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邑茶马古道 金刚城苍山遗址

徐惠仙

<p>大理太和街区的凤阳邑茶马古道,是下关地区唯一存留的一段古代闻名海内外的茶马古道遗迹。</p> <p>茶马古道上的晒经石碑,传说唐僧西天取经返回中土时在此凉晒受潮的经书。</p> <p>晒经石传说简介碑</p> <p>现在茶马古道上经常有骑马遊览的旅客,有导遊保护遊客的安全。</p> <p>1961年国务院将太和城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为文保碑。</p> <p>大理市在此筹建太和城遗址公园</p> <p>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王皮罗阁率众离开蒙舍诏(现巍山)定都太和城。唐天宝六年十月(公元747年)南诏王阁罗凤又在太和城西的核桃山顶增筑内城," 因唐赐金刚经至,故名金刚城"。</p> <p>前往金刚城道路旁的标志石</p> <p>登上金刚城遗址的数百级石阶</p> <p>金刚城城墙遗址</p> <p>北城墙遗址</p> <p>北城墙旁的神虎殿</p> <p>瓮城门外己经倒朽的古树</p> <p>金刚城内的瓮城门遗址</p> <p>金刚城北面的白王庙,南诏王阁罗凤在此建避暑宫,在苍山佛顶峰,其地中高,四下形若鼎峙,后改为鹤顶寺。</p> <p>庙前水池,大理三公之一的杨士云遊鹤顶寺诗云 : " 得道仙踪石上留,古痕谁复记春秋。百年身世三生梦,千古溪山一度遊。碧海抱门天宇净,苍松夾路午阴稠。我来策马从巅下,俠气峥嵘隘九州 "。</p> <p>白王殿内神像</p> <p>白王殿南厢房</p> <p>白王殿北厢房</p> <p>白王庙大殿,古人张愈恭遊鹤顶寺诗 : " 琳宫谁构白云隈,戴路登临亦壮哉。路转螺梯飞鸟并,风号虬木老龙哀。经霜枫叶飘还集,沃雨寒花落尚开。兜率天宫如是在,好将真谛问如来 "。</p> <p>庙前墻上的本主文化概论</p> <p>墻上书写的大理国世系表</p> <p>金刚城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太和城的内城,年代久远,历史沧桑,所有建筑现已荡然无存,仅存遗址。但自下望之山上古城痕迹,极为分明。城内曾出土南诏橙黄色砂陶及屋瓦残片,可以确认金刚城为南诏所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