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p><p>目标:1.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p><p>2.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p><p><br></p><p><br></p> <p>首先通过挂香包活动,让幼儿在参与其中,更好的了解端午的习俗。同时通过挂香包,驱邪恶,保平安。</p> <p>通过幼儿赛龙舟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活动,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让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幼儿爱国的情怀。</p> <p>通过运粽子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习俗,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p><p>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p> <p>我园教师为孩子亲手编制五彩绳,并亲自佩戴。让幼儿了解,为孩子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p><p>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给孩子带来一年的好运。</p><p> </p> <p>最后,预祝孩子们端午节平安快乐,享受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