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关注幼儿心理,培育身心健康</span></p><p>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p> <p>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家长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p> <p>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span></p><p> 教师要避免将个人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使他们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教师无条件地关爱孩子。</span></p><p> 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3.教师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span></p><p> 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 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间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家庭教育</span></p> <p>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p> <p> 父亲节是一个感恩父亲的节日,孩子们对爸爸的爱是那么的纯真,每位父亲都是孩子们心中的超级大英雄!</p> <p> </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span></p><p> 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父母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span></p><p>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父母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幼儿心里健康教育《十不要原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家园携手,共同培育幼苗</span></p><p>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p>