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生,木槿荣。

美美🍃

<p><br></p><p>院子里的木槿花又开了,夏已深。</p><p><br></p><p>如果不是闰四月,恐怕早已过了端午节了。往年端午节的时候院子里的木槿不会开的这么热烈的。</p><p><br></p><p>昨天,老杨买回五把艾草,慢慢地摘除上面老去的黄叶,仔细地将它插于门上,屋子里飘起了淡淡的艾草香气,端午便味儿浓起来。</p><p><br></p><p>有人说:端午,是夏天的仪式感。</p><p><br></p><p>我很喜欢这样的说法,中国人一直是一个避凶趋吉的民族,千百年来居安思危的中国人避疫、防疫意识都会巧妙地融入到一年四季的节庆之中,渐渐将其上升为一种仪式化的民众意识和审美心理。</p><p><br></p><p>端午,无论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插艾草仿佛都会有,这是一种迎接夏天的仪式。《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端午,蚊虫与五毒开始躁动,于是,艾草驱虫的功效便以各式各样的面目出现了,插艾草,是最为方便和直接的。</p><p><br></p> <p><br></p><p>每年的端午,总是会想起至今还放在母亲冰箱里的粽子。</p><p><br></p><p>年年的端午,包粽子是母亲对于的迎接节日的敬畏和仪式。虽然,粽子不再是端午才可以吃的食物,超市里每个季节都会有各式粽子出售,但在端午的时候,自己包上一锅粽子,才是对于节日的真正纪念。</p><p><br></p><p>总是觉得现代人血液里愈来俞少了对传统的敬畏感。端午,我们已经很少自己包粽子,我们不会缝上漂亮的香囊佩戴,我们不会自己虔诚地腌制咸鸭蛋,一切都在匆匆的忙碌与懈怠中,遗忘了那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p><p><br></p><p>母亲包粽子,很大的程度已经不是为了吃这么简单了,那是根植于她血液里的仪式感。这种对于传统文化记忆的敬畏,远远深于天天沉迷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却念念叨叨生活要有仪式感的人。</p><p><br></p><p>端午,不仅是夏天的仪式,也是传统文化记忆的仪式。</p><p><br></p> <p><br></p><p>儿时的端午,比现在要讲究的多。</p><p><br></p><p>那时,生活不富足,人们要提前很久为将要到来的端午做准备。母亲会很早就自己腌制鸭蛋,用很讲究的青灰腌制,端午的一早,便在闷了一夜的粽子锅里煮上咸鸭蛋和鸡蛋,有运气的话还可以吃上大大的鹅蛋。粽子大部分是纯粹的白糯米,剥开放在碗里,撒上绵白糖,用筷子夹着慢慢吃。虽然,食材比不了现在的繁杂和考究,但,吃起来的讲究心境却是现在再也无法寻觅的。</p><p><br></p><p>母亲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包上细长细长的很小的粽子,粽子的线不剪断,一窜一窜的,煞是好看,我会拎着一窜和小伙伴们谝一谝,很长时间不舍得吃。</p><p><br></p><p>现在的粽子馅料五花八门,吃起来也是很快餐的方式,没有了小时候就着小碗慢慢品的味道和仪式,总觉得缺少了什么。</p><p><br></p><p>或许,粽子在成为了快餐食品的同时,就注定再也不能用时间来酝酿它的醇厚味道了,尽管它现在的用料科学又与时俱进,但包裹在糯米深处的那份文化记忆已然荡然无存了。</p><p><br></p> <p><br></p><p>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藏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中国传统节日就是有这样的特点。</p><p><br></p><p>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p><p><br></p><p>小时生活在江南,关于龙舟赛,那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取缔了很久,直到我离开青弋江的那年,才有幸看到恢复民俗的龙舟赛。记得当时我站在青弋江的大桥上,龙舟穿过大桥的时候,我看到的情景就是现在的航拍景象,所有的划桨手中的桨整齐划一的如同爬行的蜈蚣,我当时就震撼的不行了!其实,至今为止,现场我只看过这一次龙舟赛,就此一次,我就觉得此生足矣!</p><p><br></p><p>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借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期望阻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而演绎出的龙舟赛,是端午最重要最热情的民俗活动之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br></p><p>如果屈原江下有知,亦已足矣!</p><p><br></p> <p><br></p><p>今天忽而想起香囊,好几年没有买过香囊了。</p><p><br></p><p>每年端午节给儿子买上两个香囊,也不知是什么时间开始的,记忆里最早开始是父亲给儿子买的节日礼物,后来离开父母定居在我现在的城,每年的端午总是忘不了香囊辟邪的说辞,总是四处寻觅,买上几个自己满意的香囊送与儿子。每年的香囊总是留下来,不舍得扔掉,十几年过去,家里的香囊攒了一大堆,每年的香囊总是有不同的寓意,上面绣上的图案和字义也有不同,像个小型的香囊商店。</p><p><br></p><p>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其实,我是不相信香囊可以祛病强身之说的。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生病时要去医院的。爱买香囊送与儿子,全是我唯心的理论,相信端午节送了香囊是可以辟邪的。</p><p><br></p><p>送儿子香囊,是期望儿子一生平安健康,这是每个母亲的愿望。</p><p><br></p> <p><br></p><p>仲夏已至,又是一年艾草香。过了端午,炎热的夏天就真正开始了。</p><p><br></p><p>春夏秋冬,每个时节都有其规律和美妙之处,万千平淡的日子,都值得敬畏。</p><p><br></p><p>而今年夏至就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如果说夏至遇上父亲节是预料之中,而夏至邂逅日环食,况且是这么盛大的日环食,却是仲夏送达人间的惊喜!下次达到这么大的日环食,便要等到2032年的5月了。</p><p><br></p><p>今年院子里的木槿花开得格外繁盛,夏深时总是期待与木槿相遇,爱它虽朝开暮落花,但花期却持久不衰,此落彼开。低调又饱含深意是它的品性,这秉性像极了我亲爱的母亲。</p><p><br></p><p>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p><p><br></p><p>有人说:最热烈的仲夏已经来临。节气的馈赠总是不经意间提醒着岁月匆匆,才觉得夏天刚到,夏天已经快迈入高潮。也像我的人生吧,未来得及回味已到半生。但夏至是好的,给人热烈、放肆、说不出的异想天开。</p><p><br></p><p>这个夏天,让我们活得肆意热烈,对所有平淡的日子,都抱着敬畏之心。</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