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日夏至,蝉声起,夏意浓,所有美好 ,悄然而至。</p> <p> 为了让孩子们感知中华传统节日和传统节气,了解端午和夏至的文化及风俗习惯,弘扬传统文化,扶风县图书馆 扶风多贤书院于庚子年夏至日联合开展了“诵经典 采艾叶”端午文化体验游学活动。</p><p> 早上7:30,书院的家长和孩子们准时在百合商场门口集合。</p> <p> 第一项活动是采摘艾叶。采摘前,书院负责人张建强老师先教大家认识艾叶,并规定了采摘时间。</p> <p> 开始采摘了,大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剪刀、袋子,认真的工作起来。</p> <p> 张建强老师一家三口齐上阵,为大家做出了好榜样。</p> <p> 陪孙子一起采艾叶的陈泽宇奶奶、杨雨泽奶奶,让人心生敬意。</p> <p> 张晨悦和妈妈配合的很默契。</p> <p> 这母女俩专注的动作和神情如出一辙。</p> <p> 你们认真的样子好美!</p> <p> 独立性很强的小可爱,一手拿袋子,一手采艾叶。</p> <p> 万绿丛中一点红,段老师的大红色衣服在一片艾叶丛中格外抢眼。</p> <p> 和爸爸一起劳动。</p> <p> 认真的妈妈和孩子。</p> <p> 郭国雄和李泽桐两个你采我装,分工明确,配合默契。</p> <p> 劳动最快乐!</p> <p> 九点钟,采摘活动结束,大人和孩子们提着装满艾叶的袋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p> <p> 收获满满!</p> <p> 张老师现场为大家讲解艾叶的用途。</p> <p>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p><p> 【中药名】艾叶 aiye</p><p> 【别名】蕲艾、祁艾、大艾叶、艾蒿、五月艾。</p><p> 【英文名】Artemisiae Argyi Folium。</p><p>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叶。</p><p>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5~1.2米。茎直立,密被茸毛,上部分枝。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上面深绿色,有腺点和蛛丝状毛,下面被灰白色茸毛;茎顶部叶全缘或3裂。头状花序长约3毫米,直径2~3毫米,排成复总状;总苞卵形,总苞片4~5层,密被白色丝状毛;小花筒状,带红色,雌花长约1毫米,两性花长约2毫米,瘦果椭圆形,长约0.8毫米,无毛。花期7~10月。</p><p> 【产地分布】艾生于荒地、林缘;有栽培。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p><p> 【采收加工】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p><p> 【药材性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茸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p><p>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p><p> 【功效与作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温经止血药。</p><p>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供炙治或熏洗用。主要用治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近年对其药理作用有不少研究,如水浸剂对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增进食欲等作用。艾叶油有镇咳、祛痰、平喘、抑菌、镇静、抗休克等作用。</p><p>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作用;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性休克;抑制心肌收缩,抗血凝和高强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尚具有利胆、兴奋子宫作用。</p><p>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2%~0.33%,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α-香树脂、β-香树脂、无羁萜、柑橘素、槲皮素与4个桉烷衍生物。另含2-甲基丁醇、艾醇、龙脑、顺式香苇醇、优葛缕酮、α-侧柏烯、甲基丁香油酚、魁蒿内酯等成分。</p><p> 【使用禁忌】阴虚血热者及宿有失血病者慎用。</p><p> 【配伍药方】①治产后泻血不止:干艾叶15克(炙熟),老生姜15克;浓煎汤。一服便止。(《食疗本草》)</p><p> ②治妊娠卒胎动不安,或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p><p> ③治妊娠心气痛:艾叶、茴香、川楝子(俱炒)等分。醋煎服。(《卫生易简方》)</p><p> ④治转筋吐泻:艾叶、木瓜各15克,盐6克。水盅半,煎一盅,待冷饮。(《卫生易简方》)</p><p> ⑤治癣:醋煎艾叶涂之。(《千金要方》)</p> <p> 第二项活动是诵读经典。张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信邑水库,先让孩子们自由活动。孩子们如放飞的小鸟,开心的玩起了打水漂。</p> <p> 幸福的祖孙俩!</p> <p> 短暂休息后,张老师组织大家一起诵读《弟子规》,虽然经过了半年的疫情,书院没有统一组织孩子们诵读经典,但是孩子们对《弟子规》还是熟记于心。</p> <p> 诵读完经典后,张老师提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读书?”孩子们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这时,一向善于思考的李泽桐举手回答道“是为了将所学落实在生活当中。”张老师对他的回答表示赞许,这个孩子就是有思想。</p><p> 接着张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周恩来总理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还讲了《论语》当中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道理,告诉孩子们读书是为了不断地提升自己,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p><p><br></p> <p> 最后,张老师问大家今天是什么节日,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父亲节。张老师又问大家还是什么节日,好多孩子回答是夏至。张老师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夏至的由来及庚子年夏至的具体时间及特点,孩子们听得很是入迷。</p> <p> 节气特点</p><p>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p><p><br></p> <p> 夏至养生</p><p> 忌夜食生冷: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夜间也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黏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p><p> </p> <p> 忌空腹饮茶: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加上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p><p> </p> <p> 忌夜卧贪凉: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p> <p> 夏至诗词</p> <p>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p><p> 【唐·元稹】</p><p>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p><p>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p><p>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p><p>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p><p><br></p> <p> 夏至</p><p> 【宋·张耒】</p><p>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p><p>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p><p>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p><p>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p><p>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p><p>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p><p><br></p> <p>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p><p> 【宋·杨万里】</p><p>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p><p>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p> <p> 庚子年的夏至不同于往常,因为它和父亲节不期而遇了,当夏至遇上父亲节,让这个特殊的日子,更加显得不平凡。</p><p> 活动最后,张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回报爸爸妈妈。孩子们有的说要为爸爸妈妈洗脚,有的说要为爸爸妈妈做饭,有的说要为奶奶捶背。看到孩子们孝心满满,家长们都很受感动。</p> <p>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气有所了解和认识,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也希望能够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将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