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朝圣之旅

芳草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些地方,如果有机会去的时候不去,也许这一辈子就去不了了;有些选择,也就是一刹那的事,如没选择,也许就是一辈子的错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这片被神誉为流着牛奶和蜂密的土地;犹太人,这个神秘的、让上帝怜惜的民族。多年来,它虽然总让为之向往的人有所不安,但仍以它特有的魅力,强烈吸引着人们千里迢迢赶赴圣地见证它的神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4月2号,我们由约以阿伦比桥边境,从约旦抵达以色列,通关手续很简单,只需在关口稍停,由以色列士兵上车清点人数即可通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通关比预计中快,过关后离午餐时间尚早,导游征得大家同意后,把我们带到了以色列高科技死海泥扶肤品ahava原厂专卖店,我们几个兴趣不大的,在店里转了一圈就出来了。在外面一溜达,呵,居然50步外就是死海的以色列海岸,一个个又来了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以色列海岸看死海</p> <h3><br></h3><h3><br></h3><h3> 由于这里尚处于有争议的敏感地区,因而没有大规模开发,两边海岸荒芜,但风光却很美。</h3> <h3><br></h3><h3><br></h3><h3> 午餐后,我们穿过著名的巴以隔离墙,前往巴勒斯坦伯利恒。短短几小时的巴勒斯坦之行,却给人留下了诸多心酸难以言说。</h3><h3><br></h3><h3> 这个现在边界尚不清晰的伊斯兰国度,和犹太教同宗同源却又极端对立,它没有完整的经济体系,靠国际援助及到以色列打工生存。自1948年开始的6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划定的属于巴勒斯坦的广大国土,仅给其圈了7个城区,像7个珠子散落在周围全是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上,中间用隔离墙像线一样穿起来,你说巴勒斯坦怎样建国?</h3><h3><br></h3><h3>巴以隔离墙</h3> <h3><br></h3><h3><br></h3><h3> 隔离墙由以色列单方面始建于2002年,是由钢筋水泥墙体、高压电网、电子监控系统组成的预制板墙体,高8米,连绵排列了700多公里,由以色列单方面警戒巡逻,防止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袭击渗透。</h3><h3><br></h3><h3> 已勒斯坦强烈反对修建隔离墙,2004年7月9日,海牙国际法庭判决隔离墙违反国际法,应终止修建并拆除己修建隔离墙。同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执行海牙国际法庭的裁决。可时至今日,旧的隔离墙依然矗立,新的隔离墙还在修建,这是对这个世界最现实、最具嘲讽的诠释。</h3><h3><br></h3><h3> 眼下,著名的巴以隔离墙就在眼前,亲临此地并要穿越,我们心情多少有点忐忑不安,但实际上却没有想像中的危险。</h3> <h3><br></h3><h3><br></h3><h3> 伯利恒位于约旦河西岸,是以色列圈定的巴勒斯坦7个城区之一,距耶鲁撒冷仅10公里,它与犹太人的历史、基督教的产生紧密相连,耶稣出生的圣诞教堂,就位于伯利恒当年耶稣出生的马槽遗址上。</h3><h3><br></h3><h3> 圣诞教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之一,是基督徒们的朝拜圣地,目前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教会联合管理,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巴勒斯坦的旅游中心和对外窗口。</h3><h3><br></h3><h3>伯利恒圣诞教堂外</h3> <h3><br></h3><h3><br></h3><h3> 圣诞教堂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于公元326年建于耶稣降生的马槽原址上,后毁于战乱。现在的教堂是查士丁尼大帝于540年重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h3><h3><br></h3><h3> 据说原来教堂有大门,当年教堂重回基督教手中时,为避免回教徒骑马长驱直入,大门被封闭,只剩当前这样的一个小入口,任何人进教堂都只能躬身而入,似乎要让你明白,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都必须俯下身躯。</h3><h3><br></h3><h3>圣诞教堂入口</h3> <h3><br></h3><h3><br></h3><h3> 我们随着人流进入教堂,里面光线昏暗、烛光摇曳,两排斑驳的石柱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一排古色古香的吊灯悬挂于两排石柱之间,墙上有许多年代久远、颜色深暗的颂扬耶稣和圣母的画像,整座大厅显得宽敞高大、静穆肃然。</h3> <h3><br></h3><h3><br></h3><h3> 著名的圣诞祭坛有精美的耶稣和圣母金箔画像,上方悬挂着十几盏银制油灯,24小时长明,照耀着这块全世界基督徒心目中神圣的地方。</h3> <h3><br></h3><h3><br></h3><h3> 教堂中最为神圣的地方是祭坛右侧的圣诞星洞,入口狭窄神秘,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安静地排队等候进入曕仰和祈祷。</h3> <h3><br></h3><h3><br></h3><h3> 洞内当年耶稣诞生的马槽原址地面上,被镶嵌了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星的圆孔就是耶稣降生的具体位置,圆孔四周镌刻着拉丁文:圣母玛莉亚在此诞下耶稣,基督徒们在此顶礼膜拜,虔诚地抚摸和亲吻着伯利恒银星。</h3> <h3><br></h3><h3><br></h3><h3> 走出教堂,离集合还有一点时间,我们急急忙忙来到伯利恒街上,想感受一下巴勒斯坦这世界上最危险地方的氛围,印象中它总是与战争动荡、暗杀爆炸等联系在一起。</h3><h3><br></h3><h3>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虽然时间仓促,但在我们眼里,这里似乎与战争冲突挨不上边,马槽广场上搭的台上正进行着一场表演,台下坐满了当地民众和游客,一片祥和。</h3><h3><br></h3><h3>伯利恒马槽广场上的表演</h3> <h3><br></h3><h3><br></h3><h3> 街上三三两两的游客和巴勒斯坦当地民众,神态休闲地各行其事,除了街道周边建筑陈旧杂乱,当街有一些铁索栅栏之类的隔离设施,氛围与一般城镇无多大区别。</h3> <h3><br></h3><h3><br></h3><h3> 第二天一早,我们由导游带着走耶鲁撒冷的行程。</h3><h3><br></h3><h3> 耶鲁撒冷老城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共同诞生发源地,它有太多悠久的历史、精彩的故事,战争与杀戮、信仰与梦想、荣耀与苦难集于一身。这片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头顶至高无上的三大宗教共同圣城荣誉及信徒们的精神寄托,实在是有点不堪重负。</h3><h3><br></h3><h3> 它建城5000多年以来,被围困50多次,37次被征服,18次被毁灭,几千年来饱受各种战乱之苦。它是中东的骄傲,也是中东的麻烦,直到今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宣布它是本国首都(实际由以控制),不同文化、宗教、民族同处一城,“巴以冲突”、“中东问题”,长期陪伴着这座圣城。在希伯莱语和阿拉伯语中“耶鲁撒冷”的意思都是“和平之城”,但和平对于耶鲁撒冷却是遥遥无期。</h3><h3><br></h3><h3> 老城有锡安山、橄榄山、圣殿山等几座著名的小山,那里有很多《圣经》上记载的与耶稣有关的圣迹。我们按照行程先到了锡安山。</h3><h3><br></h3><h3>耶鲁撒冷老城锡安山大卫塔</h3> <h3><br></h3><h3><br></h3><h3> 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王墓位于锡安山核心位置,虽然仅为大卫王的衣冠冢,但一点不影响犹太民族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敬,将这里视之为神圣之地。</h3><h3><br></h3><h3>大卫王墓室衣冠冢</h3> <h3><br></h3><h3><br></h3><h3> 锡安山马可楼是当年耶稣与12门徒享用最后晚餐的地点,楼内简朴空荡,几根罗马柱支撑着漂亮的拱顶,一旁窗台上有一颗金色的小圣诞树。</h3> <h3><br></h3><h3><br></h3><h3> 出了马可楼外面是一天井,这里有楼梯通向屋顶,在屋顶上可以看见圣母安眠堂的圆锥形拱顶和圆顶钟塔。</h3> <h3><br></h3><h3><br></h3><h3> 圣母安眠堂是纪念圣母玛莉亚安息之处,由德国凯撒威廉二世建于1910年,现由德国本笃会管理。圣堂的圆锥形拱顶上有精致的“圣母与圣子”金色马赛克画,还有螺旋形楼梯通往地下室,里面安放着用象牙和珍贵木材雕刻而成的圣母长眠像。</h3> <h3><br></h3><h3><br></h3><h3> 老城第二站,我们到了橄榄山,山顶上是俯瞰耶鲁撒冷老城、远观圣殿山的好地方。</h3><h3><br></h3><h3>橄榄山俯瞰耶鲁撒冷老城<br></h3> <h3><br></h3><h3><br></h3><h3> 转过一个角度,周围一圈建筑围着,中间密密麻麻排列的是犹太人的墓地。玛莉亚的抹大拿教堂的金顶,也显眼地纳入了我们的镜头。</h3> <h3><br></h3><h3><br></h3><h3> 在这座历史悠久、凝结着神的荣耀的老城里,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圣殿山。公元前967年,古犹太国王所罗门在圣殿山上建造了犹太教的第一圣殿,将上帝与犹太人约定的“十戒”约柜存放于此,从此成为犹太民族的象征及信仰圣地。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占领了耶鲁撒冷,圣殿被毁、约柜从此消失;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推翻了新巴比伦,允许犹太人重建圣殿,第二圣殿于公元前519年完工,并在公元前37年,由大希律王扩建,故又称希律圣殿。公元70年,第二圣殿又被罗马帝国所毁,仅剩下一道西墙。</h3><h3><br></h3><h3> 公元637年,阿拉伯帝国占领耶鲁撒冷后,在第二圣殿遗址上,建了岩石圆顶清真寺,成为伊斯兰教的著名圣地。特别是1994年,约旦国王候赛因出资为清真寺的圆顶复盖了87公斤金箔,更使它名扬天下,是耶鲁撒冷最著名美丽的标志性建筑。</h3><h3><br></h3><h3> 圣殿山现是阿拉伯人的世畀,非穆斯林不得入内,我们只能在橄榄山顶上远观。远远望去,岩石圆顶寺被各种淡米色石灰岩建筑群所包围,硕大的圆顶金光闪闪十分夺目,造型美观的八角形外墙上铺满蓝色瓷砖,并镶嵌出精美的花纹图案,呈现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优美特色。</h3> <h3><br></h3><h3><br></h3><h3> 岩石圆顶寺下面就是哭墙,它是犹太人第二圣殿仅存的一段西墙。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或被屠杀、或被驱逐而逃离耶鲁撒冷,由此开始了两千多年全世界各地的逃亡史。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一有机会,都会历尽艰辛,碾转来到这里面壁祈祷,每当追忆圣殿被毁、国家被亡、族人流离逃亡的历史,不禁会嚎啕大哭,“哭墙”因此得名,198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h3><br></h3><h3> 现在圣殿遗址上已被阿拉伯人建了岩石圆顶寺,这段珍贵的圣殿遗墙,就成为了犹太人的命根子,是他们的民族之魂和精神家园,穆斯林一律不得入内。</h3><h3><br></h3><h3> 想想也是,岩石圆顶寺就建在犹太教圣殿的遗址上,并与哭墙相邻。两大宗教的圣地近在咫尺、互为禁地,因此成为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你说这块地方能不整天打来打去吗,怎样和解?</h3><h3><br></h3><h3>橄榄山上远观岩石圆顶寺下的哭墙及广场</h3> <h3><br></h3><h3><br></h3><h3> 离开山顶,我们到了橄榄山万国教堂,这是耶稣被出卖后度过最后一个晚上的地方,1919年至1924年由16个国家捐款修建。教堂正门三角形门楣上是一幅巨大的马赛克镶嵌画,画中耶稣身着红袍、头顶光环,跪在地上向上帝祷告,愿奉献自己,为人类背负罪债的苦难。</h3> <h3><br></h3><h3><br></h3><h3> 教堂内光线昏暗,顶部由多个圆拱顶组成,圆拱顶和墙柱上有许多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玻璃窗上是浅蓝色的雪花纹,氛围凝重。</h3> <h3><br></h3><h3><br></h3><h3> 出了教堂,我们又来到了客西马尼亚庄园,这是橄榄山下的一处果园,新约圣经记载,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前夜,和十二门徒最后晚餐后,前往此处祷告。</h3><h3><br></h3><h3> 庄园里有许多与耶稣同时代的古橄榄村,树干粗壮,树叶呈银白色,如化石一样,看上去古老而神圣,真让我们开了眼界。</h3> <h3><br></h3><h3><br></h3><h3> 橄榄山面向耶鲁撒冷老城的一侧是犹太人坟墓,在这里比山顶上看的更清楚,密集排列得很壮观。在坟墓之上便是老城的金门城门,现被石头堵住。</h3><h3><br></h3><h3> 犹太人自视是上帝“耶和华”的子民,是受上帝所庇佑的。他们民族的独有宗教犹太教创立于公元前13世纪,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宗教,也是创立于1世纪的基督教和7世纪的伊斯兰教的“母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都基于犹太教《旧约圣经全书》。</h3><h3><br></h3><h3> 犹太教徒相信:到世界未日,上帝耶和华派来的使者将降临到橄榄山,到时葬在这里的亡灵将得到拯救而复活,使者将带领他们从金门进入耶鲁撒冷。因此,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做梦都想着死后要安葬在这圣山的墓地。</h3> <h3><br></h3><h3><br></h3><h3> 从橄榄山上下来,我们进入面积仅一平方公里的耶鲁撒冷老城内,这座信仰之城曾多次被征服毁灭,今天的它却依然壮丽。老城四周是高大巍峨的白色石灰石城墙,生铁铸成的城门古朴凝重,共有雅法门、锡安门、狮子门、大马士革门、金门等8座城门,通向不同的宗教区,1981年耶鲁撒冷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h3><br></h3><h3> 城内分为基督教区、犹太教区、伊斯兰教区、亚美尼亚天主教区4个区。西北部的基督教居住区最大,有基督教的第一圣地圣墓教堂;东南部是犹太教居住区,有锡安山和犹太教第一圣地哭墙;东北部为伊斯兰教居住区,有橄榄山及伊斯兰教第三圣地圆顶清真寺;西南部的亚美尼亚居住区最小,他们是最早追随耶稣的忠实基督教信徒,所以在老城也有一席之地。</h3><h3><br></h3><h3> 弹丸之地,上帝耶和华、基督耶稣、真主安拉同在;犹太教堂、基督教堂、伊斯兰清真寺并存。头戴黑色礼帽、鬓辨垂颊的正宗犹太教徒和蒙着黑色头巾的穆斯林妇女擦肩而过,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像耶鲁撒冷这样矛盾而奇特地存在,聚焦了世人极端好奇、深切关注的眼球。</h3><h3><br></h3><h3>耶鲁撒冷老城墙</h3> <h3><br></h3><h3><br></h3><h3> 老城内巷道曲折深邃,似乎能将人们带回沉积了太多的哀怨仇恨、凝结了太多的祈祷叹息的久远历史。这块原本被《圣经》称之为“流着奶和密”的地方,却浸透了“血和泪”,这或许并不是上帝的初衷。</h3> <h3><br></h3><h3><br></h3><h3> 大马士革门顾名思义,古时顺着门外的大道即可到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它是老城8个城门中装饰最为繁复、最漂亮的一座城门,城门两侧有两个对称的雄伟箭楼,箭楼和城门上都有中东特色的石雕装饰,城门后面就是喧闹的穆斯林区大巴扎。</h3> <h3><br></h3><h3><br></h3><h3> 狮子门是耶鲁撒冷老城东侧的一座城门,城门上左右两侧各有2只狮子石雕。<br></h3> <h3><br></h3><h3><br></h3><h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了600万犹太人,1947年以色列建国初期人口仅为80万,鼓励生育和移民回归一直是以色列的基本国策,所以在以色列经常看到一大帮子女的家庭就不足为怪了。</h3><h3><br></h3><h3> 这是我们在锡安门前看到的,女主人带着的一大家子。孩子们个个穿戴整齐、兴高彩烈,女主人看上去也打扮得体、神情愉悦。你能数清这一家有几个孩子吗?告诉你吧,共有8个。</h3> <h3><br></h3><h3><br></h3><h3> 犹太民族的历史是悲壮的,但历经磨难后,他们没有一味地抱怨,他们明白以色列很小,输不起一场战争,战败就是灭亡,要生存就必须自身强大。故全体国民国防危机意识和全民军事化高度统一,整个国家从来没有和平时期的概念,始终处于高效的实战或战备状态中。<br></h3><h3><br></h3><h3> 以色列《兵役法》规定,成年人不分男女都要服兵役,退役后每年还要有一个月时间在军队服役。以军的作战素质优良,平时现役军人随时枪不离身,能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一旦打起仗来,高官一定冲在前面,除现役军人外,国民中45岁以下的人会在第一时间参战,人员不够则46一60岁的人跟上,根本不需要动员。</h3><h3><br></h3><h3>大马士革城门前荷枪实弹譥戒的军警</h3> <h3><br></h3><h3><br></h3><h3> 耶鲁撒冷老城是几大宗教争夺之地,大街小巷到处可见荷枪实弹的军警,但这并不代表这里有多危险,反而给人以受保护的感觉,也足以让你理解“夾缝里求生存”的道理,并为犹太人的务实强干和一絲不苟的战备精神所感概。</h3><h3><br></h3><h3>耶稣撒冷老城内巡逻的军警</h3> <h3><br></h3><h3><br></h3><h3> 以色列军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素质出众、修养良好,拋开政治,单纯以旅行者的眼光来看,以色列军人是全世界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尤其是大街小巷上全副武装而又时髦靓丽的女兵,真让人眼前一亮。</h3> <h3><br></h3><h3><br></h3><h3> 以色列军人对中国人很友好,对中国游客提出与他们合影的要求都友善地答应,并主动将自己的贝雷帽给你戴上,露出真诚热情的笑容配合你,让人心里顿生暖意。</h3> <h3><br></h3><h3><br></h3><h3> 我们来到了哭墙,广场上以色列国旗迎风飘扬,历经千年风雨和朝圣者抚触的哭墙触目惊心。</h3> <h3><br></h3><h3><br></h3><h3> 我们安静地走近哭墙,只见犹太人男女分开,分别在哭墙的南、北两边,面对哭墙,向上帝虔诚祷告哭诉、寻求庇佑,每个人都完全忘我,只有神在其中。</h3> <h3><br></h3><h3><br></h3><h3> 他们有的人手抚墙面,头靠在墙上默默地祷告;有的人手捧圣经,头埋在圣经上哭诉。有些老年人坐在椅子上,面对哭墙,一整天都以自己的方式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h3> <h3><br></h3><h3><br></h3><h3> 尤其是正统犹太教徒,黑衣黑帽、鬓辨垂颊,将羊皮经匣捆在额头或手臂上,边祷告边前仰后合(拫据犹太教规,祷告时凡念到圣人名字必须点头,越点越多时,就变成了前仰后合),祷告声如泣如诉,一阵阵低沉似潮水漫来,似乎要把2000年来所受的惨痛磨难都倾诉在祷告里,令现场每个亲临者都会深感震撼,对犹太人铭记历史及对宗教的虔诚肃然起敬。<br></h3> <h3><br></h3><h3><br></h3><h3> 世界权威人类学家统计过,无论什么民族,一旦亡国500年,必定会被其它民族所同化。惟独悲壮的犹太民族,祖居地被外邦占领亡国,整个民族被驱赶、流散到世界各地长达2000多年却没有被同化。他们历尽欺凌磨难、岁月沧桑,却祖祖辈辈心中藏着犹太民族的精神圣地一哭墙,时时刻刻想着民族复兴,回归祖居地再次立国。</h3><h3><br></h3><h3> 一堵石墙把全世界的犹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精神不灭、民族不亡,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啊!</h3> <h3><br></h3><h3><br></h3><h3> 带着无限感概,我们离开哭墙,跟着导游走老城的经典项目“走苦路”,就是沿着当年耶稣受难全过程的路一一从狮子门开始到圣墓教堂走一遍,全程长约1公里,包括耶稣被判死刑、背上十字架、三次跌倒、遇到母亲、族人帮背十字架及为他擦去鲜血、被剝去衣服、钉上十字架、死在十字架上、尸体被清理涂油、安葬复活等共14站,每一站都用青铜圆盘编上罗马数字的号码,标示在事发地点。</h3><h3><br></h3><h3> 著名的圣墓教堂是基督教第一圣地,是耶稣遇难、安葬、复活的地方。公元4世纪,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巡游至此,下令在原罗马神庙的基础上建造。</h3><h3><br></h3><h3> 圣墓教堂前院大门是苦路第10站,耶稣在此被剝去衣服;进入圣墓教堂后右转上楼梯,就是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是苦路第11站。</h3><h3><br></h3><h3>圣墓教堂前院大门</h3> <h3><br></h3><h3><br></h3><h3> 我们分别在苦路第10站、第11站瞻仰后,进入圣墓教堂大厅。大厅内幽邃深沉、庄严凝重,以油灯和蜡烛照明,一切都显得影影绰绰,朦胧中只见石柱纵横、圣龛处处,屋顶有耶稣和十二门徒的画像,墙上壁画描绘了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情景。</h3> <h3><br></h3><h3><br></h3><h3> 大厅内属希腊东正教的一个祭坛,是苦路12站,是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地点。祭坛上方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模型,祭坛下有耶稣像,像前有一大理石圆孔,是当年竖十字架的孔,无数虔诚的教徒排着长队来抚摸这个孔。</h3> <h3><br></h3><h3><br></h3><h3> 大厅里最触目惊心的是入口处带着血红色斑的耶稣涂油大理石,其上方悬挂着许多代表基督教各个教派的硕大灯台,这里就是苦路13站。据说当年耶稣受难断气后,人们把他从十字架上解下,就放置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用亚麻布包裹,准备安葬。</h3> <h3><br></h3><h3><br></h3><h3> 我们仔细曕仰涂油石,发现整块石板呈暗红色,据说因浸透耶稣的鲜血而被染成。虔诚的教徒们跪下亲吻石板,把信物放在石板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h3> <h3><br></h3><h3><br></h3><h3> 教堂大厅的耶稣圣墓石洞就是苦路的14站,耶稣被安葬于此,三天后从此处复活。这里有好多游客排队进入瞻仰。</h3> <h3><br></h3><h3><br></h3><h3> 整个圣墓教堂里安静无声,幽暗的烛光里,人们在默默地瞻仰和祈祷。我特别关注到一位女教徒,手握十字架,点亮蜡烛祈祷,神情似哀伤似沉思,那种忘我与上帝心语的神态,十分令人感动。</h3> <h3><br></h3><h3><br></h3><h3> 耶鲁撒冷的行程在稍显沉闷中结束了。本人作为朝圣和思索的普通游客,在耶鲁撒冷,受到了宗教信仰神圣庄严的感召,但也察觉在宗教名义之下,人世间利益斗争的腥风雨血。耶鲁撒冷,神性、人性、非人性同在啊!</h3> <h3><br></h3><h3><br></h3><h3> 以色列,除了悠久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它多元文化、小资生活的一面。我们下一站要去的特拉维夫就是这样一个浪漫时尚的地中海港口大都市。<br></h3><h3><br></h3><h3>特拉维夫地中海滨</h3> <h3><br></h3><h3><br></h3><h3> 它是以色列实际首都,距耶路撒冷65公里,灿烂的阳光、深蓝色的地中海、满街穿着暴露的男女、海滩上的比基尼,一扫耶路撒冷沉重严肃的宗教气氛,一派现代化海滨城市风光。</h3> <h3><br></h3><h3><br></h3><h3> 这里集中了大量创业基地、高新产业及跨国公司,以色列的世界四大钻石加工中心之一也在这里。</h3> <h3><br></h3><h3><br></h3><h3> 我们跟着导游,先到了特拉维夫拉宾广场。这里原来叫国王广场,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前总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拉宾在广场附近遇刺身亡,以色列人为纪念他,将广场改名,并在广埸上建立了拉宾纪念碑,用以缅怀。</h3><h3><br></h3><h3> 拉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战功卓著、政绩耀眼,退役后步入政坛两次出任总理,在第二任总理任上,意识到只有与巴勒斯坦政治谈判、妥协和解,才能最终达到中东的长治久安。因此倡导并实施了一系列善意行动,为此被以右派势力视为眼中钉,最终不幸遇刺身亡,中东和平的曙光就此熄灭。</h3><h3><br></h3><h3>特拉维夫拉宾广埸拉宾纪念碑</h3> <h3><br></h3><h3><br></h3><h3> 与特拉维夫隔地中海相望的是近8000年历史的地中海港口古城雅法,它西濒地中海、背靠迦密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h3><h3><br></h3><h3>雅法地中海海滨钟楼及阿拉丁餐厅露台</h3> <h3><br></h3><h3><br></h3><h3> 尤其是令人心醉、湛蓝色的地中海,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分外亮丽。</h3><h3><br></h3><h3>雅法地中海滨奥斯曼时代的塔楼</h3> <h3><br></h3><h3>湛蓝的地中海</h3> <h3><br></h3><h3><br></h3><h3> 景色优美的凯明特广埸就在地中海边,广埸上的雅法信念门上有精致的雕塑。</h3> <h3><br></h3><h3>地中海旁的凱明斯广场</h3> <h3><br></h3><h3>雅法凯明特广埸附近</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雅法圣彼得教堂就在广埸不远处,建于1654年。当年乘船从欧州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在雅法上岸后还要再走近百里才到达,这座教堂就为远涉重洋、疲劳不堪的朝圣者提供食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法圣彼得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世纪教堂两度被毁,目前建筑是1903年重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内</p> <h3><br></h3><h3><br></h3><h3> 游览了凱明特广场后,我们的导游宣布了集中时间后就解散了团队,留出时间让我们自由游。</h3><h3><br></h3><h3> 我们在广埸尽头右拐,就到了雅法老城的古街,这里历经千年、依山而建的石板路光滑洁净,己磨得发亮。</h3> <h3><br></h3><h3><br></h3><h3> 老城要静心仔细欣赏,才能领略到它从容而有深度的美。这种经历了岁月的美绝不惊艳,像陈年的酒,没有了凛烈,只剩温醇。它与世无争安静地在岁月里打着盹,等着你去欣赏发掘。</h3><h3><br></h3><h3> 漫步在这样安静的古巷里,总会有时空交错的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走到历史里面。</h3> <h3><br></h3><h3><br></h3><h3> 古街上所有小巷都用十二星座来命名,路灯、窗棂、门牌、拐角、拱门,每一个细节都别具匠心,在花花草草掩映下,透出迷人的古朴优雅。</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巷两边都是石头老屋,现是阿拉伯和犹太艺术家集聚地,到处是各类工作室、画廊、咖啡馆、古董时尚店,让古老的雅法煥发出浓郁迷人的艺术气息。</p> <h3><br></h3><h3><br></h3><h3> 转过一个街角,有一颗吊起来的橘子树,就像以色列能在沙漠上收获粮食水果一样,树也不一定非要种在地上。</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雅法,我们又马不停蹄向下一个目标一一凯撒利亚进发。它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又一著名古城,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君主希律王在公元前37年建造的都城,建筑集合了罗马和希腊风格,气势恢宏,和当年的耶路撒冷齐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经几千年的岁月,现古城的大部分城墙和建筑都己损毁湮没和沉入海底,19世纪未在考古发掘后建立了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凯撒利亚遗址公园进口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遗址公园现存希律王古码头、古罗马圆形剧场、十字军城堡、跑马埸、罗马式高架输水渠、古城墙等,都在深蓝色的地中海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城里到处是残垣断壁,空地上摆放着许多雕刻精美的古罗马大理石柱头和缺胳膊断腿的雕像,其上仍看得出当年的壮丽辉煌。</p> <h3><br></h3><h3><br></h3><h3> 半圆形的古罗马剧埸看台有两层台级共二十四阶。我们攀登到剧埸看台的最高处,远处的地中海风光尽收眼底,漂亮极了。</h3> <h3><br></h3><h3>古罗马剧场全景</h3> <h3><br></h3><h3><br></h3><h3> 面对大海、风光绝佳的竞技埸,曾经是贵族们观看赛马的地方,右侧有阶梯状的看台,暗红色的泥地上似可见当年赛马尘土飞扬、惊心动魄的埸面。</h3> <h3><br></h3><h3><br></h3><h3> 古宮廷建筑早己荡然无存,遗址上只有依稀散布的罗马圆柱,宫殿前地中海边,是当年的古港口。</h3> <h3><br></h3><h3><br></h3><h3> 十字军城堡如今只剩下眼前这座门洞,上面的射箭孔依旧清晰。人类的文明就这样在征服和被征服的历史中残酷地流传下来。<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字军城堡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住在以色列北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加利湖畔的</span>古城提比利亚。它16世纪起就被认为是犹太教四大圣城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座山城,因靠近湖畔,故土地肥沃、经济繁荣。我们的酒店位于山上,面朝加利利湖。酒店工作人员十分友好,服务细致入微,早晚自助餐品种也很丰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提比利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又是阳光明媚,早餐后我们直奔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地中海边的著名港口城市海法,这里最著名的景点是大同教圣殿花园,是大同教的世界总部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同教1863年起源于伊朗,创始人巴哈欧拉倡导“普遍的和平”和“世界大同”,认为各宗教所信仰的神虽称呼不同,但都是同一个上帝,因此世界上所有宗教应统一起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91年,巴哈欧拉亲选此处作为长眠之地,1987年大同教在其陵寝的基础上设计建造花园,经过15年精心建造,最终在2001年惊艳亮相,与蓝色的地中海、海法港口共同构成美丽的风光,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教圣殿花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座园林背靠卡梅尔山麓、面对地中海,中轴线是一条贯穿上下的白色大理石阶梯形通道,从山脚笔直伸向山顶,共19层长1公里。花园中心是巴孛陵寝,金色半球形穹顶位于40米高的乳白色圣殿之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围的树木、花草、水池、雕塑等景观,按左右对称、上中下三层,呈层层堆叠的带状花园分布,精致而完美,漾溢着浓郁的波斯风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海法,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和睦相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和谐共生,他们的拉比、神父、阿訇常常聚会,共同呼吁教徒们相互理解尊重、共存共荣,是战火纷飞的中东土地上难得的和平家园,真给人一种世界大同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法大同教圣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座花园没有一般宗教陵园的森严肃穆,也没有世俗花园的喧嚣俗艳,给人一种静谧安宁、平和包容的感觉,让参观者心灵得以净化,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圣地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拿撒勒是圣母玛莉亚和耶稣的故乡,离海法约30公里。耶稣从童年到青年的30年间都在这里生活,是基督徒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年的某天,犹太女孩玛莉亚在她所住的岩洞旁接到了天使加百利的报喜,她由圣灵感孕怀上了上帝之子耶稣。3个世纪后,就在报喜岩洞之上,基督徒们建立了第一座教堂。此后历经战乱先后重建了数次,现教堂是1969年竣工的第五座“拿撒勒天使报喜堂”,是基督教形制最高的教堂,宗教地位很高,是基督徒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堂大门外,圣母玛利亚雕像摊开双手、低着头,看着刚出生的耶稣,表情羞涩慈爱。她的脚下踩着魔鬼化身撒旦的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堂建筑非古典非现代,很有艺术气息。高耸的圆顶,正面墙壁上刻有天使加百利、圣母玛莉亚及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位福音作者。正门浮雕刻画了天使报喜、马槽降生、出埃及、做木活、约旦河洗礼、加利利湖传道、受难、升天八个故事,概括了耶稣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教堂,一层大厅幽暗神秘,结构空间繁冗,营造出肃穆虔诚的宗教氛围,让人心神不由自主为之凝聚。大厅里用栏杆围着的下沉式厅堂,就是报喜岩洞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客必须沿着围栏走到另一侧,才能下到地下,参观报喜岩洞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堂二层是礼拜堂,这里墙壁四周及祭坛后面,都是世界各国信众赠送的大幅精美的圣母圣子壁画,回廊里也布满了以天使报喜为主题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堂内精美的彩色玻璃令人贊叹,上面有圣经故事图案,明丽的色彩点燃了幽暗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拿撒勒东北10公里是小村庄迦南,村里的天主教婚礼教堂名气也很大,据传是耶稣第一次展示神迹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迦南天主教婚礼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耶稣和门徒一同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犹太婚礼,在主人酒不够时,耶稣手指6只盛水的大缸,水就变成了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迦南婚礼教堂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名鼎鼎的戈兰高地,号称中东的火药桶,这次也在我们的行程中,能亲临这块土地,着实让人有点小激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它原是叙利亚领土,地处叙以边界,是一片南北狭长、面积达1860平方公里的土地。它西部与以色列接壤,向西纵深以色列国士约50公里就到了海岸线;东侧一马平川,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不过60多公里,是十分重要的天然屏障式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1600平方公里的戈兰高地;1974年归还了叙利亚部分戈兰高地,但仍继续占领戈兰高地1200平方公里土地至今,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吞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汽车沿着谷地盘旋上了山路,绵延起伏的公路两边绿草如茵,远方天高云淡,一切似乎和这个世界上任何高原一样,没有什么奇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带着UN标志的以色列军车与我们擦身而过时,才提醒了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军事区。渐渐地,路上出现了许多表明雷区的黄色警示牌,还时不时冒出几辆坦克,看似和平的戈兰高地,其实叙、以双方都有重兵部署,火药桶随时会爆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难以割舍、不愿归还戈兰高地,首先是战略上的考虑。戈兰高地平均海拔850米,最高处黑门山海拔2800多米,大幅高于东西两侧的叙以国土,任何一方占领了高地,对另一方而言都不啻为达摩克里斯之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汽车深入戈兰高地,我们终于在公路两边看到以色列真正的作战部队了,好像是坦克部队在演习。我们一个个赶紧都凑到两边车窗上观看并拍攝,那些士兵们知道是旅游团队,还非常友好地向大巴车挥手致意,没有想像中准军事区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不放手戈兰高地还有一重要原因,即戈兰高地的水资源。以色列国土面积一半以上都是沙漠,水资源特别匮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戈兰高地水资源却相当丰富,年降水量500一800毫米,巴勒斯坦地区唯一的河流约旦河就发源于戈兰高地,在中东这块严重缺水的土地上,是非常重要的风水宝地,以色列占领后当然不愿意再拱手送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戈兰高地兵头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海拔1165米的兵头山,没想到首先看到的,竟是道路两侧用战争中遗留下的废弃军用金属和机械另部件组合制成的各种卡通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雕塑造型夸张、妙趣横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冲淡了与战争有关的现场紧张氛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兵头山上俯瞰远眺,这里视野开阔,向北可眺望最高处黑门山,而黑门山与兵头山之间的谷地,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著名的“眼泪谷”战场,也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为了收复失地,联合约旦等其它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发起突然进攻。这一天是犹太人的安息日,以色列全国都不工作,处于战备最脆弱状态。由于准备不足,戈兰高地的以色列守军以50辆坦克抵抗阿拉伯500辆坦克,进行了一场异常惨烈的坦克大战,以色列军人几乎全部阵亡。虽然后来战局逆转以军取得胜利,但以军牺牲惨重。战后,当年的战场被称为“眼泪谷”,以纪念血洒谷地的将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俯瞰中东“眼泪谷”战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稍有军事知识的人都会一目了然:戈兰高地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高地西边山脚下是以色列最重要的水源地加利利湖;东侧一马平川,直指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仅60公里;北部则是黎巴嫩,居高临下可远眺以叙黎三国交界。这块高岗优越的战略位置,使它不幸成为中东的火药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兵头山高处远眺</p> <h3><br></h3><h3><br></h3><h3> 现在这里已成为以色列新兵教育与培训基地,有庞大的掩体、交通壕、炮塔等,掩体内还有许多铁皮做的士兵战时像,模似着战火纷飞时的战斗场景。</h3> <h3><br></h3><h3><br></h3><h3> 我们在兵头山时,刚巧碰到一批以色列新兵在培训,男男女女一看就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模样。他们由教官带着,一会儿站在兵头山最高处,由教官讲解并俯瞰当年“眼泪谷”战场的惨烈,远眺了解戈兰高地地形地貌及有关军事知识;一会儿又钻进战壕,实地了解战场部署,体验战争实况氛围。大概1.5小时左右换一批,很有章法。</h3> <h3><br></h3><h3><br></h3><h3> 在我们将要离开时,前一批新兵轮换休息了。“新兵蛋子”们看到我们,一点也不回避,很高兴地和我们合影,在我们眼里,这还是一群孩子啊。</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以色列的最后一天行程是著名的加利利湖周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加利利湖镶嵌在加利利山和戈兰高地夹峙的谷地中,总面积170平方公里,是以色列唯一的淡水湖和生命之水,也是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珍贵的水资源,为此引发了多次战争。</p> <h3><br></h3><h3><br></h3><h3> 湖四周被山环抱,湖区农业经济和渔业都很发达,是以色列最富庶的粮仓果园和度假胜地。</h3> <h3><br></h3><h3><br></h3><h3> 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宗教历史也很厚重浓郁,很多有关耶稣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是当年耶稣传道的主要埸所之一。</h3><h3><br></h3><h3> 我们先到了位于湖畔八福山上的八福堂,《圣经》上记载,这是两千多年前耶稣从加利利湖边带着信徒上山训示之地。教堂不大但很优雅,用当地黑色玄武岩建造,周边圆拱用白色岩石构建,优美的建筑风格与加利利湖区的景色交相辉映,显得宁静圣洁而优雅。</h3> <h3><br></h3><h3><br></h3><h3> 五饼二鱼堂位于加利利湖畔,也是《圣经》记载的著名圣迹之地,当年耶稣在此传道时用5个饼和2条鱼喂饱了5000人。</h3> <h3><br></h3><h3><br></h3><h3> 彼得献心堂位于加利利湖畔50米,用黑色火山石建成。相传这里就是耶稣在湖边散步时,遇到渔夫彼得和安德烈兄弟的地方,彼得在此受召于耶稣。</h3><h3><br></h3><h3>彼得献心堂</h3> <h3><br></h3><h3><br></h3><h3> 相传这里也是耶稣复活后向门徒们显形之处,耶稣在这里三次对彼得说:“你喂我的羊”。基督教把世人比喻为“迷途的羔羊”,而牧师就是放牧的人,是“羊群”的导师,由此确立了彼得作为基督教教会的领袖地位。</h3><h3><br></h3><h3>献心堂旁彼得受召于耶稣的双人雕像</h3> <h3><br></h3><h3><br></h3><h3> 最让我们印象深刻而令人敬佩的,是加利利湖区的基布兹,它是希伯来语“聚集”的意思,是类似集体农庄的组织形式。</h3><h3><br></h3><h3> 早在1909年,一批来自俄国和东欧的犹太移民远道而来,在当时贫瘠的加利利湖南边建立了以色列第一个基布兹,其宗旨是一切生产资料和财产属于成员共有,没有私人财产,成员间完全平等,一起劳动、共同生活。一百多年来,基布兹成员们脚踏实地,默默实践着“各尽所能、按需分派”的共产主义,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以色列全国己有近300个基布兹,十几万人口,为以色列贡献了很大的GDP。</h3><h3><br></h3><h3>加利利湖区的基布兹</h3> <h3><br></h3><h3><br></h3><h3> 在这里我们看了又看,真是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们自己:建国70余年,我们一直喊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响亮口号,可几十年一次次拨乱反正,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仍是遥远而不可触及的梦,真是十分感慨啊!</h3><h3><br></h3><h3>加利利湖区的基布兹</h3> <h3><br></h3><h3><br></h3><h3> 基布兹最令人敬佩的不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共产主义实践,更是发达的高科技农业。其用电脑精密控制的节水滴灌技术,用管子将水均匀输送到植物根茎,既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又将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做到极致。我们亲眼所见,贫瘠的沙土地在烈日灼烤之下,满目的翠绿和硕果,真让人心生敬佩啊!</h3><h3><br></h3><h3> 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加入基布兹不分国籍,人人可以申请。假如谁觉得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太慢,可尝试去申请一下,说不定你就会被批准了。那么恭喜你,你可一步从社会主义跨进共产主义了。</h3><h3><br></h3><h3>基布兹贫瘠沙土地上的满目翠绿</h3> <h3><br></h3><h3><br></h3><h3> 最后,我们来到了约旦河,它在宗教历史上,是世界上最著名最神圣的河流之一,是《圣经》描述的土地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地方。</h3><h3><br></h3><h3> 我们终于看到约旦河了,只是它狭窄得真对不起如雷贯耳的名气。它源头在黎巴嫩、叙利亚,流经以色列、约旦,最后注入死海,全长251公里。它是流域内国家的人民生活用水主要来源,其珍贵的水源成为国家之间纷争的焦点。</h3> <h3><br></h3><h3><br></h3><h3> 这里是所有基督徒们一生向往、来此接受洗礼的圣地。在此,我们的导游又善解人意地适时解散团队,让我们按各自喜好,有充分的时间自由观赏。</h3><h3><br></h3><h3> 只见来接受洗礼的信徒络绎不绝,他们身着白色长袍,一排排站立在河边,先跟着神父念诵圣经,然后在神父带领下慢慢走入河中,将整个身体浸泡在水中。他们相信,这样能得到上帝的祝福,洗去罪孽,重新脱胎换骨,从此生命更有价值。</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们的以色列朝圣之旅全部结束了。这片土地上悠久厚重的历史和宗教文化,逆境中坚守信仰、负重拼搏,奇迹般崛起的古老而神秘的犹太民族,使人心情久久难以平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自1948年时隔2000多年,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以来,一直聚焦着全世界的眼球。在这片民族纷争、宗教冲突、土地割据的土地上,它面对周围数十倍于已的异族围剿居然十战九胜,生存空间不仅没被压缩,反而不断扩展,在四面如敌、荒芜贫瘠的土地上实现了经济腾飞,跻身世界上发达国家之列。而就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他们还居无定所,惨遭灭国之灾,这是怎样一个神奇的民族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块“神”的土地,这几天看教堂、聊宗教、溯历史,面对博大精深的宗教,不信教的本人受到了一定的感召,貌似明白了些:宗教是一种伟大的文化,全世界几十亿各种宗教庞大的信众,足以说明宗教的魅力和它在人类社会中的不可或缺。无论是中国本土的儒家、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引导人们去反省完善自我,多做善事、造福民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不信教,但必须要有精神信仰,在这个美好与邪恶并存的社会中,洁身自好,并力所能及多做善事,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字:芳草地 </p><p class="ql-block"> 图片:上上水、芳草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