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柏坡重温红色记忆

燕子

<p>  </p><p>我有幸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当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这块神圣而美丽的地方,看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几个字时,不禁想起无数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谱写着新中国的未来。</p><p>首先参观了任弼时、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五大书记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的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着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p><p><br></p> <p><br></p><p> 随后我们参观西柏坡最大的房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当时这里是西柏坡中共中央机关的食堂,至今上面还保留着当时做饭时的天窗,十几条简易的木凳排放在里面,山墙上挂着两面鲜艳的党旗,导游向我们讲述了当年会议召开时的情景,正是在这简易的食堂中召开决定了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西柏坡铸就的不朽精神,必将永久感召着一代代后人,必将伴随中国历史的车轮永久载入史册。我们在会址前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具有别样的意义。</p><p> </p> <p><br></p><p> 虽然在学校中学习过关于西柏坡的历史,可是却是在这次真正近距离接触了历史,触摸到了伟人们的生活环境时,我才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西柏坡精神。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精神,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无不在点点滴滴中渗透入到我的学习生活。这次参观学习,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感受到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坚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体会到他们那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我今后会更加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秉承老一辈的革命思想,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p> <p>也许看一次展览,听一次介绍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感触和感动,可是,重要和可贵的是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种感悟和收获转变为实际行动,并持久地坚持下去。我们的头脑里面应该保有有一根永不松懈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的弦,时时刻刻衡量和指导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行动。以前对于从思想上用理论武装自己不够重视,然而现在却是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为自己树立一个标准,确立一个目标,努力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会更有成效。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应该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目标和任务才是我该有的工作态度。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自己更应该培养一种魄力和责任感,主动地承担各项工作任务,真心实意、不求回报的为学生服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