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端午节即将来临,徽州的农家纷纷准备制作端午节必备的传统美食一一灰汁粽。</p><p> 在徽州,人们称粽子为裹粽,这是因为在裹制粽子时须包裹严实,捆扎牢固,故而称之为裹粽,包粽子称裹裹粽。徽州人有两个节日是必食裹粽的,一个是春节,一个是端午节。</p> <p> 徽州裹粽由箬竹叶裏制而成,方言称箬皮,将棕榈科的蒲葵叶一披一披的撕成细长条,俗称棕披,用来捆扎粽身,有肉粽、豆沙粽、蜜枣板栗粽、白水粽和白水红豆粽等。徽州裹粽与别处的不同,形似枕头,但两端的四个角却不处于同一水平面,而是互相垂直对应的,一般粽身缠绕三道棕披,暗合一元,两仪,三才,四象,充分体现出徽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p> <p> 端午节食用的粽子是灰汁粽,与春节的粽子有所不同,制作方法也较为特别。昨天一早朋友来电话,说家里裹裹粽,我听后立刻驱车前往,亲历了一次裏制灰汁粽的全过程。我到的时候稻草灰已烧好,将冷却的草灰置于滤箩中,以开水浇灌,滤出的灰汁流入桶中,再将淘净的糯米浸泡于灰汁中搅拌,待糯米微黄时取出凉透便可以动手裹制粽子了。</p> <p> 灰汁粽可裹肉粽和豆沙粽,肉粽里裹的是经过酱制的肉条,豆沙粽则是将红豆沙用白糖和猪油炒制,再捏成长条裹入粽中,这样煮熟后豆沙就不会散。原来的徽州裹粽比较硕大,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已不再以饱腹为目的,吃的是一种情怀,所以现在的粽子裹得比较秀气小巧。包好的粽子浸没于水中,需蒸煮三个小时,柴火灶煮的粽子比电饭煲更香。</p> <p> 出锅了,香气四溢,煮熟的粽子外表凝着一层白色灰渍,剥开的粽子呈金黄色,稻草灰的碱香与箬叶的清香融合在一起,香糯可口,食欲大增。</p> <p> 端午节正处炎夏,稻草灰遇水后的碱性能使粽子不易变质,延长储存时间,而稻草本身具有宽中,下气,消食,解毒等功效,因此,徽州民间端午节吃灰汁粽,祭祀祖先,门插艾枝,辟邪纳福,祈求安康的风俗沿传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