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首齐钻研,携手共成长——记集美区第三届教学名师五级结对“双带教”小学数学第3组第二次研讨活动

小凤

<p>  艳阳高照六月天,追梦前行正当时。2020年6月23日上午,集美区第三届教学名师五级结对“双带教”小学数学第3组成员再次相约云端、共享教研盛宴,本次研讨活动在集美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厦外集美分校、后溪中心小学、杏滨小学校园直播以及腾讯会议上召开,研讨主题为《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素养》,活动分为以下四个议程:厦外集美分校吴娜玲老师执教六下《认识负数》;后溪中心小学刘晓婷老师执教四上《线段、直线、射线》;杏滨小学王志军老师执教四上《数学广角—优化》;陈联惜一级导师组织全组成员互动评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走进负数的数学课堂</b></p> <p>  在《认识负数》的课堂教学中,吴娜玲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用自己喜欢的简易图表示-1层和-15℃,引导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初步感知负数;通过上海气温4℃和哈尔滨气温-4℃的对比,引导学生在正负对比中深化对负数概念的理解;通过“老师信用卡余额只剩-34元”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负数的现实意义;通过标准身高150cm→140cm→163cm的不断调整,引导学生体会现实中的正负数大小会随着参照标准的改变而改变,拓展对负数的认识。整节课吴老师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不断建构负数的概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走进三线的数学课堂</b></p> <p>  在《线段、直线、射线》的课堂教学中,课伊始,刘晓婷老师通过一条生活中常见的绳子,引导学生估计绳子长度、测量绳子长度、回忆线段端点,在巩固旧知中引入新知。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借助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金箍棒变长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在数学图形上寻找三线的环节,刘老师引导学生在三角形中找线段、在角中找射线、在数轴中找直线,在纵横对比中引导学生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节课,刘老师循循善诱,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学有所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走进优化的数学课堂</b></p> <p>  在《数学广角—优化》的课堂教学中,王志军老师用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有效导入、有效探究、有效运用等策略,带领孩子们进行有效建模。课伊始,王老师结合孩子们熟悉的煮鸡蛋生活情境,并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渗透了优化思想的重要性;建模过程中,王老师给足学生探究的时空,通过演示烙、独立烙、合作烙、想象烙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运用模型环节,王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20张、100张饼需要烙几分钟之后,通过追问有效地排除了1张饼的特例,从而完善对烙饼模型的建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引发思辨的课后研讨</b></p> <p>  满满三节课的结束,正是老师们思辨的开始!首先,三位开课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其次,徐世凤老师分享了自己听完三节课之后的心得和思考;最后,陈联惜导师针对三节课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细致点评,对于《认识负数》、《线段、直线、射线》两节概念课教学,陈老师充分肯定了吴老师和刘老师能通过精选素材、精心组织、精编练习等策略优化教学过程,让概念教学更扎实,对于《优化》数学广角教学,陈老师十分欣赏王老师能通过唤醒经验、明确要求、关注细节等措施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陈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设性建议,为老师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努力打造真实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p> <p>  在一级导师陈联惜老师的带领下,集美区第三届教学名师五级结对“双带教”小学数学第3组全体成员一路携手同行,走进学生、走近名师、走向优秀!</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人:徐世凤</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6月24日</p>

学生

数学

教学

老师

负数

优化

引导

通过

线段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