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印象(人在旅途)

温和郎

<p class="ql-block">  刚出太原火车站,就猛地感觉一阵寒气袭来。其实我穿着棉衣,南北的温差,使这里更有一种冬日沉沉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太原城就像一个沾满煤灰的北方大汉,迎面而来。北方城市的街道,总是灰蒙蒙的,不太鲜亮。北方的人也给我有类似的感觉,男人们的衣服大多是青灰色,头发凌乱,蒙着一层尘垢,女人也多半是大花棉衣,裹着床单似的披巾,不似南方人那样精致,细腻,干净。</p><p class="ql-block"> 穿过太原早晨清薄色的寒气,我前往城市另一边的瓦流路去探望我年迈的伯父。沿路有无数冒着热气的小吃店,人们像蜜蜂似的团团聚在那里,端着一碗碗浆糊似的浓稠的小米粥——红的黄的白的,粗大的油条赛过了孩子的胳膊,一层层的烙饼,五颜六色的生菜。。。,饮食出性格,感觉北方人朴实,随意....</p><p class="ql-block"> 太原是我最熟悉的北方城市,74年的时候,我才八九岁,印象里夏季的太原城,尘土飞扬,成堆的西红柿发出腐烂的气味。郭兰英老师那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真的如同泉水般咕咕滔滔,如行云流水宛转千里,把太行山两边的深壑,峡谷,平原深深烙进我童年的脑海里,那时的伯父还是一个瘦高,英俊的中年大学讲师。</p><p class="ql-block"> 车到迎泽大街,眼前恍然一亮。这条太原市最宽阔整洁靓丽的街道——十四车道,据说能媲美北京的长安大街。两旁都是高大的现代化建筑,我的目光落在那些芜殿顶、歇山顶的仿唐式的建筑上——蓝色琉璃瓦,飞檐斗拱,宫灯红墙,处处昭示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唐高祖李渊曾任太原留守,唐王朝在此发迹。现在的城市都时兴这一套,用历史和文化的氛围来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p><p class="ql-block"> 伯父现在已是老态龙钟之人,昔日之潇洒英俊已荡然无存。可是太原依旧还年轻,不老的太原有着无穷的魅力让我止不住的想千百次去亲吻她。</p><p class="ql-block"> 离开伯父家,我又出现在太原的大街上,我要去品尝地道的北方风味。真正能体现某地特点的,不是那些现代化的商场和写字楼,也不是附庸风雅的仿古建筑,而是在市井里——那些狭窄的小巷,朴素的平民中间。</p><p class="ql-block"> 绕过那些掩盖着棉被似的厚重门帘和玻璃转门的超市宾馆,走过那些卖廉价服装和小商品的商业街,我来到了一个狭窄的巷道,走进一个简陋逼仄的小餐馆,一些胡子巴茬,灰头土脸的北方佬正拥挤在这里,拿着一大叠的烙饼,就着一大碗腌菜,呼呼啦啦,呼呼啦啦地大喝小米粥。</p><p class="ql-block"> 我要了一碟驴子肉,一碗刀削面,我坐在一个约莫50岁左右,头发凌乱,穿着油腻的黑色棉衣的男子面前。这个人并没有留意我。他面前桌上摆着一大叠烙饼和酸菜,就着拳头大的一小瓶酒——山西那种土烧酒,自顾自津津有味吃起来。喝完了一瓶他又要,招待员几次疏忽了他,他一个劲地喊招待员要,似乎那瓶酒比食物更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这个埋头大吃的中年人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轻轻叩击桌面,暗示那碟驴肉可以与他分享。他有些疑惑的看看我,我又用手指指眼前的驴肉,他明白过来,面无表情地咕隆着道了一声谢谢,可是却并不愿意动我的东西,也不愿与我攀谈,依然埋头和他的酒,吃他的烙饼...</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个人刀条子似的脸上细细斜斜的单眼皮,楞直的鼻梁——典型的北方人模样,就想到许许多多和他一样朴实木讷的北方汉子,就和太行山上冰硬的棱角分明的黑色石头一样,也许,这就是我要寻找的地道的北方风味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