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我的汪家子弟读《论语》 子罕篇第九

海璘~汪玲

<p>【原文】</p><p>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p><p>【译文】</p><p>孔子很少(主动)谈论功利、天命和仁德。</p><p>[本人感悟]</p><p>平凡中蕴涵着真理。</p><p><br></p><p>【原文】</p><p>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禹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p><p>【译文】</p><p>达巷里有人说:“孔子真是伟大啊!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使他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了这话,对弟子们说:“我干什么好呢?是去驾车呢,还是去当射箭手呢?我还是驾马车吧!”</p><p>[本人感悟]</p><p>孔子对自己的暗喻非常地恰当。</p><p><br></p><p>【原文】</p><p>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p><p>【译文】</p><p>孔子说:“用麻线来做礼帽,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线来做礼帽,这样省俭些,我赞成大家的做法。臣见君,先在堂下磕头,这是合乎礼节的;现在大家都只是升堂磕头,这是倨傲的表现。虽然违反了大家的做法,我还是主张要先在堂下磕头。”</p><p>[本人感悟]</p><p>礼有外在的形式和内心的形式。就礼帽这个问题它是礼的外在形式,是可以俭化节省的。但堂下的磕头礼是礼的内心形式,礼的根本在于心诚,它绝不可被简化。</p><p><br></p><p>【原文】</p><p>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p><p>【译文】</p><p>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p><p>[本人感悟]</p><p>凭空臆想、绝对肯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都是愚昧无知的表现。</p><p><br></p><p>【原文】</p><p>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p><p>【译文】</p><p>孔子在匡地被拘围,他说:“周公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灭这种文明礼乐,那我这个后死之人也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样呢?”</p><p>[本人感悟]</p><p>孔子是在告诫匡地人:“我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你们要将我怎么样?”表现了孔子的智慧是何等地过人与机智,又体现出了仁德思想才是天下的一切正道!因为没有人敢把仁德的人怎么样。</p> <p>【原文】</p><p>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p><p>【译文】</p><p>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p><p>[本人感悟]</p><p>上天要想成就一个人,首先这个人的天资要纯正。之后,要让这个人在不断地人生实践中去发现、探索。最后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理念结果。</p><p><br></p><p>【原文】</p><p>9.7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p><p>【译文】</p><p>子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任用,所以学得了一些技艺。’”</p><p>[本人感悟]</p><p>技艺永远是文化的奴隶。</p><p><br></p><p>【原文】</p><p>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p><p>【译文】</p><p>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边远地方的人来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从他所提问题的正反两头去探求,尽了我的力量来帮助他。”</p><p>[本人感悟]</p><p>用哲学的辨证思维能解决一切问题。</p><p><br></p><p>【原文】</p><p>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p><p>【译文】</p><p>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中没有出现图画,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p><p>[本人感悟]</p><p>孔子是希望自己的思想有朝一日被圣明的君主所采纳应用,因为这是治国安邦的天书。</p><p><br></p><p>【原文】</p><p>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p><p>【译文】</p><p>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p><p>[本人感悟]</p><p>孔子相当尊重礼貌,以礼待人。</p> <p>【原文】</p><p>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p><p>【译文】</p><p>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他的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个高高的东西立在我的面前。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找不到可循的路径。”</p><p>[本人感悟]</p><p>孔子高深不可测呀!道学渊博。</p><p><br></p><p>【原文】</p><p>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守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p><p>【译文】</p><p>孔子病重,子路让孔子的学生充当家臣准备料理丧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些了,知道了这事,说:“仲由做这种欺诈的事情很久啦!我没有家臣而冒充有家臣。我欺骗谁呢?况且我与其死在家臣手中,也宁可死在你们这些学生手中啊!而且我纵使不能按照大夫的葬礼来安葬,难道会死在路上吗?”</p><p>[本人感悟]</p><p>孔子以身做责不僭越礼法,来教诲学生们。</p><p><br></p><p>【原文】</p><p>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p><p>【译文】</p><p>子贡说:“这儿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起来呢,还是找位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它吧!卖掉它吧!我在等待识货的商人啊!”</p><p>[本人感悟]</p><p>孔子要等待有识之人对他的赏识,好一展才华与他的理想抱负。</p><p><br></p><p>【原文】</p><p>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p><p>【译文】</p><p>孔子想到九夷居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鄙陋,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怎么会鄙陋呢?”</p><p>[本人感悟]</p><p>君子用智慧可以改善人文环境,从而打造客观自然生存的环境。</p><p><br></p><p>【原文】</p><p>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p><p>【译文】</p><p>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把音乐进行了整理,《雅》和《颂》都有了适当的位置。</p><p>[本人感悟]</p><p>音乐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有时它比说教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会更大,所以礼乐的推行就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p> <p>【原文】</p><p>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p><p>【译文】</p><p>孔子说:“出外便服侍公卿,入门便侍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勉力去办,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p><p>[本人感悟]</p><p>孔子在忠、孝、礼仪面前永远保持着谦逊的本色。</p><p><br></p><p>【原文】</p><p>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p><p>【译文】</p><p>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p><p>[本人感悟]</p><p>周礼随着这如流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此时此刻不忘祖先们的功德,恢复礼制我们的人生还是有前途的。</p><p><br></p><p>【原文】</p><p>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p><p>【译文】</p><p>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p><p>[本人感悟]</p><p>好色之人不会有好的品德。</p><p><br></p><p>【原文】</p><p>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p><p>【译文】</p><p>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p><p>[本人感悟]</p><p>人生在世不就是堆山平土吗?山不要堆得太高,要适可而止。地要不断地进行平整。这样的人生才能吉祥,但一切都是以孜孜不倦的学识来达到堆山平土的目的。</p><p><br></p><p>【原文】</p><p>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p><p>【译文】</p><p>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p><p>[本人感悟]</p><p>能对老师的教诲永持不懈的学生,说明他与老师在灵魂上已成为一体的人了。</p> <p>【原文】</p><p>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p><p>【译文】</p><p>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我看到他不断地前进,没有看到过他停止。”</p><p>[本人感悟]</p><p>这样勤学上进的人却英年早逝。孔子对此感叹惋惜,同时也说明任何人都逃脱不了离世的结果。为这个世间奉献出自己最美的菁华才不枉来此一生。</p><p><br></p><p>【原文】</p><p>9.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p><p>【译文】</p><p>孔子说:“有只长苗而不开花的吧!有开花却不结果实的吧!”</p><p>[本人感悟]</p><p>建功立业就如自然界中的现象一样。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能成功要靠根基牢,实践要精、要勤。纵使有万千阻碍也要一展雄才大略,这就是根正、苗壮、花茂、果实。不成功的是半途而废,是完全悖离了成功之道的自然选择。不成功者要以成功者的不懈精神为动力,并且结合自我的实际情况加以不断地完善、提升。</p><p><br></p><p>【原文】</p><p>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p><p>【译文】</p><p>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望,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p><p>[本人感悟]</p><p>年轻人是有发展前途的,是值得令人敬畏的。如果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所成就,那么这个人就更没有前途了。</p><p><br></p><p>【原文】</p><p>9.24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p><p>【译文】</p><p>孔子说:“合乎礼法原则的话,能够不听从吗?但只有按它来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听了能够不高兴吗?但只有分析鉴别以后才是可贵的。只顾高兴而不加以分析,表面听从而不加以改正,我也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这种人了。”</p><p>[本人感悟]</p><p>正言规劝听不进去的人是自我毁灭,听进去能加以改正自己错误的人是可贵的。顺自己意的话谁都喜欢听,但要懂得对方的真正意图。什么话对自己是有利的、什么话对自己是无利的,要会加以判断分析。</p><p><br></p><p>【原文】</p><p>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p><p>【题解】</p><p>此章与《学而》篇第八章重复,故译文略。</p><p><br></p><p>【原文】</p><p>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p><p>【译文】</p><p>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强行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能强行夺去他的志向。”</p><p>[本人感悟]</p><p>一个人的理想志向就如三军的主帅一样。夺去这个人的思想灵魂,就等于杀害了他的生命,就如同剥夺了主帅、歼灭了三军!</p> <p>【原文】</p><p>9.27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着,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p><p>【译文】</p><p>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袍子,与穿着狐貉裘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好呢?’”子路听了,从此常常念着这句话。孔子又说:“仅仅做到这个样子,又怎么算得上好呢?”</p><p>[本人感悟]</p><p>一个人的学识要比外表的服饰更具魅力,但不要以此为骄傲,因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学者的风范要体现在学而不厌、不疲、不烦、不骄、不躁的谦虚谨慎上。</p><p><br></p><p>【原文】</p><p>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p><p>【译文】</p><p>孔子说:“寒冷的季节到了,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p><p>[本人感悟]</p><p>君子的志向与为人要如冰寒中的青松翠柏一样永不凋零、枯萎,这是真君子的最崇高品格。</p><p><br></p><p>【原文】</p><p>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胜惧。”</p><p>【译文】</p><p>孔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p><p>[本人感悟]</p><p>疑惑的人是自己不会算账,所以不聪明。忧愁的人总以为自己得不到,所以不仁德。畏惧的人总害怕自己遭不测,所以不勇敢。总归一点都是小人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在作怪,是不足取的。</p><p><br></p><p>【原文】</p><p>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p><p>【译文】</p><p>孔子说:“可以和自己一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和自己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自己走共同道路,未必可以和自己事事依礼而行;可以和自己事事依礼而行,未必可以和自己一起变通灵活处事。”</p><p>[本人感悟]</p><p>人与人之间只可能存在相似,但永远不可能存在相同。</p><p><br></p><p>【原文】</p><p>9.3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p><p>【译文】</p><p>“唐棣树的花,翩翩地摇摆,难道不思念你吗?是因为家住得太远了。”对于这四句古诗,孔子说:“那是没有真正思念啊,如果真的思念,又怎么会觉得遥远呢?”</p><p>[本人感悟]</p><p>真正的思念是没有距离的(心与心之间没有时空的距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