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

贤澄清

图为《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记者夏文超等人来我公司考察。 2010年7月18日,收到《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记者何颖芳的书面采访稿,请求对大型吊车大吨位产品的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我欣然允稿,并做以下问答。 尊敬的:贤总您好!<br> 随着吊装工程朝着重型化发展,履带起重机产品也不断攀高,向着大吨位和超大吨位发展,骨干生产企业相继诞生了千吨级甚至更大吨位的产品。《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本期将从大吨位和超大吨位履带吊的市场需求、用户需求、发展的原因及对未来市场预测等问题策划专题文章,请您从主机制造商或用户的角度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您的看法:<br> 问:1、 你认为拉动大吨位和超大吨位履带吊需求的市场动因是什么?大吨位和超大吨位履带吊在重型吊装中的作业优势体现在哪里?<div>答:拉动大吨位和超大吨位履带吊需求的市场动因,一是核电建设规模增加和安装、吊装工艺改变的需要;二是风力发电机组向大功率方向发展时安装、吊装工艺的需要;三是其他行业为缩短工期,加大预制件的制作深度,其他中小型履带吊难以满足吊装要求。</div> 问:2、 在市场需求背景下,行业企业近几年为什么能如此快速的推出大吨位产品,技术上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div>答:市场需求是履带吊生产行业唯一追求的目标。谁上得快,出得早,谁就占得了市场先机。但国产大型或超大型吊车的技术性能还有待在实际使用中检验。最最重要的是,吊车结构(受力件)的安全性考验。</div> 问:3、 请您谈谈大吨位履带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研制方面还有哪些瓶颈? 你认为履带吊的最大额定起重量的上限是多少?<div>答:大吨位履带吊未来发展趋势,如同军事上的“航空母舰”或“战略核导弹”,其需求量毕竟有限。国外如此,国内亦是如此。正常情况下,“常规武器”还是“作战的主流武器”,即中小型吊车。吊车研制没有瓶颈之说,亦即,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在具体工艺、材料选用,关键部件的选购可能会有一些难度或者说与进口同类产品有所不同。至于额定起重量,理论上无上限,关键看是否符合需要和性价比。</div> 问:4、 采用大吨位和超大吨位履带吊进行吊装作业,从综合施工效益上讲是否为最佳方案?<div>答: 有些工程是必须使用大型或超大型履带吊,否则其吊装难度和工期是无法想象的。例如,大型风电机组的安装。有些工程则要综合考虑现场条件、到货情况、工期要求、吊装工作量、安全要求、吊装成本等实际情况。一般来讲,业主和施工单位会把成本列入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户还是会选择“常规武器”。</div> 5、 请您提供几张贵公司设备参与项目的图片。<div>答:见附件。</div> 利勃海尔750吨履带吊参与上海高桥石化焦化钢架吊装。 德马格500吨履带吊参与新桥北泖泾T梁吊装。 利勃海尔400吨履带吊参与上海世博变电站钢筋笼子吊装。 利勃海尔350吨履带吊参与九江永修艾城有机硅设备吊装。 日立住友280吨履带吊整装待发。 日立200吨履带吊参与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箱梁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