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苗寨走一遭

愚公老王

<p>  从小七孔景区西门上车,旅游车载着34位游客直奔西江千户苗寨。一路只停了一个服务区,到达苗寨时已经快天黑了。停车区停满了旅游大巴,看来人们早已经被疫情憋得在家待不住了,总想着出来透透气,放松一下自己了。</p> <p>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是南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该寨完整保存了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好去处。</p> <p>高处应该是苗寨的瞭望塔吧。</p> <p>刷身份证进门,坐寨中景交车大约五分钟,就算真正进入苗寨了。已是掌灯时分,霓虹灯让苗寨显得更加古朴典雅。</p> <p>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较完整的地方,它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牛”应该是苗族的图腾了吧。</p> <p>  为了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p><p> 苗族风雨桥,整个桥身不用铆钉,都以杉木凿榫衔接。集桥廊、亭、塔、阁的建筑特色于一体,桥状似长廊,两侧有凳,便于行人躲避风雨。</p> <p> 我们将在这里品尝具有苗家特色的长桌宴。伴随着悠扬的芦笙乐声,我们踏上了去二楼的木梯,拐过弯来,一排排的长桌映入眼帘。一长桌客人刚走不久,另一长桌客人饮酒正酣。我们在一条长桌旁落座,先欣赏起了那一桌正在进行的“高山流水"。苗家殷勤的待客之道,使大家倍感兴奋,心中生出几分豪气。</p> <p>品一口苗寨的“酸汤鱼”。</p> <p>苗妹在热情的芦笙声中向客人们敬酒。</p> <p>苗家妹妹找到我们团里最帅的小陈(应该是老陈了吧),来一曲“高山流水”,彰显他们的待客之道。</p> <p>用完长桌宴,我们准备去欣赏欣赏苗寨的夜景。刚走几十步,就遇到了隔壁家的苗哥。</p> <p>应我们之邀,帅哥吹了一支完整的曲子。</p> <p>夜晚的苗寨商店里,摆满了颇具苗族风情的小饰品。</p> <p>苗妹正在把着酒坛招徕游客。</p> <p>帅气的门童苗哥正在欢迎到来的客人。</p> <p>到了四号风雨桥。“僦岽乧”,“jⅰu dong dou”,又叫“学子桥”,苗语里“僦”就是“桥”的意思,“岽乧”就是“读书”的意思。为什么这座风雨桥要叫“僦岽乧”呢?在桥的对面是世博林,以前是西江民族中学的所在地,从这里走出了很多“山沟里的凤凰”。</p> <p>在四号风雨桥头眺望苗寨夜景。</p> <p>商店里灯火通明,苗族服饰璀璨夺目。</p> <p>“别拍我!我害羞。”一位背着小孩的苗族小伙伸手想挡住我的手机镜头。一问,果然才不足23岁。“你还是个小孩呢,已经当爹了!”</p> <p>【僦哟妃】风雨桥 ,读音“jiu yo fei”,倒装词;苗语中“哟妃”(或“游方”)有恋爱,爱情或情人的含义,当地人习惯直称其为三号风雨桥,汉译名为“游方桥”或“情人桥”,2008年9月重修。</p> <p>这应该是七座风雨桥中最漂亮的一座了。</p> <p>站在白水河边,把“僦哟妃”的迷人身姿再细加端详。</p> <p>【嘎铥僦】风雨桥 左至右正读,读音“ga diu jiu”;苗语中“嘎铥”为“螃蟹”,意即“螃蟹桥”,当地人习惯直称其为二号风雨桥, 据称与桥对过水井里的一只能丰水的神螃蟹有关,2008年9月建成。</p> <p>【哿嗡僦】风雨桥 左至右正读,读音“ge weng jiu”;因苗语中“嗡”为“龙”,故有“头桥”,即第一座桥的含义,当地人习惯直称其为一号风雨桥。</p> <p>在一号风雨桥边,我们乘坐观光车,上至观景台,欣赏千户苗寨的夜景。</p> <p>入夜时分,千家万户亮起了灯火。天气阴沉天色昏暗,西江千户苗寨于是变成了灯的海洋。如果不是特别留心,你一定会把她当成满天繁星,如果再仔细辨别,你还可以看到苗寨呈现出牛头的形状,看来苗寨的建设真的是颇具匠心啊!</p> <p>这个″牛头”村寨,在没有星光的夜空里熠熠生辉,让人叹为观止。</p> <p>转头也拍一张观景台的照片。</p> <p>坐观景车再到一号风雨桥,在桥头向东望去,景色依然让人痴迷。</p> <p>苗寨里除了卖各种小商品外,还有西江小吃一条街,鸡翅包饭、丝娃娃、状元蹄、火参果应有尽有,烟火缭绕,人声嘈杂,好一派欣欣向荣的烟火气。</p> <p>沿原路返回住处,打开空调机的“干燥”入睡,竟没有感觉到房间的霉湿,更是一夜无梦,睡得特别踏实。晨起,才发现昨夜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在住所旁用过早点,将行李存放在住所门店,我和妻再去拜访晨雨中的苗寨。</p> <p>踩着这充满诗意的湿漉漉的石板路,我的心再次被放飞啦!</p> <p>右转,走进这条弯曲的小巷,清新,古朴,惬意,舒畅一齐朝我们走来。</p> <p>又到白水河,又见风雨桥。</p> <p>再望一望我盼了许多年的吊脚楼。</p> <p>再望一望苗寨全貌,真不知何时能把你近瞻。</p> <p>为你请个导游,把苗寨再好好参观。</p> <p>牛气冲天的牛角,用苗族人最擅长的银匠工艺铸就,旁边是两面(前后共四面)能敲击出苗家快乐生活的铜鼓。</p> <p>千户苗寨,的确就是这么牛!</p> <p>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p> <p>吊脚楼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p> <p>站在千户苗寨寨门口,我久久不愿离去……</p> <p>我一直以为苗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美丽的民族,那里的姑娘都漂亮,小伙子都帅气。没想到苗族竟然是一个苦难的民族。</p><p>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p> <p>此后数千年间,苗族屡受征讨,数次迁徙,直到公元47年,苗人分化为多支,其中一支到达西江。陆陆续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p> <p>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林荫记》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p> <p>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p> <p>在苗族银饰公益助学展厅里拍摄的几套苗服。</p> <p>从展馆出来时,正遇大雨。我们在避雨时,望见了远处建筑上的苗族图案。拉近镜头,凑合拍了下来。</p> <p>广场上的一个造型,体现出苗族文化的特色,我也随手拍下。</p> <p>匆匆,我们只是一个个过客,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个西江苗寨,我们也只是逗留几个小时而已,更多的人会前仆后继地来喝十二道拦门酒,去数七孔风雨桥,去喝如雷贯耳的“高山流水”。不管怎样,祝福苗寨平安吉祥,祝福苗人幸福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