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段路,去捂热那段渐远的历史

飞侠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i> ——穿越晋奉大战防线纪实</i></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重装徒步穿越是我最喜欢的户外方式之一,它高度融合了体育运动和旅游休闲,衣食住行全扛在肩上行走于天地之间,同时还能探索未知,去考察验证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虽然累但乐趣无穷!</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好几年前翻看卫星图,五台山地区和南北驼地区密密麻麻的行走路线非常明显成熟,而一北一南两者直线距离相距3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路线图确是空白或稀疏断续。突发奇想从大五台的东台直接穿越到南北驼的北驼,从而把朝台和南北驼两个著名的户外大区合成一体。2017年第一次走这条线在行走过程中确发现了这里还有一段厚重的历史,这里曾经晋奉大战的主战场,从东台脚下一直到驼梁方向都是当年晋绥军的防线,沿途有很多藏兵洞、战壕、地堡、交通沟。时隔四年在好友提议下又一次背起行囊穿越晋奉大战防线,抚今追昔,捂热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b></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晋奉大战防线(白色)示意图</span></p> 尘封的历史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民国军阀混战年代,奉系军阀张作霖打败直系军阀吴佩孚后入关盘踞河北,并准备进一步攻占山西。山西督军阎锡山得到消息后,沿阜平长城岭一带修筑工事,连成防线。阎部为了争取主动,于1927年7月派晋军刚出军校门的“学兵团”为先头部队越过长城岭进入河北寻机向奉军发起进攻。几天后因“学兵团”缺乏实战经验、粮草弹药供应不上,造成全军覆没。阎锡山得到消息后立即在长城岭为中心的南北地带加强布防。1927年8月,奉军第十军军长王树昌率部进驻阜平。沿途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长驱直入到龙泉关一带,休整待攻。</span></p> <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第一天:客子庵—炮台山—四方塔—龙泉关—长城岭—东路沟</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b></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客子庵是五台山东麓的一个小村,八时许我们从这里进山开始徒步之旅,好久不重装徒步了,一下适应不了节奏,爬的汗水直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爬上一个山梁,眺望远处的东台,想起几年前第一次走这条线路时的往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新修的一条水泥路直通山顶,山顶没有村庄确有路通,应该是消防通道加隔离带作用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约九点四十爬上炮台山,海拔1812米,炮台山上面有石块砖磊砌的炮台基座遗址。炮台山是龙泉关大道北侧的制高点,这里应该是一个炮兵阵地,居高临下封锁大道火力支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从炮台山下来就到了五台和阜平交界了,五台这边坡缓主要植被是草甸,阜平这边地势险要,落差很大,主要植被是树木丛林,不知交界拉上铁丝网是何用意,好像到了国界似的。防牛羊跨省溜达?还是防火作用防止人员进入林区?不得而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接近四方塔的山坡上,发现了第一个地堡藏兵洞,有两个出口,里面空间利用石块穹型构造,近百年了依然没有变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四方塔是一座山顶的名字,海拔1773,比炮台山略低,两次来到这里都没有发现塔,只有一个带院落的房子是护林员住的。至于为什么叫四方塔一直没弄明白,炮台山和四方塔中间正下方就是通往阜平的长城岭隧道。在93年前,就在这片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山梁上曾发生了一场激烈火战斗。</span></p> 四方塔战斗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四方塔位于长城岭关门北侧,这里视野开阔,四周山头一览无余,向东望去阜平县城大部清晰可见,从龙泉关通往石咀、五台的大道尽收眼底,此处易守难攻,在这里即能控制长城岭隘口,又能观察阜平城至龙泉关大道上的敌情动向。所以也就成了晋奉两军必争之地。奉军抵达龙泉关后,稍加休息便开始向长城岭进攻,军官们鼓动说:打过长城岭自由三天。晋军第八师师长关福安部、第五师师长王靖国部在长城岭五台县一侧的四方塔、银河山、南天门、百草坨、干柴垴等重要隘口部署兵力,抢修工事,严阵以待。奉军在大炮掩护下,猛攻长城岭上的四方塔。晋军居高临下,以手榴弹阻击奉军,奉军多次进攻,连遭失败,久攻不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过了四方塔是一段缓坡下降,队友们皮了一会,在一块大石头上找乐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越往下走长城遗迹越明显,最先看到的是一个楼台,底部用条石砌筑,上方用青砖。年代久远,楼台残破、墙体茕茕,隐现于荒草之中,怆然感到苍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虎护千年树,人披六月裘”,清代曾任雄州知州的严遂成以这样的场面特写,勾勒了龙泉关所处边墟之地的旧时场景。推开历史这扇门,可见这残旧的一楼、一墙之中,历史底蕴是那样的厚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里真正的地名叫龙泉上关,因关城两侧的山岭上有长城,而又叫长城岭口。新《阜平县志》上说,长城岭上的关口是龙泉上关;向东距此约10公里的山下,筑有龙泉下关城堡,既现在的龙泉关镇。龙泉上关初建于明代永乐年间;龙泉下关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景泰二年(1451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分别增筑和改筑关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长城岭地势险要,扼控河北阜平通往山西五台的大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633年徐霞客《游五台日记》这样描述长城岭:又直上五里,登长城岭绝顶。回望远峰,极高者亦伏足下,两旁近峰拥护,惟南来一线有山隙,彻目百里。康熙二十二(1863年)秋,皇帝奉孝庄皇太后幸五台,至龙泉关,“上以长城岭峻绝,试辇不能陟,奏太后。次日,太后辇登岭,路数折不可上,太后乃还龙泉关,命上代礼诸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27~1928年爆发的晋奉大战,长城岭口就是双方争夺的主战场。奉军自阜平、东下关、龙泉关镇方向仰攻,晋军虽为守方确居高临下,占尽地利,双方西此为中心反复拉锯争夺百余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长城岭上,遥想一桩桩长城战事,您会有着似乎烽烟燃起,铜炮铁铳、滚木雷石、弓箭矢镞,守城官兵抵御入侵之敌的历史想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从长城岭北侧山岭下来,跨过省道沿城墙攀登南侧山峰,此时时间是十一点半,远处天空开始阴沉下来,不时有雷声传来,雨马上来了,队友们提前整理出雨衣并稍作补充,继续前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发现的第二个地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紧接着又发现一座楼台,规制和北侧上上的一样,遥遥相望,控守龙泉大道。但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急需修缮保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约一时许登上长城岭南岭最好点,海拔高度约1770米,此时雨已经不小了。由于事前有关注一上来就发现“八葫芦洞”的入口,侦查完毕后全员进入洞口修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是这次穿越路线发现的第三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工事地堡,修建在山顶最高处,发现四个不同方向的入口,还有一个朝上的入口,最上面有石板可以封闭。各个入口有石券道连接,通道上还有储物空间,入口外面修有交通壕,当地人把这里叫“八葫芦洞”,其设计非常巧妙,近百年工事内部依然没有损毁。也反应出当时晋军的战斗力和守土护省的决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段路的风景非常漂亮,山体绵延起伏,绿茵如毡,林地和草甸的分明同时也是河北山西的分界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从八葫芦洞下来,天空飘起了细雨,大家换上了雨衣,不冷不热非常舒服。细雨绵绵也激发了大家的玩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3:35发现第四个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3:55发现第五个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4:02到达一个山体隘口,两侧分别是山西五台县的土黄沟村和河北阜平县的大胡卜村。这个隘口虽不是啥大路,但也是联通两省的孔道。从军事角度讲突破这里就可以迂回到长城岭主阵地的后方,所以这个地方特别重要,两侧的藏兵洞地堡也分布密集。杖指的方向是土黄沟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4:05发现第六个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4:18发现第七个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4:45发现第八个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5:06发现第九个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5:15发现第十个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如此密集分布的藏兵洞、地堡,不由的让我们想象到近百年前那场战争的惨烈,说起“晋奉大战”人们也许会想到的是傅作义守涿州城的经典战例,而忽视了这里的拉锯战。《阜平县志》记载:1927年8月,奉军第十军军长王树昌率部进驻阜平。沿途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长驱直入到龙泉关一带,休整待攻。奉军军部设在北栗元铺村,南栗园铺村驻一个警卫营和一个补充团。第十军12师师长张学义师部设在八里庄,下属三个团驻在八里庄、顾家台村。26师师长杨瞎子师部设在瓦窑村,所属三个团分别驻在辽道背、骆驼湾、瓦窑等村。92师师部设在龙泉关,所属部队驻在水泉洼、印钞石、龙宿庵、黑崖沟等村。龙泉关还驻守一个炮兵团。军部医院设在阜平城,战地临时医院设在招提寺内。前线部队20天左右调换一次。长城岭沿两省交界线阜平一侧的沟沟岔岔、村村户户都住满了奉军。仅有几户人家的水泉洼村也驻守了一个整连。奉军刚到龙泉关一带时,粮草供应不上,奉军就在各村抢粮、宰杀牲畜,闹的当地鸡犬不宁。老百姓有家不敢回,躲在山沟里,时间长了不得不回家时,奉军把全村的老百姓分成男女几家合住,腾出房子给奉军。阜平以西的大道两旁百姓,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抢掠骚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与厚重的战争元素对应的是外面优美的风景,此时雨渐小,群山就像被洗过一样,青翠欲滴,山路蜿蜒,不宽的路径,两边青草,野花,树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影影绰绰的远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过了第十个藏兵洞后,又是一座山需要翻越,而且植被茂盛没有路迹,好在这些人经常野徒,对于逢山开路也司空见惯了。时而直上,时而横切,忽左忽右,扒开密不透风的丛林,躬腰俯身踏过乱木腐叶。最终成功到达山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到达山顶后,山下的地势一目了然,原来这又是一条沟通晋冀的孔道,来自河北阜平方向的大路到达龙泉关镇后分为两岔,一条通往长城岭(前文已述),一条经骆驼湾、瓦窑(又分岔后文会述)、木厂方向通往五台碾子沟、石咀方向。后者即是山下这条路,于是这里就成了晋奉大战时双方争夺的另一个要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约5时许,下到山下公路旁一个叫东路沟的村子,也是预计的扎营点。再往前走就是茫茫大山,天黑之前到不了适合扎营的地方。第一天行程约18公里,用时约9小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东路沟村现在只有一户人家,以放牛为主业,女主人干活麻利,饭菜可口,男主人热情健谈,纯朴的山里人,地道的农家饭,没有商业气息。一幅和谐的田园山色画面。关键这里还没有信号,山里寂静手机安静,少了烦事的讨扰,只有大自然的原声,多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酒足饭饱后,村外一片绿地上扎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多少次梦中憧憬的画面在手机镜头下变成现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多久没有享受这种和大自然全天候的接触了,躺在亲手搭起的帐篷里,听着风吹过的声音,就这样一觉睡到天亮!习惯了两点一线城市生活的你,来到山野,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扎营在户外,只要拉开帐篷,目光所及都是大自然的绝美景致,日出山间的晨光,恬静温柔的夜色。</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第二天:东路沟—里南沟—干柴垴—北驼—榆树坪</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夜修整,小伙伴们满血上阵,加工早餐,收拾营地,从路东沟到里南沟是一公里的水泥路,村民用小车把我们送到起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登干柴垴的路迹也不明显,和昨天一样边走边寻,上到一半后看到了时隐时现的小路。大坡度的爬升很消耗体能让小伙伴们汗水直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8:17发现第十一个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8:34到达干柴垴顶峰</span></p> 干柴垴战斗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干柴垴,海拔2053米,地势险要。结合前文所述,它是瓦窑通往五台石咀道路隘口处南面制高点,谁控制住这处高地,谁就控制了这处隘口。这条道路虽然并不宽畅,但它却是龙泉关通往山西仅有的两条道路之一,1927年晋奉大战,奉军26师在瓦窑驻扎,也就是把这里作为一个突破口。所以攻占干柴垴控制隘口奉军势在必得。晋军在这里凭借天然屏障和防御工事,发挥迫击炮、手榴弹优势,一连打退奉军几次进攻,奉军投入两个团的兵力进行强攻,仍然久攻不下,奉军伤亡严重。晋军也付出很大代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8:45发现第十二个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9:20发现第十三个藏兵洞</span></p> 战争结束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28年3月,蒋介石的中央军占领天津一带,冯玉祥的西北军逼近保定。张作霖怕受蒋、冯夹击,决定将奉军撤回东北。于是张学良一行乘坐20多辆摩托车亲自到南栗园铺军部传达命令,奉军连夜撤离长城岭一带。晋军闻讯追击奉军到望都一带,奉军掉头给于迎头痛击。双方再次激战。晋军抵挡不住奉军炮击,大败而归。至此,历经200多天的晋丰长城岭大战逐告结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过了干柴垴之后,小伙伴们议论远处哪座山是终点北驼梁,有的说马上就到,有的说还得走一段,其实群山之后最远最高处才是北驼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也不知上来下去翻了几座山了,小伙伴都是个顶个的硬手,前后相距也不过一两分钟。约十点到达另一个山隘口,一头是五台的的榆树坪一头是阜平的辽道背,这条小路自龙泉关、瓦窑分岔而来。一路走来,整个防线攻守就围绕这几条晋冀通道展开。自北向南依次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龙泉关镇—长城岭—石咀,两侧制高点是炮台山、四方塔、长城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顾家台—大胡卜—土黄沟—石咀,两侧制高点是长城岭、无名峰1</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骆驼湾—瓦窑—木桥—东路沟—石咀,两侧制高点是无名峰2、干柴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4.骆驼湾—瓦窑—辽道背—榆树坪—门限石,两侧制高点无名峰3、北驼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梅姐实力大爆发,负重爬坡能力相当厉害,进入状态后甚至登山杖都不用了,冲顶北驼梁把八个男士落的看不见背影,见证啥叫实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约11时到达此次穿越的终点北驼梁,穿越路线不同于登顶,在绵延群山间上升下降再爬升,一路走来翻越有名字的山峰炮台山、四方塔、长城岭、干柴垴、百草坨五座,其余无名山头N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日复一日的生活难免单调枯燥,因此,心中一定要有些热爱,去成长,去绽放,不辜负生活,不辜负自己!不管身处何处,勇敢拓宽自己的边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漫漫人生路,那些能让我们记住的日子,一定是勇敢追求心中所想,并为之付出汗水的日子,不蹉跎岁月,不辜负自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午12时许,全员按预订计划到达终点榆树坪村,时间误差在几分钟之内,结束了穿越之旅。此行行程共30公里,边找路边游玩边赶路边避雨共耗时一天半。鉴于全员强大的负重徒步实力,如果不是为了找水源地在东路沟扎营,我们甚至可以一天就完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一段路,发现重温一段历史,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同等重要,脚步在行进,脑海里浮现的是关于近百年前的那场军阀大战,战争的双方闫“长官”和张“少帅”在太行山两侧大摆龙门阵,时战时合,相持拉锯百余天。站在这些洞、堡之上,仿佛能听到那隆隆的枪、炮声,厮杀声,惨烈的场面就发生在脚下这郁郁葱葱的林间,百花盛开的草地。死去的无论是奉军、晋军都是我们的同胞,年轻的士兵成了军阀的牺牲品。战争也许是政客们的游戏,确是普通百姓的噩梦,从长城岭到干柴垴到北驼南天门,密集的藏兵洞、地堡群、交通壕需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双方大兵轮战,会增加两省百姓多少负担。和平仍是最大的公约数,战争总是最后的选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