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师表离石文庙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初识离石文庙,缘于1985年6月,被分配到吕梁行署贺昌中学教书。在贺中教书三年里,我几乎每天上课时都要从文庙前走过,但说句实在话,我对文庙却知之甚少,也许是兴趣所致,也许是忙于教学,亦或因其满目疮痍、空洞无物之缘故吧!离开贺中35年里,我再也没有走近文庙,每每想起这件事,心存些许遗憾,也深感内疚。欣闻郭秉政同志主政贺中期间,致力振兴文教,筹资修缮文庙,会其精气、通其元气,感其真气、传其神气,使之焕然一新,我甚是欣喜,也深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  据《离石县志》载:文庙坐落在离石旧城南(今贺中院内),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万历、清同治年间屡经修缮。殿宇有木棂星门、大成殿、泮池、享殿、东庑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等。东西有神厨、名宦祠、兴贤门、乡贤祠、神库等建筑,与文昌祠的隔射圃相望,是完整的一套孔子殿堂。抗战时期,日军拆毁崇圣祠、尊经阁。1961年,明伦堂失火被焚。1985年,贺昌中学新建校舍,拆掉享殿。文庙现存大成殿、东庑、西庑、文昌祠。2004年6月10日,离石文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庚子之年,初夏时节。我专程走进贺中,走近文庙。此行,通过贺中高小龙老师引介,我电联文庙管理员杨老师,方得开门走进文庙,观赏品读,可谓不虚此行,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离石文庙,居石州古城东西之中轴,处吕梁新市南北之要冲,有龙虎凤三山环抱入怀,赖东北南三川浸润其性,神明护矣,灵气生焉。乡民皆视为文化之渊薮,学子咸尊为文明之圣地,文脉续千年,薪火传万代。</p><p class="ql-block"> 走进贺中操场中心,远远地望见修缮一新的文庙,红墙绿瓦,碧光灿烂,庙宇巍峨,豪气一派。穿过铁栅小门,我便与文庙在此美丽邂逅。</p> <p class="ql-block">  访古探幽,细观品读。这座文庙属一进院落布局,坐北向南,南北长45米,东西宽43米,占地面积约1935平方米。从中轴线上看,自北而南,现仅存大成殿,东西两侧均有配殿,均为明代建筑遗构,距今已有660余年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位于砖砌台基高1.9米之上,面宽三间,进深十椽,十一檩前后双步廊梁架,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屋面、吻兽脊饰均为黄色琉璃。四周围廊施斗拱十三攒,每边有柱头科八攒,平身科五攒,均为五踩双下昂,耍头蚂蚱形。殿外四周有6米高24根木柱做支撑,正脊上竖有铁花,造型精巧,独具匠心。脊兽、垂首均为绿色琉璃制品,碧光灿烂,宏丽巍峨。前檐门窗已改,覆盆柱础。另存石碣1方。令人注目的是殿前一副楹联颇耐人寻味:“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此联,盛赞孔子为开天辟地第一人。正如《重修文庙碑记》所言:大矣孔夫子,伟哉文宣公,战国即有圣人之誉,汉朝继有素王之称,唐宋尊呼文宣先师,明清敬谥大成至圣。故文庙遍华夏,供寰宇炎黄共祭祀;圣像垂千古,使天子庶民同仰止。大成殿不惟集古今之大成而庙宇轩昂,亦因系中西之合璧而文风鼎盛。</p><p class="ql-block"> 缓缓地推开殿门,轻轻地跨过门槛,我便走进大成殿内。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孔子塑像。上悬“万世师表”流金匾额。孔子端坐正中,身着蓝色的衣服,头顶上纯蓝色头巾抱着一束头发,留有长长的黑胡子,两手作揖,彬彬有礼。双眼炯炯有神,紧合着嘴巴,严肃地注视着前方,好像观察着每位造访者的言行。在其身后是一块红色幕墙,用纂书简介其生平。塑像左右两侧置有“编钟”和“编磬”。殿内四周墙体悬挂一幅“孔子简介”和30余幅“孔子故事”图文,细品慢读中,瞬间将我带进孔子内心世界,触摸着圣人的脉搏,感悟着哲人的灵魂,穿越时空隧道,我与孔圣人在此邂逅,千百次的崇拜,在此心灵对白。在四周的窗台上,特意存放一些文庙建筑碎片,譬如“筒瓦”“戗脊”“勾头”“正脊”等,可帮助我们了解古建筑之原材,感悟古代建筑之文化。</p> <p class="ql-block">  走近大成殿,久久注目孔子塑像,慢慢阅读孔子故事,细心观赏古建文物,回望文庙悠久历史,我心豁然开朗,缘何修建“文庙”之深意,由此有了更多更新的了解与认知。</p><p class="ql-block"> 文庙,又称孔庙、孔子庙,这是专门为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可以说,传统的中国城市中都有文庙,历代王朝更迭中,文庙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其以“文庙”冠名更为普遍。譬如,南京的夫子庙、曲阜的孔庙、北京的孔庙和吉林的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还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其中,中国就有1600多座,且保存较好的有300余座,但列入国保单位的仅21座。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维护文化的重要作用,孔庙便被古代帝王十分器重。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在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汇编为《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据有关史料记载,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世人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统治者尊奉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在全世界,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孔子影响力之扩大,“祭孔大典”一度成为与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孔子死后翌年,哀公于孔子旧宅立庙守茔,是为孔子立庙之始,也是今日山东曲阜阙里孔庙之由来。《礼记》说:“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唐以前,所谓先圣,或指周公或指孔子;唐以后,则专指孔子,所以孔庙又有“先圣庙”之称。汉平帝时,追谥孔子为宣尼公,所以孔庙又称为“宣尼庙”,南梁以后,又有“宣圣庙”之称。唐玄宗时,追谥为文宣王,又称为“文宣王庙”。至明永乐后,又称之为“文庙”。民国三年,改称为“孔子庙”。</p><p class="ql-block"> 从文化意义上讲,唐太宗对孔子庙制颇有建树:一是确立孔子为先圣的地位;二是建立从祀制。宋至明清,从祀制定为配位、哲位、先贤、先儒。从祀的标准,依清代规定是:“阐明圣学,传授道统。”这是传统中国文化很重要的特质。从宗教意义上讲,唐代以后,除曲阜孔庙以外,孔庙不但成为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学校的中心地;释奠之礼是国家大典,属于中祀;教师的地位,透过孔子庙制而神圣化;教育理想也透过孔子庙制而具体化。因此,孔庙存在的教育意义重于政治或宗教意义。贺昌中学的文庙建筑属宫殿式,庙宇朝南,基本仿自曲阜之孔庙。孔庙可分南北两类:南方式建筑,以木材为主,装饰复杂,屋脊两端翘起;而北方式建筑较为朴素,水平式屋脊,枓栱变化少。一般来说,孔庙主建包括大成殿、崇圣祠、东西庑、明伦堂、棂星门、泮池等。从结构礼制上讲,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各地的孔庙又分为礼制性和非礼制性庙宇,大凡列入国家祭典的孔庙为礼制庙宇,而孔子后代的家庙、孔子活动过的地方所建的纪念性庙宇以及书院内的祭祀庙宇等均为非礼制庙宇。在孔庙大系中,太学国庙和曲阜祖庙为最高等级,而府之庙学又高于县之庙学,但同为孔庙,无论级别高低,其精神如一,在建筑构成和祭祀活动上,大体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原则。从建筑学上讲,绝大多数孔庙都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尊经阁、明伦堂、敬一亭、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其建筑布局大多是中轴分明,左右对称。从教育意义或祭祀角度说,孔庙主祭孔子外,又有四配、十二哲以及历代先贤先儒以及各地的乡贤名宦等。孔庙祭祀仪式虽因时代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唐宋后逐渐形成了一套专用于孔庙的祭礼“释奠礼”,一般在每季度的仲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上丁日举行,届时供奉的历代圣贤大儒都会与孔子一起受到祭祀。据说,在孔庙里你可以找到心中所景仰的人,大成殿两侧东西庑中受奉祀者,贯穿了2500多年,他们都用生命演绎着“仁”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在参观完大成殿之后,我又分别走进东、西配殿参观,西配殿为“贺昌纪念馆”,东配殿为“校史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贺昌纪念馆分“少年壮志、贺名播三晋”“四方求索、寸心报家邦”“血洒南江、精神昭日月”三部分组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贺昌一生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 贺昌(1906-1835)原名贺颖,又名贺其颖,字伯聪。1906年月9日生于柳林县羊道口村。1920年春考入太原山西省立一中。1921年与高君宇等共同创建了山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随后任青年团太原地执委书记。1922年冬由团转党。之后先后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当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1929年夏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30年春任中共顺直省委书记。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34年任中央苏区中央分局委员,不久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中区分会委员、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10日,贺昌在江西会昌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现了他“寸心久欲报家邦”的崇高誓言。</p> <p class="ql-block">  校史纪念馆以图文并茂的老照片和精美文字解说,集中展示了建校历史、发展历程、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 历史,定格在风雨如晦的旧岁月。1945年,晋绥政府和仁人志士们,怀着建设新中的美好愿景,在石州古城创办了“晋绥建新中学”;1946年为纪念贺昌烈士,建校仅一年的“晋绥建新中学”更名为“贺昌中学”。从此,山乡教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批批园丁穷知致理,把青春和才生洒向了这片热土;一届学友弦歌不辍,用知识和激情书写着人生华章。1981年,贺昌中学被确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91年确定为全省高中“两改”试点校;1992年确定为吕梁地区“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学校”;2000年7月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 2004年,在吕梁市委、市政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规模发展"精神指导下,贺昌中学与原“离石区高级中学”合并,改名为贺昌中学。学校现为18轨制,分为东西两个校区:高三年级在东校区,高一、高二年级在西校区。西校区为贺昌中学的主校区,东校区前生为离石区高级中学,主要以高考冲刺为主。2007年,贺昌中学被评定为“省级示范高中”,2008年,被认定“省新课改基地学校”,由此,贺昌中学走向了新的辉煌。这里播撒着文明的火种,收获了满园的春光。一堂堂讲座,体现着“文化引领、开放办学”的理念;一次次荣誉,印证着”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的总纲。学校以”团结、朴实、严谨、勤奋“为校风,以”刻苦勤奋、生动活泼、勇于进取”为学风,以“严谨治学、勤教善导、勇于创新”为教风,在革命烈士贺昌精神的鼓舞下,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秀的历史传统,贺昌中学人才辈出,并先后走上报效家乡之路。</p> <p class="ql-block">  作为庙宇,文庙看似一种束缚、一种框架,亦或是一种象征,其实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宣告,它所昭示的也只是一种特有的儒家文化,准确说,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儒教文化。综观孔子教育成就,从教育对象上看为“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从教育目标上看,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从教学方法上看,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从教学内容上看,孔子晚年编撰的《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六经》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万世师表”,是因为他是最负盛名伟大的教育家。其实,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譬如,日本是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国家。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在韩国,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以此来纪念孔子诞辰。韩国的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80%的人信儒或受过儒教熏陶,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越南的儒、佛、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色彩比中国还浓厚,越南人称为“三教同源”。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p><p class="ql-block"> 文庙,也如人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心之所至,就是人生的方向。人生,看透不如看淡,要在平淡生活中坚持梦想,追寻人生的诗和远方。人生,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因得到而忘乎所以,因失去而痛心疾首,因升迁而欢呼雀跃,因贬谪而灰心丧气。因为贪婪,有的人不择手段;因为欲望,有的人迷失方向。在这个轻柔而细腻的文庙里,观赏大成殿,祭祀孔子,我乐在其中,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啥也不去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原来,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缘生缘灭,缘聚缘散,本自平常,何须挂念?“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也许,我们有太多的欲望,才使得压力缠身,难以解脱;也许,我们有太多的惰性,才使得人生计划与目标一拖再拖,难以实现。若能远离懈怠,知足常乐,则幸福与快乐常伴身边。在这简单而空灵的文庙里,让我放下身上的担子,拥抱幸福的影子。原来,幸福由心不由境,只要你觉得幸福,那就是幸福,又岂能让别人去评判你是否幸福不幸福呢?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文参阅资料】《离石县志》《永宁州志》《吕梁市乡镇志》(离石卷)、《吕梁地区志》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文庙的一些图文资料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3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