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始终朝着梦想前行,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p><p>2020年6月23日下午,下关二中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尽管天气炎热,但是高一年级320多人翘首以待,屏气凝神,聆听著名画家张先铭先生,下关二中毕业的优秀学生,送来的心里讲座。</p> <p>张先铭,云南洱源人,1999年考入下关二中职高班,2001年毕业于下关二中,考入云南师范大学美术系,2005年毕业。现任大理市大理三中美术教师。张老师2003年被选为全国大学生代表在北大短期学习。2012入北京中国国家画院梅墨生工作室学习。现为****特聘画家;梅墨生入室弟子;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曾为初中美术课本编委,现被聘请为大理市禁毒宣传大使。</p> <p>张先铭老师深情回忆在下关二中读书的艰苦岁月和努力历程。</p><p>很多人都觉得优秀的人是因为有天赋。其实,天赋秉异的人是很少的,真正让他们出类拔萃的是全心投入和用心付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固然重要,但更多时候,优秀靠的是日复一日的持续努力。张先铭历史号召大家: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始终朝着梦想前行,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p> <p>张先铭老师告诫大家,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知识的不足,教养可以弥补,教养的不足,知识无法弥补。张老师告诫大家,在家要做有教养的孩子,尊老爱幼,谦让有礼;在校要尊敬师长,心存感恩。</p> <p>张老师语重心长嘱托大家,做刻苦的读书人。</p><p>“读书改变命运”,这个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并且越喜欢读书的人,越有更多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子孙虽愚”当然是谦辞,读书学习才是最想要着重强调的。可见,无论贫富,读书学习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无论任何人,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里的书。读进脑袋里的书,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标。你想走向哪里,书知道答案。读书学习是我们一生要做的修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通向广阔世界最好的路。</p> <p>张老师告诫大家,要在道德实践中磨炼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p><p>张老师最后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尤其是对洪全生为主的科任老师。</p> <p>李开裕校长主持讲座,高一年级全体班主任聆听讲座。</p><p>李校长最后总结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p> <p>张先铭老师的作品:《故乡春晓》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中国画大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p><p>《夏日山居图》获第六届云南省中国画大展优秀奖(本届最高奖);《雲嶺春声》获全国首届山水画作品提名展优秀奖(国家画院主办)《大地·母亲的微笑》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五周年云南省美术作品展;《清幽》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爱我中华书画展活动(中国美协主办)《金沙江畔》获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书画邀请展优秀奖;《故乡情》获第六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展优秀奖。作品曾在《美术》 《美术观察》 《书与画》、《书画研究》 《美术大观》 《美术报》 《新美术》 《神州书画报》等专业书刊上发表,作品与文章曾在《中国教育报》做了专题介绍。</p> <p>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