>我们在德里旅行乘坐的大巴,干净、整洁,注意我们上下车经过车头有一道门,把我们与司机及其助手隔开,2月份,车内已经要开空调,但司机与小弟却只能“汗流浃背”,难道司机小弟与游客都要分等级?</p> 我们住在靠近新德里市中心约20公里的旧市区,在酒店马路对面就是贫民区。 一间小学,摄于德里。 德里市容。 马路边待客的“嘟嘟车”。摄于德里。 <p>路边候车厅。摄于乌代浦。</p> 公路收费站。摄于阿格拉。 正在修建的地铁线,注意桥下河涌的垃圾和发黑的污水。摄于德里。 新德里机场的厕所,分别用俊男美女作为标记,就算不“急”,都想进去看看。 路边的“正规厕所”,注意是男士的“专利”,至于女士,还是忍忍吧。摄于新德里。 还算“正规”的,使用率高,不过还是没有女士的份。摄于德里。(这里要说明,为什么要标”新德里”或“德里”,因为虽然都是一个地方,但市容市貌天壤之别) 更多的尽在不言之中。摄于斋普尔。 “母亲河”(恒河)上洗床单。摄于“圣城”瓦拉纳西。 晚上10点到清晨,在河边的“升天”仪式。摄于瓦拉纳西。 每天举行的祭河仪式,吸引大批到“圣城”朝拜的印度国民和游客观赏。摄于瓦拉纳西。 市中心的十字路口,人流汹涌,各种交通工具互相涌在一起。注意红绿灯还有倒计时,根本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摄于瓦拉纳西。 印度长途旅行还是靠火车,一辆火车头,拉响汽笛,驱赶一头闯进铁路轨道的慢条斯理走路的“神牛”。摄于占西火车站。 一般印度人乘坐的火车内部。摄于占西火车站。 印度的长途汽车,一般不用关门,方便乘客上下。摄于新德里。 在马路边翻垃圾堆寻找食物的动物,这里好像没有环卫工人保洁。摄于德里。 瞧着猪一家子。摄于德里市区。 在池塘觅食的猪和鸟,怪不得印度人不吃猪肉。(这个环境养出来的猪肉,我也不敢吃)摄于乌代浦。 满街横冲直撞的印度“神牛”。摄于阿格拉。 在恒河沐浴的圣徒。摄于瓦拉纳西。 街头露宿者。摄于新德里。 印度人的婚礼,注意左边新郎披着用印度卢比连起来的”围裙”。摄于德里。 铁路边打粪饼。摄于阿格拉。 街头护卫(相当于保安)。摄于新德里。 匪夷所思的变压器接线。摄于克久拉霍。 机场拉行李的拖拉机。摄于克久拉霍机场。 印度的药店。摄于德里。 印度的ATM机。摄于德里。 印度餐,以咖喱调料为主。 真正的印度薄饼。 路边售卖饼干之类食品的摊贩,色彩缤纷,但我们都不敢尝试。摄于阿格拉。 理发店,里边的理发椅子在中国就是古董。摄于德里。 火车站工人(注意手上提着的信号灯,是否像我们在文革某出样板戏中见过的道具 )。摄于占西火车站。 街头卖艺者。摄于焦特布尔。 在寺庙里分发食物给流浪汉。摄于乌代浦。 苦行僧,当时我是偷拍,结果被发现追着要钱,后来导游帮我给了100卢比才不再纠缠。摄于奥恰古堡。   让人拍照以收取一点小费的妇女儿童。摄于斋普尔琥珀宫。 街头流浪汉。摄于斋普尔。 一家子流浪。摄于乌代浦。 流浪儿童。摄于乌代浦。   其实,我们在印度街头看到那些贫困的孩子,还是于心不忍,团友纷纷把自己的一些小零食分给他们,但是印度导游告诉我们最好不要给钱,不然就会一窝蜂涌上来不得脱身。<div>  </div>   到过印度,我们都感觉印度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比我们落后了一大截。最近,印度又在我国边境骚扰滋事,我真的想问一句“印度,你凭什么向中国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