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芝麻烂谷子》之难忘的小悠车

李海生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i>本文选自拙著《陈芝麻烂谷子》——</i></b></p> <p>  经常听到的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其实,此俗说怪也不怪,养个孩子吊起来,是指把孩子放在“悠车子”里,让孩子好好地睡觉。悠车子也叫邮车子、腰车子,还有的地方叫炕车子、晃车子的,其实就是“摇篮”。</p><p> 每当忆起悠车子,我的耳畔就宛若响起一首首温馨梦呓般的摇篮曲。思绪就朝歌声的方向深情飞翔,在生命的源头看到母亲,发现那个船型的诗意的悠车子,在时光的深处荡来又荡去……</p> <p>  我就是在悠车里度过了初涉人世的岁月的。</p><p> 当娘满怀爱意地将我抱进悠车子,一个母爱的童话就在家乡的老屋诞生了。数不清的白天和夜晚,我就在娘温情脉脉的注视下,在悠荡的悠车子中酣睡或嬉戏。而娘不知困倦地就坐在悠车子边,不时伸手推动摇篮,荡出我一个个圆润珍珠般的梦,荡出一串串月光般纯净的欢笑。</p> <p>  记忆里,我家的小悠车很古朴,是用薄木板制做,两头呈圆形,略微翘的底,样式如弯月小船。悠车的外帮有彩画,画有龙凤或“万字”图案,两侧写着长命百岁、富贵有余。悠车上面并悬响铃和各种鲜艳的彩条之类,内垫薄板;悬于梁上,离地三四尺的距离。</p> <p>  过去,我家是南北炕,娘或太奶往往坐在炕沿上,手里一边纳着鞋底子,一边推着悠车,嘴里还哼着风趣的《摇篮曲》:</p><p>“悠啊悠啊,</p><p>快点睡觉别哭啦。</p><p>狼来啦,虎来啦,</p><p>黑瞎子背着鼓来啦;</p><p>老虎妈子跳墙啦,</p><p>舌头伸出老长啦;</p><p>正在窗外望你哪。</p><p>咬羊啦,咬猪啦,</p><p>宝宝你可别哭啦。</p><p> 受大人们的影响,等我记事看哄弟弟妹妹的时候也学会了唱《悠车曲》。</p> <p>  我那时候一听娘说:“不许闹了,老虎妈子来了”,就吓得不敢淘气了。</p> <p>  几十年前,几乎家家屋里都挂有这样一副悠车子。</p><p> 据说这种有趣的悠孩子工具,是聪明的关东女人既能让孩子睡觉又能干活,琢磨着创造的。</p><p> 关于悠车子还有一个故事呢。</p><p> 很早以前有一个媳妇,每天要下地干活,没人照看孩子,就把孩子装在一只筐里背着下地。地边上有一棵树,到了地头.她把装孩子的筐挂在树上,然后才开始干活。</p><p> 一天,她正在干活,听到有动静,循声望去只见树下有一只小鸟在打滚。她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小乌鸦从树上掉下来,把腿摔断了。媳妇是个好心人,就扯块破布把小乌鸦的伤腿包扎好,又送到树上的乌鸦窝里。</p><p> 几天后,她照样到地里干活,把孩子睡觉的筐挂在树上就忙开了。突然,草丛里跳出一只大兔子。媳妇想,要能抓住它,给婆婆做一顿兔肉吃,那该多好啊!想到这儿,她扔下手里的工具就在后边撵开了。</p><p> 兔子跑跑停停,她也追追站站,不知不觉追出二里多地。兔子没抓住,这才想起孩子,她急急忙忙往回跑。</p><p> 离老远就听孩子哇哇的哭声。她打眼一看,啊呀,可不好了!只见一条花脖大蛇盘在树上,伸着长长的脖子,吐着红红的信子,直往筐里扑。只见装孩子的筐沿上,站着一只大乌鸦,蛇一扑,那乌鸦就用尖嘴啄蛇,护着孩子。原来乌鸦在报恩呢。</p><p> 媳妇急坏了,不容多想,抄起一把锄头就扑了上去,一下子把蛇打跑了。她哭着背着孩子回了家,把这事对婆婆说了。可婆婆也老了,抱不动孩子了,媳妇决心不再带孩子到地里去了,于是就想出了个主意,把装孩子的筐挂在屋里的房梁上,让婆婆坐在家里悠着,这样既安全还省力,孩子也舒服。</p><p> 一来二去,人们见这个法子好,就都这么学,于是关东地区就出现了 “ 悠筐 ”。</p><p> 后来,妇女们又发现,孩子放在筐里只能坐不能躺,于是就做个长形的筐,使孩子能在里边睡觉了。</p> <p>  当然,传说是传说,但睡悠车子的产生确实是很好的育儿方式。</p><p> 有了悠车子,妇女们真是方便多了。有的妇女悠一下悠车子,还要跑到外屋去烧火贴大饼子,或是到院子里给猪鸡添食。悠车子悠一下,等车子自己停下来,大约需要十几个来回,麻利的女人还可以乘机去挑一趟水呢。</p> <p>  悠车子因它高高地悬挂在屋里的大梁之上,狗猫鼠之类不易上去抓挠孩子。悠车子轻轻一晃动,苍蝇、蚊虫就会飞开,孩子睡着了,也少受或不受它们的叮咬。另外,当悠车子一动,还能生出一股小凉风,可以消除孩子身上的热汗,使孩子睡得舒坦.由于悠车的四周大约有半尺到一尺高,晃动时虽然有风,但不会直接吹到孩子脸上身上,孩子不会感冒。</p> <p>  小时候睡的悠车,的确很舒服。睡悠车时,一般不铺棉褥子,而是用内盛谷节子的布口袋垫在身下,俗称“草口袋”,据说其既利水又去火,婴儿睡着舒服又少生病。车内用的枕头也内装糠麸,而且装得比较满,以求其“硬实”,因为这有特殊意义。孩子睡悠车时,要用介子(裹孩子的布片)将孩子包起来,再在胳膊肘、玻了盖(腿膝盖)、脚脖子之处用布带捆起来,一是防止其翻身掉出,二是使其不“溜肩膀”,胳膊腿直。后来常听大人说,象我们这样睡悠车的孩子长大身材好,没有前鸡胸、后罗锅、溜肩膀、罗圈腿一类的毛病。由于被绑住胳膊腿的孩子不能随意翻转,只能在悠车内仰卧,加之枕头很硬实,时间长了“后脑勺”压得比较平。</p><p> 由于悠车子吊在梁上,就是人不推动,它也会自然地微微摆动,使睡在里面的孩子不至于总躺在一个位置上,这就不会使孩子“睡偏了头”。过去人们常说 : “ 睡悠车的孩子,长大了漂亮,好看!容易找人家。”</p> <p>  过去,后脑勺扁平是东北人的主要特征。据说当年张作霖入主北京时,东北人吃香。大街上只要是后脑勺扁平的就高人一等,受人尊重,因为后脑勺扁平是东北人。</p> <p>  悠车子的使用,也有一些说道。没有悠车子的人家往往是向一些日子过的“红火”的人家去借。图的是孩子也能像这家人一样,长大了能光宗耀祖。</p><p> 借悠车子时,一定要选对方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孩子没病没灾的;特别是谁家小孩子睡了此悠车子当了官发了财的。这样人家的悠车子,便十分的金贵。</p><p> 谁家子女多,长得都挺俊俏、好看,这样人家的悠车子也常常被别家借去。这样人家的悠车子,往往也成了这家主人的骄傲。和谁家关系“靠”(特别的好),那家一生了孩子,这家主人就会主动找上门去,说 : “ 把我家的‘那个’拿去吧 !”</p><p> “真心哪?”</p><p> “咱俩谁跟谁!”</p><p> “ 哎呀,叫我咋谢你呢?好吧,等我们‘宝儿’懂事了,过年去给你磕头......”</p><p> 于是,借到悠车子的人家十分感谢,并且记一辈子对方的好处。甚至这个孩子长大了,当老人的也会常常叮咛孩子 : “ 别忘了×××的恩情。你小时,人家借给咱们 ‘ 车子 ’!”</p><p> 这自然是人们乞求平安、吉祥的一种心理表现。</p><p> 我很庆幸自己,就是这样被吊在悠车里,度过了人之初的岁月。</p> <p>  现在,这原始温馨的育儿工具,被遗落在时光的沙滩,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玲珑精工细做的婴儿车。这之于我颇感遗憾,但转而一想,每个时代都有特殊的生活烙印。就像这泊在时光深处的悠车子,我所有的追忆与怀念,都是为了追求更为幸福美好的生活。</p><p> 意识到这一点,我不再凄迷,就像月亮般的悠车,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我生命的幼年,更是一个古老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