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无极

<p>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是楚国最后十九年的都城,也是西汉淮南国的王城,楚风汉韵,民风淳朴。迎来了五月五门插艾、赛龙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p><p>从汉水到江淮屈原这个名字被广为传颂,连同他的诗歌2300多年来,影响着中国歌赋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文人的道德楷模,思想之源,清名如汉水不绝、淮水奔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留下的精神,也是数千来中华民族不畏艰辛,探索民族发展与自强的不竭动力的写实。</p><p>端午节是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古代百越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古代百越地区在端午日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p><p>民俗学家考证的结果:端午节与人物无关。巧合的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据传是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的,从此端午节被赋予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不断前行的砥砺奋进精神。</p> <p>战国后期的楚国地处淮河、秦岭以南,巴蜀以东,也就是中国每到分裂时期时南北分治时,南方的国土,辽阔广大。是三家分晋后,唯一可以与秦抗衡的强国。不是楚吃了秦,就是秦吃了楚,完成六国一统。</p><p>当时楚国政治混乱,秦国君臣一心。屈原的理想是去改革楚国的现实政治,实行“美政”,希望自己能成为像皋陶、伊尹那样的贤臣,通过整个楚国上下的努力,实现楚国的伟大复兴。这是屈原的政治理想,又是他的人生理想。</p><p>他心中的“美政”有三个内容,一是“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既要“道之以德”,又要修明法度;二是“举贤授能”,使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能得到重用;三是楚王能励精图治,实现君臣之间的合力,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而屈原的政治蓝图,终究无法实施,他被排挤出中枢,贬到沅水湘西边远之地,远离政治中心。</p> <p>不过那个沅水有桃源、辰州、沅州,到确是个方外仙境,这个流放地今天看来就是旅游胜地,也成就了屈原的作品。</p><p>一只沅水划子,需有三个水手,一个掌舵,一个划浆,一个船头拦水撑篙。再加上一个需要赶路的客人,只要有耐心,不嫌孤独,这船便在一条清明透澈的沅水上下移动起来。</p><p>这条线路的游客,最先见于记载的便是屈原。他说道:“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沅有芷兮澧有兰”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这种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p><p>当年沅州上游不远有个白燕溪,小溪经过的山谷生长着芷草,如今已是随处可见。这种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罅隙间,或蔓延到松树枝桠上,长叶飘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花叶形体较建兰柔和,香味较建兰淡远。游人伸手可及,顷刻就成一束。</p><p>除了兰芷以外,还有不少香草香花,在溪边崖下繁殖。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奇葩,那种小小回旋的溪流,合成一个不可言说迷人的方外之地!若没有这桃源之境,屈原便再浪漫一点,我想他文章也未必就能写得那么美丽。屈原葬身此地,到是死得其所!</p> <p>沅水赛不赛龙舟我不太清楚,那天棕子是一定是吃的。我的家乡虽然是楚文化的代表之地,但龙舟赛规模很小。到是皖南泾县桃花潭的龙舟赛蜚声海内外,这得益于李白的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青弋江西岸的那口桃花潭成为中国最情义幽深的潭!</p><p>这里千年不变的龙舟大赛,被打上文化的符号——桃花潭国际龙舟赛,成为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古老的民俗焕发出时代的活力。</p><p>今年由于疫情,组委会已宣布取消该赛事。前年不满于只是吃棕子,便一家人驾车赶到桃花潭镇观看龙舟赛。</p><p>泾县青戈江那时正细雨纷飞,江水青洌的似绵柔的佳酿,桃花潭潭水深有几许?如今成了中国最情谊深长的潭,只是潭边的桃花花期已过,汪伦的歌声还在江上飘扬。</p><p>这就是与桃花源一字之差的桃花潭,想当年春风桃李花开放,群山无处不飞红,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如此的美景也未能留住李白远航的风帆。</p><p>也许李白是想在春色大好时离开,把友人的情谊和一片春色留下,把美好的记忆长存心间。我当时以为到了桃花源,但江南水源极丰,那个潭恐怕真实的深度几丈许吧,少了点深幽莫测之意,加之淫雨霏霏有点寒意,让我又回到了今世。若是李白能停留到端午节,看到青弋江龙舟竞渡的场面,会留下怎样美好的诗行啊?</p> <p>那船头是龙形的,水手头缠彩色布带,身着描龙短衫,十多名选手各司其职。有舵手,有击鼓发令者,其余是两侧划浆的。一声今下,鼓声震天,百舸争流,在烟雨的江面上争先进位。那场面壮观而又亢奋,选手们挥桨斩浪,急流勇进,面部表情极其丰富激悦。龙舟竞渡与两岸青砖黛瓦,粉墙飞檐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在丝丝烟雨的风物中穿行。</p><p>这是皖南的端午节,人物风流,风景如画,是新时代的图腾。江南水乡汉子,激悦奋进,超越自我的时代精神的释放!</p> <p>屈原若是跨越二千三百多年,面对此情此景,定会诗兴盎然,挥笔写下华章。那将有别于《离骚》的别情愁绪,而是昂然长啸的壮志豪情!</p><p>我以为民族文化的复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们反思民族复兴的精神之源,继承中国的文化精神,追思先人达者的高洁风范,启迪今人,以示来者。</p><p>在民族伟大复兴扬帆启航之路上,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万众一心,龙舟竞渡,争先进位,尤其最要。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住重未中断,到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之源,心灵之港,传统民俗节日是很好的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