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军人作风和马拉松精神——扎根基层,当好“领路人”

奔牛

<p class="ql-block">  一心为民谋发展,行动诠释公仆心。我叫陈仁康,驻方滩乡王家山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从部队转业17年来,而驻村已达快8年(2010年至2012年市直机关下派到竹溪县水坪镇塔儿湾村任第一书记2年)。虽然没有提拔,但都一直得到组组的重用。我始终用军人的作风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用马拉松精神全力倾注自己的心血、精力和情感,不辞辛劳,不分昼夜,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中。舍小家、顾大局、做表率,带领工作队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贡献了自己巨大的力量。2015年11月驻村以来,我始终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中心工作,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全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6年来,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做实事做好事,为整村脱贫工作兢兢业业,积极为村民脱贫致富而努力奔走,赢得了方滩乡干部和王家山村群众的一致好评。</p> <p>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7年的傍晚,村民孩子玩耍受伤,我第一时间为他止了血,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深受村民感激……</p> <p>一、基本情况</p><p> 王家山村国土面积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6亩、退耕还林面积836亩。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资源有限、产业发展落后,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与威望不高,带领群众脱贫意愿不强。群众安于现状,存在“等靠要”思想,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脏乱差。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62户1034人,其中村干部5人,党员21人。从当时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000元的情况下,到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7000元。动态调整后,全村贫困户为205户736人,其中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有161户593人,货币化安置3户5人。2018年整村已出列,贫困户已全部脱贫。</p><p><br></p> <p class="ql-block">二、抓班子、带队伍,筑牢党建基础</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第一书记,建立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对全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针对当时村两委班子站位不高,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强抓队伍建设。一是抓班子队伍建设,坚持学习引导和议会制度,制定发展产业规划,责任到人,提高发展为业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增强村级经济实力。转变村两委班子成员作风,团结一致,心为民,除了自己致富外,还积极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通过不断努力,现在村“两委”成员在党员、群众中威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软弱涣散的党支部0先进到2019年的全区文明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同时王家山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方滩乡党委的高度认可,综合目标考核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二是带好党员队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高党员素质。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规范制度深入管理,深化和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努力实现党员民主管理。农村流动党员多,管理难度大等情况,建立党员微信学习交流群,跟踪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村级发展上台阶、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四是通过开展“两学一做”为契机,着力规范村级干部队伍管理,引进市场主体。发展一批劳动致富能人,通过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逐步引导全村群众转变过去等、靠、要和安于现状的落后的思想和小农意识,为谋划全村脱贫奔康打下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三、是勤走访、深调研,理清发展思路</p><p class="ql-block"> 王家山村一直以来,群众观念较为落后,受教育程度底,小农经济意识强,市场意识淡薄,安于现状。初到村里,不少村干和群众心里直嘀咕:“这个区里下来的干部能干啥,会不会是来‘镀金’就走呢?“一个外来的书记,真的会甘心待在村里帮忙吗?” 村民不熟悉、不信任,让我一开始没少碰钉子。村里开会,村干部会上光点头,会后不执行;给群众做工作,当天好不容易讲好,隔夜就变了卦……。起初,感到特别委屈,但转念一想:“还是自己为群众想的不够,没有真正得到他们的理解。放下委屈把心一沉,”于是,把“家”搬到了村上,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与村干部交朋友,访遍了全村262户人家,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发展诉求,并积极参与处理好邻里矛盾纠纷。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感情,消除隔阂,真情沟通,了解和掌握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想法。</p> <p class="ql-block">  为做到精准帮扶,克服各种困难,跑遍了全村8个村民小组和走遍了所有的山水土地。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深入走访调研,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和第一手资料。后来村民对我改变了印象:“看得出,他很不一样,是真正来帮助我们的”。渐渐地,村民们开始对这个外来的书记另眼相待,经常为我送上新鲜的蔬菜,关心我的身体,让我每天要吃好一点(村民反而关心起我来了,因为我比较节约,他们知道)。6年来撰写驻村日记已达厚厚的6本,调研报告4篇,为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部分日记</p> <p class="ql-block">  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群众利益无小事,维稳工作不能只强调解决大问题”!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始终把扶贫工作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好评。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在初期开展贫困户筛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贫困户识别的原则,有部分村民因未列为贫困户产生疑惑、不满,前往村委会进行诉求。我主动上户做工作,不厌其烦,耐心劝导,说服教育,将国家扶贫相关政策要求认真解释给村民。消除疑惑,转变态度,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真帮实扶,满怀热情为他们办事。真心和老百姓交朋友、认穷亲,把群众的急事、难事,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办在心坎上。</p> <p>开好每一次场院会</p> <p class="ql-block">四、扑下身子——战疫情</p><p class="ql-block">  疫情就是命令,在家过年的我没有犹豫,赶回十堰就立即奔赴一线投入到战斗中,一直坚守在山村防控第一线。我是党员,党的使命和性质,决定了在关键时刻必须冲锋在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在当前疫情肆虐、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勇敢地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战斗,实事求是、切实解决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截止目前,我联系的村无一例病情发生,以出色的表现交出了一个战斗集体、一个共产党员的合格答卷。</p><p class="ql-block">卡点值守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夜间巡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克服一切困难, 有战场,就有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逆行而上,始终冲在抗疫队伍的最前列。入党的时候体会不深,一路走来,潜意识里早已认定此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与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次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关键时刻,在自己经济紧张的情况下,痛快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为战疫情尽一份小力。</p> <p class="ql-block">五、敢于担当,当好“贴心人”,狠抓精准扶贫 </p><p class="ql-block">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脱贫攻坚,产业是支撑”,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产业发展上积极想办法、下功夫。针对王家山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状况,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区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村办实事、为民做好事。</p><p class="ql-block"><br></p> <p>省级中药材(黄精)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发挥地方优势,打造葡萄、中药材和蜜蜂养殖等品牌。要使王家山村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获得长久的收入来源,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为了寻求产业发展的路子,与村两委班子共同谋思路、想办法、出点子,通过与农户交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听取群众意愿。最终确定了葡萄、中药材和蜜蜂养殖产业发展路线,目前中药材已打造成为省级示范基地。把村集体利益与贫困户脱贫捆绑,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可稳增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收入。村上集体收入从2015年0收入负增长到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6余万元,助推村集体经济基础更扎实。</p><p class="ql-block"> 300箱蜜蜂一角和即将上市的葡萄</p> <p class="ql-block">六、弘扬正气,当好“明白人”,助推美丽乡村</p><p class="ql-block"> 以身作则树榜样,真情帮扶作表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落实上级脱贫攻坚相关决策部署,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视知识的更新;二是强化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始终把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三是认真研读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为切实加强对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学习和理解,突出在“学”字上下功夫。亲自带头学,从一个扶贫门外汉,到现在的扶贫政策指导员,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进行全面研读和理解,做到扶贫政策熟记于心,落实于行。</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大部分贫困的根源正是交通不便造成的。我村也不例外,8个村民小组好比棋盘上凌乱的棋子一样,散落在一座座山岭和沟壑之间。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山路崎岖,给村民们的生活与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硬化和扩宽村组道路成了是村民一直翘首以盼的大事。为破除瓶颈,解决行路难问题。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方奔走,四处“化缘”,筹集资金硬化与扩宽了全村所有通组道路。现在的王家山村村容环境美了,道路宽了,路灯亮了,饮水安全了,贫困户易迁房住上了,就医方便了,网络信号好了,产业发展村民可以就近务工了,收入有保障了……等等,王家山村现已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p> <p>化解矛盾</p> <p class="ql-block">  村民拦下我的车,发自内心写了几个字</p> <p class="ql-block">  在近六年的驻村扶贫工作期间,我也是全区驻村扶贫工作时间最长的干部,到现在仍然安心的在驻村帮建的工作岗位上踏实认真的工作着。在2017年发现工作队资料情况不清、没有档案,说服队员一起在全区72个驻村工作队中率先探索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档案,并在全区借鉴推广。在近六年驻村扶贫道路上,走村串户、进百家门、访百家情、熟千家人,充当了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员;贫困群众情绪调控的疏导员;贫困群众心理抚慰的抚慰员;贫困群众生产发展的指导员;贫困群众矛盾纠纷调解的调解员;贫困群众家庭生活计划的规划员;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调研员和领路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求索员。真正全身心俯下身子解百家难、解千家愁,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贴心人。</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驻村帮扶也是如此。</span>对工作负责的心态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平凡的工作也可以不平凡。细心、耐心地守住岗位,认真、踏实地完成帮扶任务,也能创造独特的价值。不消极、不抱怨。</p><p class="ql-block"> 真心为民,民必理解;诚心为民,民必拥护。“老百姓想的,就是我要做的”,群众的事,就是我要办的事。真情服务、真诚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王家山村的村民们说,陈书记为村里发展做的好事、实事,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才真正是我们农民群众心中的“第一书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心淡中求满足,在尽责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快乐,在忠诚中求幸福。</p><p class="ql-block"> 坚持,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我知道,一路奔跑,总比原地踏步要好!</p><p class="ql-block"> 脱贫攻坚结束后被省表彰为先进个人,这是市、区、乡对我的鼓励、帮助、关心和推荐,也是村干部、单位全体帮扶干部共同努力的成绩和荣誉</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基普乔格说过“</span>如果你控制不了你的思想,注定要做欲望的奴隶,成功来源选择"。人生也没有来日方长,只有时光匆匆。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把该做的和想做的事情,留给遥不可及的未来,我们能把握的只有今天。</p><p class="ql-block"> 为了丰富驻村工作的业余生活,入户走访和夜晚抽空从开始的锻炼身体到现在各大赛事的直通选手,并获得了一些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部分奖牌(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