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夏日炎炎,风儿微轻,带给孩子们满眼绿意,满身汗水,满心好奇,也带给他们一位特殊的朋友。</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录1:“小蓝”是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餐后散步,孩子们在树荫下乘凉,突然听他们兴奋地叫着:“小鸟!是小鸟!” 我随声向天望去什么也没有,孩子便急着大喊:“在地上!在地上!”我低头一看,一只小雏鸟正站在我脚边,我便把它抱起来。孩子们都兴奋地扑过来问这问那:“老师,这是什么鸟?”“老师,我们给它起名字吧!”“老师,我们养着它吧,我家里有笼子!”“它为什么掉下来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们都有些应付不来了。考虑到雏鸟不会飞,我便答应孩子把小鸟带回幼儿园饲养。</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反思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孩子天生对万物充满好奇,尤其是未曾谋面的事物,他们总爱刨根问底,而亲近动物,也仿佛是孩子的天性。弱小可爱的小生命,总能唤醒孩子的保护欲。对于孩子来说,保护自然,不需要做那么多伟大的事,从尊重和珍惜生命开始便很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经验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喜欢接触自然,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喜欢亲近动物,尊重和珍惜生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实录2:小蓝哪里来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回幼儿园路上,张子乐问周围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小鸟是怎样掉下来的呢?”有孩子说:“是大风吹下来的,因为昨晚下雨,刮的风很大!”有孩子说:“是被其他小鸟挤下来的!”还有孩子说:“是学飞的时候没飞起来才掉下来的!”⋯⋯见朋友们说什么的都有;子乐跑来问我要答案。我告诉孩子:“你们的猜测都合理,并且都有可能,但我们谁也没看见小鸟掉下来的过程,所以谁也给不出准确的答案,你们的答案也许就是对的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反思2:</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孩子是一本写满十万个为什么的书,也是一个装满万千答案的盒子。针对每一个问题,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解,也会根据经验或猜测给出自己认为非常完美的答案。我们该做的是理解孩子给出答案的出发点与思考过程,而不是对结果给予一个“对”或“错”的评定。</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经验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鼓励孩子大胆猜测,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实录3:名字的由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小鸟抱回来了,应孩子的要求,要为小鸟起个名字,这样它就真真正正成为我们大二班的一员了。到底叫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出早已想好的答案:小蓝、小黑、小粉、乖乖、小可爱⋯⋯争吵声此起彼伏,谁也不让谁。我插话道:“这样吵能给出一个结果吗?”孩子们齐声说:“不能!”然后有小朋友提议投票解决,少数服从多数。这是上学期我们班出现不同声音时最常用的办法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王子阳:“叫它小蓝,因为它的羽毛是蓝色的。”说完,孩子们还特意看了看小鸟的毛色,确实是蓝色的,获得13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任涵扬:“叫小黑,我从远处看它是黑色的。”获得12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夏一桐:“叫它小粉吧,它可能是女孩子!”获得9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梁金雨:“叫她小可爱,它长的很可爱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王艺萱:“不行,小可爱是我妹妹的名字,我不同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最终,“小蓝”以最多票获胜,从此小鸟有了名字。</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反思3:</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当孩子们与同伴发生意见不合时,孩子第一反应是“据理力争”。后来能用投票方式进行,是源于我们的先前经验和形成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给出合理的理由,试图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能倾听、尊重不同的声音,在集体环境中想说、敢说,语言组织思维与表达能力也随之进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经验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与别人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3.尊重他人的想法与感受。</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实录4:小蓝是什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小蓝有名字了,那它到底是什么鸟呢?我们该怎么照顾它呢?小鸟急需吃饭,已经等不到让孩子回家与家长查资料,而是由我们与孩子查阅资料,探索了个究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先让孩子们观看小蓝的外形特征,通过对比从网络找出了小蓝的种类——喜鹊。在了解喜鹊的外部形态后,我们又了解到喜鹊属杂食性动物,我们可以喂小蓝虫子、小米或米饭(当天午餐是米饭)。它们的适应性很强,山区、平原、农田、城市都能适应,所以我们不会担心小蓝因环境变化而轻易死亡。同时我们还了解到:雏鸟害怕惊吓,会因过度惊吓而绝食死亡。那几天我们活动室比以往安静了许多,孩子们会时刻互相提醒保持安静,午休时怕打扰小蓝睡觉,孩子们也格外安静,就连因好奇心而偷看小蓝的孩子也变少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反思4:</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如何饲养小动物,在孩子看来是非常简单的,零食、果汁、鞋盒都能行,并没有考虑喂养食材与动物习性的关系。一旦知晓了,孩子便能关注动物习性与喂养食材和生活环境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同时,孩子们对幼小脆弱的生命充满了同情心与责任感,懂得照顾关爱每一个小生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经验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认识喜鹊的外形特征,了解喜鹊的生活习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有饲养小动物的责任心,关心爱护小动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3.感受动物独特的生命力,尊重生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实录5:小蓝的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把小蓝抱回来后,我们把它暂时安排在一个小筐子里,但长久下去不是办法,孩子们便讨论起做鸟窝的事。区域活动时,王子阳问我要太空泥,打算为小蓝捏个窝,接着就有孩子反对:“那得用多少太空泥啊,我们用手工纸给它粘一个。”然后又有孩子说:“没有那么大的纸,也撑不住小蓝,一放进去就会坏。”⋯⋯当然,这些建议有孩子听进去了,放弃了。有的孩子没理会,继续按自己的想法动起手来。王玺权和刘芳旭拿了一个大盒子,开始设计着剪大门,剪出后发现小蓝放不进去,刘芳旭说:“要不这个当窗户,我们再做一个大一点的门。”于是他们俩又一通忙活,最后鸟窝有四个窗户,大大的门口前面还粘上了纸门帘,自己在门帘上写上了“中国”两个字。他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抱着满活动室转着让老师和伙伴们欣赏他们的得意之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反思5:</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大班孩子进行艺术活动时不再千篇一律,他们会自主选择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我们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表现美的独特形式,保护其想象和创造能力。有些孩子开始考虑作品的使用价值,会根据客观事物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作品,直到达成目的为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经验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1. 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的艺术作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能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活动,用独特的形式表现美与感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3.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适当的发展。</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录6:爱拉粑粑的小蓝</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小蓝已经在我们大二班安下了家,吃饭喝水都在孩子提醒下按时进行着,每次喂食都会被孩子们围观,孩子们又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每次喂小蓝的时候它都会拉粑粑呢?有孩子猜小蓝吃多了,撑着了;有孩子说小蓝拉肚子了⋯⋯然后我向孩子们假设了一个情景:人类的肠子是一根长长的像迷宫一样的管子,小鸟的肠子是一根短短的直直的管子,如果我们从两根管子一端同时放入一个小球,哪个管子里的小球会先滚出来呢?孩子们开始比划小球在迷宫管子里的运行轨迹,最后异口同声的回答是直直的那根管子快。最后给出结论:小鸟的肠子比较直而且很短,存不住东西,所以吃过东西后总会拉粑粑。不光小蓝这样,其他鸟类朋友都如此。</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反思6:</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回归于生活。”幼儿园教育的独特之处应是“就地取材”。教育不需总有预设,可以来源于孩子们的意外发现,还可以来源于师幼的突发奇想。如何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发现教育契机,就需要我们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乐于倾听的耳朵和勤于思考的大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经验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 初步了解鸟类的直肠结构和特点,喜欢探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保护幼儿好奇心并尝试满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实录7:小蓝的成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孩子们精心照顾小蓝两天了,它的精神状态不错,我们户外时就把小蓝带到大树下让它尝试一下飞翔。经过几次放飞,小蓝都失败了,看来还未到时候。我们把小蓝放到树枝上,一开始小蓝只能爬到较低的树杈上,我们抬头望着它发现小蓝能自己吃蚂蚁了,孩子们大声欢呼:“小蓝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也有孩子马上凑到树底下给小蓝找蚂蚁,然后望着够不着的小蓝干着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到了第三天,小蓝爬的高度比第一天高了很多,这段距离的攀爬孩子们是全程观看下来的,他们为小蓝跌跌撞撞担心,为小蓝的每一次起跃上升拍手鼓掌。眼看小蓝越爬越高,孩子们开始担心小蓝下不来怎么办?王玺权、房钰宸等小朋友抬来一节大树干支在树上想踩着爬上去,但树干总是滚动,哪怕有两个小朋友扶着也固定不住。大三班孩子看见了也来帮忙,他们往小蓝的方向抛沙土、树枝、小石头,结果遭到我们班孩子的驱赶。孩子们还把树围了起来不让大三班孩子再次靠近,对于那些只是好奇来看看的孩子,我们班孩子会主动与他们分享自己与小蓝之间的故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反思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小蓝才来班里几天,孩子们已经把它当做了朋友。会主动照顾它;为它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也能主动承担保护小蓝的责任。这些在家被父母照顾,在幼儿园被老师关爱的孩子们,因为小蓝的到来瞬间变得懂事了很多,有了关心、照顾、保护他人的意识。因为小蓝只属于大二班,孩子们会很得意的把小蓝介绍给其他班的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跨班交流的机会,促进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与经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经验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喜欢交新朋友,并创造可交流的话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2.有高兴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3.有关心照顾,保护他人或他物的意识,并采取行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实录8:再见,小蓝</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后来树上飞来一只成年喜鹊,一直在小蓝身边徘徊不肯离去,孩子们说是小蓝的妈妈来找它了!欢呼中也有疑问:小蓝的妈妈是怎么找来的?那是小蓝的妈妈还是爸爸?小蓝妈妈怎么带走不会飞的小蓝呢?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还需回家与爸爸妈妈们一起寻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这次小蓝无法跟我们一起回幼儿园了,孩子们在树下大叫想唤小蓝回来,还有孩子想爬树把小蓝抱下来,但小蓝早已站在树梢顶端,那是孩子怎么也到不了的高度。敏感的女孩子们也早就流下了眼泪。看着悲伤的情绪在孩子之间蔓延,我们问:“小蓝终于找到妈妈了,可以回归大自然,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了,小蓝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会很开心。”“对呀,小朋友好几天见不到妈妈会伤心,会想念,小蓝也一样呀。”思索一会儿,孩子们终于肯跟小蓝说再见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反思8:</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自与小蓝分别后,户外散步孩子们会习惯性的抬头看树,希望能再见小蓝一面。地上的鸟粪是小蓝的,捡到的羽毛也是小蓝的,孩子们真的有太多的不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感性的,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感兴趣的事物并产生羁绊。出于孩子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但他们又是天真的,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会换位思考,会站在小蓝的立场,结合自身的经历去与小蓝产生共情,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同理到小蓝身上,进而对小蓝产生同情。给出的结果也必定是孩子如果也处于同种情景下,他们最想得到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经验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能结合具体情景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与感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能够调节和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实录9:又见小蓝</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现在一去操场,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找小蓝。已经两天没见小蓝了,孩子们几乎要接受小蓝跟着妈妈回家的现实了。结果无意间,孩子们看见成年喜鹊站在楼顶,就有孩子猜小蓝是不是还没走远?果然,在幼儿园栅栏外孩子们发现从树上掉下来的小蓝。也许是兴奋,也许是着急,孩子们疯狂拍打着栅栏墙大喊小蓝的名字,但谁也钻不过去救它。我问:“你们拍墙只会吓到小蓝,这样能救它出来吗?”孩子们马上停止拍墙,四散去想办法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王玺权去拿了跟旗杆想把小蓝捞出来,这是老师曾经给孩子捞弹弹圈时用到的办法。但小蓝总是动来动去,这方法以失败告终。后来孩子们发现栅栏另一端有扇小门,就问我哪有钥匙?见我给不出答案,夏一桐直接跑去问巡视的张园长,结果没有。正当孩子失望时,一桐见保安爷爷在附近,就马上奔过去问保安爷爷有这门上的钥匙吗?保安爷爷说有,让孩子们等一等他回去拿。孩子们欢呼雀跃叫来伙伴们一起等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门终于打开了,看着张老师抱着小蓝离自己越来越近,孩子们的兴奋已经控制不住了,见到小蓝就是一通摸,当然也没忘了跟保安爷爷说谢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再一次把小蓝放回树上,它几次飞跃就又回到了离妈妈比较近的枝头。这次孩子没有要求把小蓝抱回教室,而是叮嘱它“好好抓牢,快快学会飞,别再掉下来了!”“要是再掉到墙那边,我们可就救不了你了!”看似责备,却是满满的担心。</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反思9:</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次营救小蓝行动,我们没有为孩子提供任何的参考意见,全靠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他们擅长模仿,利用先前成功的经验;也会寻找成人的帮助。无形中解决困难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又一次得到锻炼。有时候我们需要假装“无能”,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思考与学习的机会。</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经验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能够主动寻求他人帮助。</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感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无意间捡到一只天上掉下来的“朋友”,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快乐而又难忘的旅程。一只鸟,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或许无关痛痒,但对孩子来说就真是一位特殊朋友的存在。在照顾小蓝的这几天里,孩子们怕打扰到小蓝而变的小心翼翼;为小蓝的进步加油助威;为小蓝的离去担心难过⋯⋯他们有着我们成年人再也回不去的单纯童真,有着我们成年人早已麻木的柔软和对幼小生命的敬畏!一场意外,带来了一场游戏课堂;带来了一段打破平淡生活的小确幸;带来了一场宝贵的童年记忆。小蓝,谢谢你来过孩子们的身边,也希望你带着孩子们的祝福快快长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