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路愚园路,东起常德路,西到长宁路,全长2775米。从1860年开始修筑,到1918年拓路完成,经历了58年。因赫德路口(今常德路)有一座私人花园宅第“愚园”而得名。愚园路很特别,无论是在晚清时期、民国年代、汪伪时期,还是在解放后,都一直未曾更名。 漫步在愚园路上,行道树大多是悬铃木(上海人习惯称之为法国梧桐),初夏时节,遮荫蔽日。马路两旁有许多弄堂,弄堂内常常有许多花园洋房、联排公寓、石库门等等,各具风格,兜兜转转,可以看老半天。<br>沿愚园路,从静安寺一路逛至中山公园,门牌号从小到大。<br> 愚园路81号:刘长胜故居,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br>刘长胜,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人、中共上海局副书记,小楼因而成为当年中共中央上海局和中共上海市委的秘密机关之一,上海局书记刘晓常到这里和刘长胜讨论开会。陈列馆展示了中共地下组织发展、斗争的历程。<br> 愚园路218号:百乐门舞厅<br>上海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所。全称“百乐门大饭店舞厅”。1932年,由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兴建,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建筑风格。开张典礼上,时任国民党政府上海市长的吴铁城亲自出席发表祝词,当时百乐门的常客有张学良、徐志摩;陈香梅与陈纳德的订婚仪式在此举行,卓别林夫妇访问上海时也曾慕名而来。<br> 愚园路230号:百乐美发公司<br>原名美乐美发厅,开设于1933年。首创女子化学烫发,发型设计新颖大方,吸引了许多文艺界人士和歌星舞后,如陈燕燕、周曼华、李丽华、黎明辉等。<br> 愚园路350号:静安寺救火会<br>建筑为平面呈“八”字型的周边式大楼,眺望塔位于北侧,整幢建筑系砖混结构,平屋顶。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愚园路350号建立了静安寺消防分处,民国十一年(1922年)建立静安寺救火会,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改为静安寺消防区队。现为上海市消防总队静安寺支队。<br> 愚园路361弄(愚谷邨):建于1934年的新式里弄。“邨”是“村”的异体字,含有城市里的乡村之意,也有乡村城市化的寓意。“愚谷”二字出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大智若愚”。弄内65号先后住过的著名作家就有魏金枝、唐克新、茹志鹃和王啸平夫妇及王安忆;37号曾住过著名画家应野平;两栖明星周璇、影星黎明晖夫妇、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沙莉和凌之浩夫妇、奚美娟、著名口琴演奏家王庆隆也曾在这里居住过。<br> 愚园路395弄(涌泉坊):建于1936年的新式里弄。涌泉坊在上海的新式里弄住宅里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所谓新式里弄,是于上个世纪初在上海开始出现的一种结合了中国特点的西化建筑。建筑一排连为整体,独门独户分为多家,每家一般三层,底楼有小花园,二楼和三楼各自分割,各有功用。弄口造型似宫殿城堡,主入口门廊内为3个拱门,中间一对爱奥尼式柱和二侧小拱形门廊。2层设两联平窗,3层设券窗,顶部有券齿装饰。<br> 愚园路404号(市西中学): <br>1923年7月,西童女公学在市西中学愚园路今址修筑校区。1943年,“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并入愚园路的西童女公学本部,合并后改称“公立暨汉璧礼侨童女校”。同年,日军强征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与女校校区,改制成为“沪西第一集中营”用于收押盟国侨民。1946年,国民政府将原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与女校合并后更名成为市西中学,留美归来的赵传家先生成为首任校长。<br> 愚园路419弄:建于1930年代中期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弄内有十幢各不相同的、具有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的洋房,十幢洋房,一幢房子一个样,十幢房子十个样,故称“十样景”。每幢别墅都设有一座独立燃柴锅炉,供楼内冬日热水暖气。房屋皆为砖木结构,钢质窗户,红色平瓦坡屋顶,几何图形构图很有立体感,有烟囱和老虎窗,水泥拉毛墙面,局部有清水红砖砌筑的门、窗框。<br> 愚园路419弄:独立式花园住宅 愚园路457弄:建于1930年。前半部分没有弄堂开叉,只是高墙,弄堂深深。青砖清水墙面,因为年代久远,显得灰暗黢黑。 弄内1号为李伯龙旧居。李伯龙(其父为上海第一个开业出售牛奶、第一家私人牧场“源生牧场”老板),上海社会贤达,早年参与组建进步青年组织蚂蚁剧团、蚂蚁图书馆、梅龙镇酒家等,还参加过开国大典,被誉为革命家、戏剧家、大老板。 愚园路483弄(愚园坊):建于1927年的新式里弄。砖木结构三层,白色水泥外墙,共47幢。弄内12号为民主人士邓演达旧居。<br> 愚园路488弄(兰畹):建于1937年的新式里弄。《兰畹》是宋朝诗人曾几的作品:深林以芗名,花木不知数。一点无俗氛,兰芽在幽处。 愚园路488弄(兰畹)10号,民国时,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带梅剧团来上海巡演,剧团成员就住在此楼,故称兰畹。<br> 愚园路492号 愚园路520弄:建于1936年的新式里弄。3-4层多栋花园楼房,黄墙拱门窗,红瓦带老虎窗,有阁楼,有西班牙建筑风格。<br> <div>作为群众全民健身活动为特色的居民小区,创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故又称四明体育弄。</div> 愚园路523弄:花园住宅。弄内5号为抗战后军统邓葆光奉命创办的东方经济图书馆旧址。<div>邓葆光,国民党少将,1934年考入日本中央大学,抗战爆发后被戴笠委以重任;他曾依据1941年秋看到的一则“日本将以橡胶换取苏联的木材”报道,在世界上第一个预测日本将偷袭珍珠港;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敌产处理局逆产组长,负责接收日本人及汉奸的数十万册书籍和档案,1947年创办东方经济图书馆。<br></div> 愚园路532弄(柳林别业):建于1920年代到1940年代的新式里弄。这条弄堂里有着大大小小、各种式样的别墅数十栋。<br> 愚园路576弄(四明别墅):建于1912年到1936年的新式里弄。共6幢40个居住单元。多种户型,水清红砖外墙,局部水泥拉毛,红色机平瓦四坡顶。弄内43号为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旧居。<br> 愚园路579弄(中实新村):砖混结构的新式里弄。红瓦四坡顶,红砖清水面和水泥砂浆粉刷面相拼外墙;钢制矩形门窗。弄内22号3楼为画家申石伽旧居,弄内44号为地下党上海分局书记刘晓旧居。<br> 愚园路601号:英国式假三层独立住宅,孙曜东的宅邸。清爽的奶黄色墙面,外立面装饰不多。横向并列式格局,西侧为主楼,有花园。<br>孙曜东,上海近代著名银行家和实业家,敌伪时曾任复兴银行行长、周佛海的机要秘书,被认定汉奸。后在杨帆(任上海解放后第一任公安局长)领导下从事过秘密工作,策反过戴笠爱将、军统邓葆光。<br>解放后为中央电影局宿舍,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电影艺术家于伶、电影事业家蔡贲、音乐家王云阶及儿子王龙基(三毛扮演者)作曲家吕其明、摄影师朱今明等均居住过。<br> 愚园路608弄(文元坊):建于1938年的新式里弄。砖木结构。里弄里面左右两边的房子风格各异,一边单体,一边连体。有的为西班牙式,设券柱外廊,作断檐山墙;有的外墙为水泥拉毛饰面,清水砖墙窗框;底层均有小院。<br> 愚园路608弄(文元坊):新式里弄 愚园路611弄(和村):建于1934年的新式里弄。弄内35号居住过犹太籍意大利音乐家富华教授。<br>富华,意大利籍小提琴家,1921年受聘担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的乐队首席,1929年兼职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小提琴组主任,在沪长达30多年,培养出如戴粹伦、陈又新、徐锡锦等中国老一辈小提琴家。<br> 愚园路641弄(蝶村):建于1912年的新式里弄。有二层楼房11幢及平房8幢。弄内36号曾是电影明星徐来的旧居。有老掌故说,胡蝶结婚也在蝶村。<br> 愚园路657号 愚园路699号(严家花园):建于1920年代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的北欧独立式花园住宅,两侧长长的围墙,郁郁苍苍的植物,将洋房建筑遮挡得不露真容。建筑朴质利落,鹅卵石墙面大方简朴,机制平瓦陡坡屋面,还有落地长窗和南侧阳台。<br> 1940年被严家购买,大宅的主人是中国百年商界巨子、上海大隆机器厂创始人严裕棠之长子、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的著名企业家严庆祥。<br> 愚园路714号:建于1936年的独立式花园别墅。砖木结构假三层花园住宅。南面有一花园,花草丛生,枝繁叶茂。<br> 愚园路718号(云寿坊):三排联列式新式里弄 愚园路719号:砖木结构的独栋式花园洋房。假三层,北面沿街,人车分门。<br>1989年,张学良给大陆寄出了第一封信,信封上的寄送地址是“上海市愚园路719号”,寄送对象是“侯御之女士”。侯御之,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之妻,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法学博士,曾任教于北平燕京大学法学系及冯庸大学,著有《刑法学》等著作。早年在东北,杜重远就是张学良“十分敬重的幕僚和挚友”。<br> 愚园路749弄:建于1935年前后,弄内有两三层各种风格的花园洋房22幢,规格和档次介于私家豪宅和新式里弄之间。弄堂进口不大,进入其中,蜿蜒曲折,越往里走,却是越来越开阔。 主弄连着侧弄,侧弄又连着小侧弄。在小侧弄堂昀不可思议之处,往往又有一条暗道,穿过暗道之后,居然就到了另外一个更为开阔的侧弄。 <div>曾经居住过上海滩的一些商贾政要,如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张道藩,南京路扬子饭店老板关玉庭和为蒋介石宋美龄证婚的俞日章牧师等。弄内31号是 爱国主义者和教育家黄炎培的寓所。</div> 弄内63号、65号、67号三座连在一起的房屋主人分别是汪位时期伪特工总部的头号人物李士群、黑社会老大吴四宝和伪上海市长周佛海。 愚园路750弄(愚园新村):建于1930年的新式里弄。原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921年建造的“游存庐”旧址。1930年,由浙江兴业银行购地建造了29幢假四层联立式洋房。弄内11号为民主革命时期“七君子”之一的民主斗士沈钧儒先生旧居。<br> 愚园路753号(洛公馆):建于1913年的一幢别墅及一幢英式老式八层公寓。由大名鼎鼎的“美孚石油”老板洛克菲勒委托美国建筑大师沙利文设计,建成后成为当时美国在上海的投资家们聚会的私人会所。<br> 1924年为孙传芳手下浙军旅长颜景崇的公馆,1927年为国民政府军营,后为空军飞行员公寓,改名为“江宁公寓”。解放后,1964年“南京路上好八连”入驻,2010年搬离。 愚园路754号(犹太建筑):建于1931年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砖木结构,庭院大门、围墙,围墙用奶黄色水泥粉刷划鱼鳞纹,绿色釉面圆筒瓦压顶,黑色油漆大铁门。1998年因地铁建设,整体位移至现址。<br> 愚园路805弄:1933年由荣毅仁之伯父、荣氏家族缔造者,民国面粉大王、纺织巨子荣宗锦(即荣宗敬)出资建造,故取名锦园。共有砖木混合结构三层楼房32幢,作为申新纺织厂的职员住宅。<br> 愚园路865弄:建于1920-30年代的英国乡村式别墅。砖木结构,屋顶坡度较大,底层为清水红砖墙面,二层为浅色粉刷墙面并露明深色木构架,入口门洞为仿石面装饰。<br> 愚园路871号 愚园路909弄(黎照坊):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新式里弄。砖木结构,共有10幢。<br> 愚园路1015号:建于1930年左右的独立式花园住宅。法国风格,混合结构三层,南北均设阳台,圆筒瓦坡屋面。原为太平人寿保险创始人周作民旧居,抗战胜利后为杜聿明公馆。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也曾在此居住。<br> 愚园路1018号:中国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旧居。现为愚园百货公司,集文艺咖啡馆、潮牌买手店和艺术展览为一体。<br>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建于1924年至1931年间的新式里弄。当时业主借周武王发祥于岐山,冠名“岐山村”。弄内有类型各异的联体式三层花园住宅和独栋花园洋房共计75幢,清水砖墙,水泥拉毛是墙面和钢窗、木窗的并兼交融,构成了岐山村建筑群不同质感的视觉冲击。<br>独栋花园洋房主人多为外籍人士、晚清遗少、军政要员和工商富户。譬如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居住过111号,爱国人士杜重远、电影演员祝希娟均在25号居住过。<br>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2号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25号,杜重远旧居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111号,钱学森旧居 愚园路1039号:上海法国银行总裁冯•莫里先生旧居。太平洋战事开始,一家三口被日本当局送往集中营,房子被日本人占领,唯一的女儿因营养不良死于集中营内。日本投降后,两夫妇心灰意冷,回国前将愚园路1039号捐给教会做幼儿园。<br> 愚园路1050弄(久安坊):建于1910年的旧式里弄,有3层西式楼房12幢。<br> 愚园路1055号:建于1930年代的独立式花园洋房。砖木结构,西式风格。有主楼、附楼,机平瓦四坡屋顶,拉毛墙面,有圆弧形露台和老虎窗。<br>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无机材料科学的奠基人严东生旧居;中国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先生旧居。<br> 愚园路1065号:愚园路历史名人墙外景。 愚园路1065号:愚园路历史名人墙内景。 愚园路1088弄(宏业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约在1900年前后),风格多样,既有独立式花园洋房,也有联列式花园别墅及石库门老式里弄住宅等建筑。北部的9幢联列式假三层花园洋房系大军阀段祺瑞之子段宏业于1930年以前置建的房产,故称宏业花园。<br> 宏业花园内寓居的多为外侨、文化界人士和富商。弄内103号是钢琴诗人顾圣婴旧居。<br> 愚园路1095号 愚园路1107号:建于1920年代的独立式花园住宅。8号楼为孟莎屋顶,9号楼为双坡屋顶,白色拉毛外墙和局部红砖外墙。<br> 愚园路1112弄:建于1928年,巴洛克风格的砖混结构三层建筑。弄内4号为沪松抗战中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旧居。<br> 弄内18号,砖木结构假3层带地下室的花园洋房,是民国外交部长陈友仁和故居,其妻张荔英的父亲张静江为国民党元老。<br> <div>弄内30号,砖木结构的二层独立式花园住宅,南侧有花园。茶叶大王沈镇故居。<br></div> 弄内31号(长宁区少年宫)为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半圆形阳台、罗马式栏杆,四坡顶正面装有老虎窗,华美典雅。原为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私人住宅,1934年建成。因在此上演过金屋藏娇的故事而出名。后来一度成为汪精卫的公馆,故又称汪公馆。<br> 愚园路1203弄:建于1920年的联列式假四层建筑和独立式花园别墅,为卜内门洋行高级职员住宅。具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每个门洞的每一层,都有三间朝南的房间,面对着大花园。卜内门洋行由英国人卜内门氏合作创建于1873年,总部在伦敦,主要经营纯碱、化肥。<br> 愚园路1203弄 愚园路1280弄(采芝邨):建于1948年的新式里弄。 愚园路1292弄(桃源坊):建于1938年的新式里弄。有18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房屋落成后分幢出租。红机瓦陡坡屋面,屋面有单坡老虎窗,外墙水泥砂浆粉刷。弄内51、53号为民主革命斗士沈钧儒先生旧居,1936年11月23日在此遭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是谓闻名全国的“七君子事件”。<br> 愚园路1315弄(瑞兴坊 ):新式里弄,弄内4号为路易•艾黎故居,三层西式住房,室外有扶梯可直上二楼居室,底楼沿弄堂有汽车库,房前有小花园。<br>路易•艾黎,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人,时任英租界工部局工业科督察长。1934年,他与中共建立联系。宋庆龄借他的寓所三楼,架设秘密电台与江西苏区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他和史沫莱特等多方设法为红军购买医疗器戒和药品,并与当时上海文化界左翼人士鲁迅、矛盾、丁玲、胡愈之等也有接触。<br> 愚园路1320号(新华村):建于1925年的英国式独立花园洋房。坡屋面上的老虎窗,外墙面的干粘河卵石面层,门窗套和建筑隅石包角的清水红砖勾缝,有室外楼梯,底层为住宅的附属用房和车库。弄内1号楼为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旧居。<br> 愚园路1352弄(联安坊):建于1926年的花园式里弄。砖木结构,共有独立花园住宅4幢。红瓦四坡的屋顶,配上四周的绿荫格外显眼,清水墙面假四层楼房,侧门为主入口。<br>弄内11号为农工党中央机关和著名民主人士、农工党及民盟领导人章伯钧旧居。1947年2月,农工党第四次全国干部大会在此召开,出席者40多人,章伯钧作党务报告。1947年1月,民盟一届二中全会在此举行,决定放弃中间路线,与中共合作。<br> 愚园路1376弄(亨昌里):建于1925年的新式里弄。有外廊风格装饰的假3层住宅25幢,为先施、永安两大百货公司合资兴建。 弄内34号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陈独秀、瞿秋白、罗亦农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工作和居住。 愚园路1396号(西园大厦):建于1928年的英国式9层公寓建筑,又名西园公寓,由俄商协隆洋行设计,落成后分套出租给外侨及富商。公寓高42米,钢筋混凝土机构,南立面设拱劵门廊。解放初期是沪西地区人民防空的制高点,在顶层装有警报器和高射机关炮,用以还击美蒋飞机的侵扰。1970年以前,是沪西最高的大楼。<br> 1940年前,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小嘉(与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并称为民国“四大公子”)住在西园公寓4楼8室。<div>上海著名工商业者邓仲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芷苓、童祥苓等亦在西园大厦居住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