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有金石姿,良工心磨砺”——记江海小学二年级何惠惠老师数学教研课

爱玩的男孩

6月18日的早晨,天微雨,风清凉,何惠惠老师的数学校级教研课也如期而至,她执教的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按不同标准分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前准备</h1>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上好这节课,私底下她已经试上了四节课,每上完一节课就要修改几次课件,稿子也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怕自己上课时紧张写不好板书,还特意把课题打印出来一个一个剪、一笔一划地贴在黑板贴上。不管她的课上的如何,在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上,她已经成功了一半。<div><div><br></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style="">用二(3)班的孩子磨课</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部分</h1> 本节课,何老师以大耳朵图图整理书包的动画情境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重要性;接着让孩子们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指出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div><br></div> 在课的新授部分,何老师创设了童心园的情境,根据情境提出了:“童心园里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仔细看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分类与整理的问题上来。<br><br> 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提出不同的问题,感知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接着组织学生在图中收集、记录数据,一步一步呈现出统计表的初始形态,又引导学生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份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解决学生们刚才所提出的问题。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分类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以及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但总数不变。 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练习环节设置的积木和邮票两道题都取材于生活,二4班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聆听、积极发言,因此在练习上显得游刃有余。<div><div><br></div></div> 最后的总结环节,学生不仅学会了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还能够将分类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充分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希望这些孩子在学完这节课能够活学活用,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评课环节</h1> <p>  精彩的课堂演绎,带来了热烈的课后交流。何惠惠老师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我追求,亲切自然的师生关系,凸显统计本质的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高度融合的教学素材……太多的可圈可点,让大家对这个青年赞不绝口……</p><p> 江校明确表示,通过前后两次倾听何惠惠老师的教研课,能够明显看出来她的进步,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立站立在数学课堂的让人放心的优秀青年!倘若都能如此努力,那么所有的青年都将未来可期!</p><p> 一场优质的教研活动,就是会这样,让参与的每个人受到鼓舞,激动得脸颊绯红……</p>

分类

学生

何惠惠

教研

课堂

不同

数学

老师

生活

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