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位成功的班主任不只是要培养出文化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应该要培养出能独立生活、抵御挫折、自信愉快生活等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学生。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那么,我们怎样“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受挫能力?</p> <p>一、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p><p>(一)“感同身受”,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p><p> 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感同身受”是理解高级阶段也是沟通的桥梁。“感同身受”的理解就是要知自卑学生的心,以便对症下药,促进转化。这正如《学记》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要知其心,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多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做他们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才能深入他们内心世界,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要知道,只有与学生共同交流,走进缤纷的世界,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才能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只有与学生有着共同的语言,才可能知他们的所想所思、所爱所恨;才可能在平等中实现对话。通过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真诚。遇到有争议时,不该是我们说了算,应该是耐心地把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选择。</p> <p>(二)放大“闪光点”,抚平心灵忧伤的“沟壑”</p><p> 对于自卑感的学生,我们最好是戴上“放大镜”去找他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大多数自卑学生都有长处和特点,都有自己兴趣的中心。如组织他们参加文艺、体育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该及时鼓励、赞赏和肯定;让他们发挥其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那何况是青少年学生呢?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尤其需要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p> <p>(三)评价“中肯”,让其接受自身的“不足”</p><p> 在理解和肯定的基础上,诚恳地提出他们自身的缺点就很自然而然,他们也容易接受。同时,指出他们的缺点时不仅应该中肯,还应该注意语气的把握,千万不能用评定的口吻,更不能用教训的口气,因为许多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都有受过不适度的批评、处罚,不公平的评价,不恰当的奖励等经历。应自然而亲切,随时注意他们内心的变化和感受。随时记住:批评总不是件好事,能够避免批评他人要尽量避免,非得批评的时候,最好使用“笑里藏刀”批评法,首先要做到先说笑话,有趣的事或帮他找出他的长处和优点,让学生溶入你的氛围中来,然后指出批评,使他在甜言蜜语中接受批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p> <p>(四)给予“信任、鼓励”,助其走出心理阴霾</p><p> 我们应当充分地相信他们,如委任他们参加学校、班务、学科管理。我们应当发现他们个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树立信心,组织转化。在他们失败时,我们应当以坚信的口吻,鼓舞他们,给他们必胜的力量,走出心灵的不适和困惑,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体谅;要给后进生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感到你是一个可亲近的大朋友,这将会带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们不怕出错,不怕走弯路,奋起直追。因为,此时的他们最需要我们老师的信任、肯定和鼓舞。</p> <p>(五)“科学方法”指导,促其克服自卑心理</p><p>1. 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p><p> 自卑本质是自我评价过低,相信“我实际没有想的那么糟”。要合理评价自我,不要以偏概全,盲目否定自我。常言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把自己与别人“硬比”,结果是“人比人,气死人”,越比自卑感越强。</p><p>2. 指导学生改变现实自我</p><p> “学习不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通过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等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要关注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充分相信“别人能做好,我也能做好”。外貌虽不能改变,但可以通过内在的涵养来表现自己性格上可爱的一面。</p><p>3. 指导学生处理好关系</p><p>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好自身发展、成人成才与家庭条件的关系,克服优越感和自卑感,介绍一些成功学者及其家庭条件的资料,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情绪,发奋图强,建立充分的自信心。</p><p>4. 指导学生预防和治疗自卑心理的产生</p><p> 鼓励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困惑,鼓励其遇到困惑时及时求助于老师和家长,而不是自己长期压抑,无所突破。并且对有自卑心理先兆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并进行相关的治疗。</p><p>5. 指导学生思想观的健康发展</p><p>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使他们既有正义感、道德感,对有缺陷的同学充满同情心。</p> <p>二、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受挫能力</p><p>(一)用名人的事迹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挫折孕育着成功</p><p>挫折当然不是件好事。但是,俗话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观察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练出来的。</p><p>(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提高学生抗挫力</p><p>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对行为起长久作用的是理想,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反之就会被挫折压倒。班主任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有了正确的人生观,那么以后遇到挫折和困难,学生都会有较强的抵御能力。</p><p>(三)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慨,积极应对挫折</p><p> 就人们的愿望来说,自己的努力与事情的结果最好能同步。可是,实际生活中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在学生的学习尤其是知识基础和智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是付出的多,回报的少。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不畏挫折的可贵的心理品质,鞭策他们“笨鸟先飞”,鼓励他们“勤能补拙”。学会冷静对待挫折,不应把这一点挫折看成是一种打击,而要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一个磨砺的机会。</p> <p> 总之,人的一生的生活历程是不平坦的。在人生道路上,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平凡人有挫折,名人、伟人同样也有挫折。青少年学生可能会在学习成绩、升学考试、同学关系、家庭关系等问题上遇到挫折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其抗挫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让其勇敢地面对挫折,迎接人生的挑战,才能担负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