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风铃,原创:张彩华

心作文

<p><br></p><p> 离端午节还十来天,群里有人喊卖粽子。“两元五一个,不送货,自取。”买粽子过端午,早成惯例。端午,餐桌上摆上粽子、鸡蛋,看看电视里赛龙舟,这节就过了。</p><p> 年年如是。</p><p> 春水无茶,秋花无酒。山中日月不知不觉。少时不知端午节这名号从何承袭,当年小学课文没有《端午粽》,村人认为最渊博的王老师也没讲过端午的来历。村人不说端午节,说五月节,可我分明听王老师说的是端阳节。村人过节,薅艾蒿拴彩线吃粽子分鸡蛋,一大堆事儿,热闹纯粹,全然不知屈原和汨罗江。上学路上,比比谁的丝线好,谁的鸡蛋多,谁家挂的葫芦大。</p><p> 年年过,年年比,比着比着我们就长高了。</p><p> 园子里的杏儿小指肚大,母亲开始张罗攒鸡蛋,采马莲、苇叶,念叨包粽子。一个多月以后,起黄的杏儿还没褪净酸涩,五月节来了。母亲起大早叫醒我们,挨个给我们手腕绑上五色绳,特地给我俩手腕各系一个。然后站在泡好黄米的大盆边包粽子。湿淋的两个苇叶错开平铺在饭桌上,母亲抄起来,从苇叶根处双手一卷,成了倒锥,轻拢左手心里,右手捞出一只泡好的大枣丢进去,捞米,一下一下摁锥筒里,水从指缝儿渗出,又流回到盆里,米山高了,再淋点儿水,拍平。余出来的苇叶折回,三下两下,折成四角三棱,拽两根儿马莲,绕上三两圈,打个活结。我也包,不是捏扁装不成米,就是苇叶滑落地上。不耐烦了,走出去采艾蒿了。“你慢慢儿走。”母亲奓着两手站门口喊。</p><p> 东边的山豁口白蓝着,老阳儿还懒在被窝儿里的时候,三哥他们早跑没影儿了。我随三三两两的人,向南山走。还没走到山脚,遇见了抱着艾蒿回来的常香。她比我大两岁,跑的比狍子还快,爬山比山羊还灵巧。她送我一把艾蒿,拉着我打道回府。抹回头,便见村子罩着袅袅炊烟,大山默默地杵在村后。</p><p> </p> <p>  粽香钻进了我邀功高举的艾蒿里,母亲接过去,边问我腿疼没疼,边顺手插门框上两棵,又摘下一小把嫩叶,扔进脸盆,热水泡一会儿,唤我端去洗脸。“艾蒿嫩青,洗洗蒸蒸,蚊虫不叮,百病不生”,母亲说。我年年洗,蚊子照样喜欢我。大年三十笼火盆,非要我转着全身烤——母亲想着法儿不让我生病。童年的我,夏天腿疼冬天咳嗽,齁喽气喘,硬是把十来岁活成了八十岁的样子。我“觉悟"得早,发现年年这样做,依然是个病秧子,心里早不信这一套。不过,还是顺着母亲的意。洗过脸,母亲已经把一只金灿灿的粽子剥好。棱角尖尖,上面撒了散散的白糖的粽子,放在碗里等我吃。咬一口粘粘的不紧不松,嚼两下,米香味儿出来,舌尖搅一下,咕噜,咽了下去,连忙又狠狠地咬一口。“慢慢吃,有的是”,母亲忙叮嘱。</p><p> </p><p> </p> <p>  体格孱弱,又是小女儿,母亲那些诸如捋莱馇食喂猪的杂事,自然不让我做,可是,连绣花下酱包粽子这样的细活儿,也不让我学。不适合剧烈运动的我,整天静静地待着,偶尔玩玩抓子儿、欻嘎啦哈之类的游戏,实在玩腻了,翻书乱读打发着时光。当然沒闲书,只读哥哥姐姐的课本,最爱读三哥的语文书。三哥比我高一个年级。偏偏三哥洁净的要命,他的物件绝不许别人动,放学回家总把书包板正地挂在门后,跑出去玩之前,还不忘斜楞我一眼。这时我才不看他,只看墙上的报纸。他一推门,我就趴窗台上,见他飞出大门口,再过一会儿,我猫儿一样轻手轻脚下地,摘下他的书包,一本一本,找到语文书,再向窗外瞅瞅,院里只有母亲在剁猪菜。抽着语文书,还要记住挨着什么书放的,才上炕去读。我也不贪多,一天读一课。待三哥疯到天黑从外面回家,我早正大光明地读二哥的课本了。关于端午的来历,正是从三哥课本的一个注释里得知,并暗忖出吃粽子的理由:我家门前的河水下雨才有,平时满是石头,粽子没处可丢,只好吃进肚里,可那样人不就是鱼了吗?人遇到屈原也会吃他吗?母亲自然不知道答案,问王老师他摇头不语,问三哥他不理我。这个问题陪了我好多年。</p><p> 也许是偷读的关系,我学习还算好,长大竟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儿。大学在长春,学校的餐厅像馆子,我吃的脸都圆了,身体也壮起来,很少犯老毛病了,于是开始有闲心挑挑拣拣。学校餐厅卖的江米粽子,又小又硬,吃着象啃饼子,沒一点儿米香。不由就想起母亲包的又香又软的粘粽,暗暗藐视餐厅的小粽子,又为吃不到母亲包的粽子而难过。暑假七月中旬才放,离五月节已是两月有余,没冰箱冰柜,想那粽子也留不住了。</p><p>暑假回家,下了长途客车,远远见到绿树中的黄土墙。母亲倚在木条穿的大门外,正手搭凉棚张望。看见我,欢天喜地迎上来。半年不见,母亲更瘦更黑了。心酸酸地进了屋,闻到一股儿粽香。“粽子味儿?”我站在冒热气儿的锅边,掀开锅盖。三只棱角分明的粽子,正顶着水珠卧在蒸屉上。</p><p> “五月节的粽子,妈给你留的。”</p><p> “过节多包几个,尝尝吧老丫头……”母亲突然害羞起来。</p><p> 照例是母亲剥好,金灿灿的,撒上白糖,与炖豆角拌黄瓜一起摆上饭桌。吃了满口香甜的我,才想起问:这粽子也没跑味儿,咋留的呀?“想留,就有法子……"母亲说。</p> <p>  吃完粽子,心满意足的我,满院子看我的家,哪里都亲切:鸡鸭狗猪,羊圈牛圈,夕阳下一切安静美好。我转向西厢房和正屋间的胡同,去看小时候二哥三哥挖的战备洞。转过房角,一抬头,赫然见两串粽子静静地悬在屋檐下,走过去细瞧,细麻绳穿着粽子,每个半拃远,下面还打了结。正房西侧通风少阳,粽子又互相隔开,自然阴干。风干的苇叶水分早让时间抽空,虚白里洇着一层儿铁青。母亲可真是聪明。我伸手摩挲了一会儿,走开几步,回过头,见悬在那儿的粽子宛如两串风铃。我恍若听到铃声清脆着从远处迎面撞过来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