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留给尤溪的红色记忆

zhukejing

<p>  今年“七一”期间,尤溪县老科协组织党员到坂面镇“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参观学习,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传统。</p><p> 在红军抗日先遣队旧址丁美厝,我们看到墙壁上保存着大量红军用墨汁书写的标语,主要是宣传“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等宣传和拥护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本质和抗日救国之类的内容,大部分落款为“红军乙8(宣)”。这些标语历经岁月洗礼,虽已斑驳,却依然正气凛然。它是红军留给尤溪的宝贵精神财富。驻足标语前,红军的英雄气概跃然墙上,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p> <p> 尤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多年来,共投入400多万元,对全县革命遗址遗迹进行恢复、保护和开发工作。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列入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尤溪县境内红军标语分布非常广泛,数量非常很多。有红军足迹的地方都有红军标语,如,西城镇团结村三车王家大厝、新阳镇的南山堂、坂面镇坂面村丁尾街丁美厝、坂面镇厚禄坪村下尾寨厝、梅仙镇梅营村烤坑肖家大院、梅仙镇坪寨村大福圳、洋中镇康林村康隔天后宫等都留有红军书写的大量宣传标语。这些标语再现了当年红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斗争历程。</p><p> 据专家分析,这些标语是1934年红军七军团团长寻淮洲,红九军团团长罗炳辉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尤溪时所书写的标语。</p><p><br></p> <p>  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尤溪县坂面镇京口村后溪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p> <p>  红军主力长征后,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面临强敌围攻,斗争环境愈来愈恶化。根据中央“关于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为了从组织上和斗争方式上适应游击战争的环境,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机关共600多人改编为闽赣省新编第一团,从宁化迁移至尤溪,驻扎在尤溪县坂面镇京口村后溪自然村,继续开展工作。同时,直接领导尤溪人民开展革命斗争。</p> <p>  1934年7月7日,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全军6000多人,长短枪3000多支,在中央代表曾洪易、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的带领下,从瑞金出发,在红九军团10000多人的护送下,经福建长汀、永安、大田、分两路进入尤溪,于7月24日,在尤溪坂面镇蒋坑会师。尔后,红七、九军团在尤溪相互策应行军前进,经新阳、西城、城关、梅仙、联合、洋中、尤溪口等乡镇。7月29日,红七军团在尤溪口渡过闽江。8月2日,在水口举行了“八一”庆祝大会,正式打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号,继续北上抗日。</p> <p>  尤溪县坂面镇坂面村丁美街丁美厝,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尤溪县文物(三级)保护单位。</p><p> 1934年7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坂面驻扎在“丁美厝”,是红军向老百姓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p><p> 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尤溪期间,帮助建立贫农团和自卫队,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恶霸,分田地。在抗日先遣队的帮助和影响下,使尤溪红色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p> <p> 梅仙镇梅营村烤坑肖家大院,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尤溪县文物(三级)保护单位。</p> <p> 尤溪县西城镇团结村上三车王家大厝。红三军团(东方军)攻打尤溪县城战斗指挥部旧址。尤溪县文物(三级)保护单位。</p> <p>朱克敬图/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