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4]李树欣教学《拇指》(五下)

严仍江

<p><span style="color: rgb(226, 130, 242);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44, 114, 11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名师长成和坚守的地方。六安市严仍江小语名师工作室引导成员立足课堂,用好新教材,上好语文课,近期开展优质课交流、评比和展示活动。现将这些课推出与大家分享。</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手 指</span></p><p>(统编教材五下第22课 第1课时)</p><p>(霍邱县城关镇逸夫小学 &nbsp;李树欣)</p><p><br></p><p>教师简介:</p><p>李树欣,霍邱县城关镇逸夫小学教师,男,中师毕业,本科学历,高级教师。1994年参加工作,2005年被评为县小学英语教坛新星,曾先后被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授予“师德标兵”称号,有多篇教学论文、随笔发表。</p><p>&nbsp;</p><p>一、课时目标</p><p>1.认识生字“拇、弦、揿、搔、窈、窕、秽、轧、拧、纽、仓、薄、庸、憎”;会写生字“拇、搔、痒、秽、轧、拧、螺、扣、貌、仓、渺、享、庸、憎”。</p><p>2.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知道本篇文章的“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p><p>3.理解文中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由大拇指的性格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潜移默化中树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事尽心尽力”的做人观念。</p><p>二、教学重点</p><p>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p><p>三、教学难点</p><p>体会拇指的性格,并能够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学习第2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效果。</p><p>四、教学准备:课件</p><p>五、教学过程</p><p>&nbsp;</p><p>(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p><p>1.谜语导入,引出手指的相关话题。</p><p>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大家注意听:</p><p>五个兄弟,高矮不一,骨肉相连,永不分离。</p><p>对了,是手指。我们平时对手指做过细致的思考吗?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散文《手指》。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p><p>板书课题:手指</p><p>(设计意图: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之中。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引导的过程是为新内容的呈现搭桥、铺路的过程,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过程。导入时,由“我们平时是否对手指做过细致的思考”入手,再引导学生作者却做过观察思考的。让学生的认知与作者认知之间形成“差异”,诱发学生寻找这个“差异”的愿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寻找答案的阅读期待。)</p><p>&nbsp;</p><p>(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p><p>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p><p>2.出示本课词语:大拇指 &nbsp;按弦 &nbsp;揿电铃 &nbsp;搔痒 &nbsp;窈窕 &nbsp;秽物 接触 轧伤 拧螺丝 解纽扣 &nbsp;相貌堂皇 &nbsp;周仓 曲线优美 养尊处优 略为 &nbsp;扶衬 薄弱 &nbsp;研脂粉 蘸药末 戴戒指 抹鼻涕 &nbsp;享乐 &nbsp;附庸 &nbsp;&nbsp;爱憎 </p><p>窈窕:文静而美好的</p><p>秽物:肮脏的东西。</p><p>相貌堂皇: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p><p>养尊处优: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p><p>3.多音字:薄</p><p>4.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p><p>师生交流概括。</p><p>5.你能找出本文的关键句吗?</p><p>学生汇报交流(提醒找关键句,并简要提示围绕这句关键句,下文分别从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展开叙述)</p><p>6.引导学生交流: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找找哪句话比较关键。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p><p>(设计意图: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组织本环节教学时,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包括文章的结构、关键句和篇末点题,努力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本课的结构方式和内容概要,通过师生交流补充,互动理解,从整体结构到内容分述,与导入环节学生对自己手指的平时认识相结合,初步解决了学生与作者对手指认识上的“差异”,实现了认知的重构。)</p><p>&nbsp;(三)掌握大拇指特点,体会表达方法</p><p>1.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拇指姿态和作用的句子。写姿态的用“——”线,写作用的用“~~~”线。</p><p>2.从你画的线中,你发现了什么?【自然地分为两层,分别是(姿态)特点和作用(性格)】</p><p>3.读读描写姿态的句子,大拇指给你怎样的印象?(板书:算不上美)</p><p>4.&nbsp;读读描写作用(性格)的句子。你与作者感受相同吗?(板书:最肯吃苦)</p><p>5.作者描写出自己对大拇指的观点,我们在阅读这段文字时,也不自觉地赞同作者的观点。作者为什么会达到这种效果呢?(这与作用使用的表达方法有关。先看看作者如何写大拇指的姿态的。)</p><p>(1)体会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直接描写,突出拇指姿态不美——先抑。</p><p>(2)体会作用“最肯吃苦”。先概括,后举例,使用排比句、动词串,让大家感觉到大拇指“确实辛苦”——后扬</p><p>(概括大拇指的性格特点)</p><p>6.大拇指的特点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p><p>7.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找到了大拇指的特点和作用,明白了作者的观点。还知道了作者通过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的。同时,学到了作者的一个技巧,就是先抑后扬,使用排比增强表达观点的气势。</p><p>(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由大拇指的性格你想到了哪些类似的人”在把教学内容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接受大拇指“不美”但“最肯吃苦”是至关重要,也是属于正常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理解了大拇指的性格特点后,联想到生活中的一类人,属于正常的能力迁移,虽然有难度,还是可以实现的。)</p><p>&nbsp;</p><p>(四)理清字形,美观写字</p><p>1.观察字形,提醒、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p><p>2.范写:搔、貌、痒</p><p>3.提出姿势要求:“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提出质量要求: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p><p>4.描红。每个字描一遍写一遍。</p><p>5.写字评价。</p><p>(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既是培养学生认清学形、读准字音意识,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行测试和考核。对学生写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也是强化学生的写字意识。)</p><p>&nbsp;</p><p>(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p><p>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家丰子恺采用拟人的手法给我们介绍了五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还知道了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懂得做人还是要做像大拇指那样的人。作者还把其他手指的特点和性格描述得非常有趣,大家可以利用学习大拇指的方法进行学习,但在语言表达上作者更加用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家的幽默和风趣。这个下节课我们再学习体会。</p><p>(设计意图:巩固本课内容,为下节内容学习做铺垫,保留好学习兴趣。)</p><p><br></p><p>&nbsp;六、板书设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手 指</p><p> 姿态:算不上美(直接描写)</p><p>大拇指</p><p> 性格:最肯吃苦(概括 举例 排比)</p><p><br></p><p>七、教学反思</p><p>在本课教学中,本人通过本谜语导入,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利用了学生对手指的生活认知与作者的“差异”,将学生带入到文本阅读之中。通过对文内容的概括,学生很快知道了文章结构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在重点学习大拇指的特点和作用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大拇指性格特点的影响,自觉修正了自己的人生观。</p><p>不足之处在于,在分析大拇指的特点性格时,由于把握不准,速度过快,学生对作者写作方法体会和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不够,对理解作者表达观点有一定的影响。</p>

大拇指

学生

教学

作者

学习

手指

姿态

性格

性格特点

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